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小型齿轮,小型齿轮的两端均安装有大型齿轮,大型齿轮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轴,第一滚轴的外侧安装有滚轴保护壳,上端安装有滚筒,外表面安装有下料槽,下端安装有皮带轮,皮带轮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底座,小型齿轮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内侧安装有第二滚轴,第二滚轴的下端安装有轴承,底座的后端面安装有立柱,立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立柱的一侧安装有滑槽,滑槽的两端均安装有滑枕,滑枕的中间安装有螺母,螺母的后端面安装有丝杠,滑枕一侧安装有刀杆,刀杆的下端安装有刀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搅拌面积不彻底,会出现死角,效率不高,刀片跟换不方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搅拌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液体、气体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器件。搅拌器的类型、尺寸及转速,对搅拌功率在总体流动和湍流脉动之间的分配都有影响。一般说来,涡轮式搅拌器的功率分配对湍流脉动有利,而旋桨式搅拌器对总体流动有利。对于同一类型的搅拌器来说,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条件下,大直径、低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总体流动,有利于宏观混合。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器,功率主要消耗于湍流脉动,有利于微观混合。搅拌器的放大是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复杂问题,至今只能通过逐级经验放大,根据取得的放大判据,外推至工业规模。但是,现有的混合搅拌装置搅拌面积不彻底,会出现死角,效率不高,刀片跟换不方便的问题。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搅拌面积不彻底,会出现死角,效率不高,刀片跟换不方便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小型齿轮,所述小型齿轮的两端均安装有大型齿轮,所述大型齿轮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的外侧安装有滚轴保护壳,所述第一滚轴的上端安装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表面安装有下料槽,所述第一滚轴的下端安装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底座,所述小型齿轮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小型齿轮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二滚轴的下端安装有轴承,所述底座的后端面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立柱的一侧安装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均安装有滑枕,所述滑枕的中间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的后端面安装有丝杠,所述滑枕一侧安装有刀杆,所述刀杆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栓,所述刀杆的下端安装有刀片。优选的,所述滑枕内侧有刀杆的外表面完全贴合,所述滑枕有刀杆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后端面与丝杠的外表面完全贴合,所述螺母与丝杠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小型齿轮的内侧与第二滚轴的外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小型齿轮与第二滚轴通过销键连接。优选的,所述皮带轮的内侧与第一滚轴外表面完全贴合,所述皮带轮与第一滚轴通过销键连接。优选的,所述刀片的内侧与刀杆的外表面完全贴合,所述刀片与刀杆通过焊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装置通过安装螺栓与丝杠的配合,使得刀片可以上下移动,调节所需的长度,也可以进行刀片的跟换,使刀片跟换方便,本技术装置通过安装两个滚筒,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装置通过安装滑枕与丝杠的配合,让滑枕可以上下移动,搅拌面积彻底,不会出现死角,提高了工作效率,滑枕提升到顶端时,可以进行对刀片的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图中:1、第一电机;2、立柱;3、丝杠;4、滑枕;5、刀杆;6、紧固螺栓;7、滚筒;8、下料槽;9、第二电机;10、第一滚轴;11、螺母;12、刀片;13、大型齿轮;14、小型齿轮;15、底座;16、第二滚轴;17、轴承;18、皮带轮;19、第二底座;20、滑槽;21、滚轴保护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5,底座15的上端安装有小型齿轮14,小型齿轮14的两端均安装有大型齿轮13,大型齿轮1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轴10,第一滚轴10的外侧安装有滚轴保护壳21,第一滚轴10的上端安装有滚筒7,滚筒7的外表面安装有下料槽8,第一滚轴10的下端安装有皮带轮18,皮带轮18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底座19,小型齿轮1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9,第二电机9的两端均安装有滚轴保护壳21,小型齿轮14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轴16,第二滚轴16的下端安装有轴承17,底座15的后端面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立柱2的一侧安装有滑槽20,滑槽20的两端均安装有滑枕4,滑枕4的中间安装有螺母11,螺母11的后端面安装有丝杠3,滑枕4一侧安装有刀杆5,刀杆5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栓6,刀杆5的下端安装有刀片12。进一步,滑枕4内侧有刀杆5的外表面完全贴合,滑枕4有刀杆5通过螺纹连接,刀片可以上下移动,调节所需的长度,也可以进行刀片的跟换,使刀片跟换方便。进一步,螺母11的后端面与丝杠3的外表面完全贴合,螺母11与丝杠3通过螺纹连接,滑枕提升到顶端时,让滑枕可以上下移动,搅拌面积彻底,不会出现死角,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进行对刀片的清洗。进一步,小型齿轮14的内侧与第二滚轴16的外表面完全贴合,小型齿轮14与第二滚轴16通过销键连接,传动机构,小型齿轮14带动两个大型齿轮13,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皮带轮18的内侧与第一滚轴10外表面完全贴合,皮带轮18与第一滚轴10通过销键连接,减轻电机的转矩与摩擦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刀片12的内侧与刀杆5的外表面完全贴合,刀片12与刀杆5通过焊接连接,使刀片工作稳定。工作原理:使用时,检查各个机构的使用情况,将该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后,接通电源,使该装置通电,第二电机9开始转动,第二电机9下端的第二滚轴16带动小型齿轮14转动,小型齿轮14带动两端的大型齿轮13转动,大型齿轮13带动内侧的第一滚轴10转动,第一滚轴10带动上端的滚筒7转动,第一滚轴10带动下端的皮带轮18转动,减轻电机的转矩与摩擦力,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螺母11后端的丝杠3调节滑枕4的上下移动,滑枕4的两端均安装有刀杆5,刀杆5可以上下移动,调节所需的长度,刀杆5的下端安装有刀片12,滑枕4提升到顶端时,可以进行对刀片的清洗,也可以进行刀片的跟换,使刀片跟换方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的上端安装有小型齿轮(14),所述小型齿轮(14)的两端均安装有大型齿轮(13),所述大型齿轮(1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轴(10),所述第一滚轴(10)的外侧安装有滚轴保护壳(21),所述第一滚轴(10)的上端安装有滚筒(7),所述滚筒(7)的外表面安装有下料槽(8),所述第一滚轴(10)的下端安装有皮带轮(18),所述皮带轮(18)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底座(19),所述小型齿轮(1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9),所述小型齿轮(14)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轴(16),所述第二滚轴(16)的下端安装有轴承(17),所述底座(15)的后端面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所述立柱(2)的一侧安装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的两端均安装有滑枕(4),所述滑枕(4)的中间安装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后端面安装有丝杠(3),所述滑枕(4)一侧安装有刀杆(5),所述刀杆(5)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栓(6),所述刀杆(5)的下端安装有刀片(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混合搅拌装置,包括底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的上端安装有小型齿轮(14),所述小型齿轮(14)的两端均安装有大型齿轮(13),所述大型齿轮(13)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滚轴(10),所述第一滚轴(10)的外侧安装有滚轴保护壳(21),所述第一滚轴(10)的上端安装有滚筒(7),所述滚筒(7)的外表面安装有下料槽(8),所述第一滚轴(10)的下端安装有皮带轮(18),所述皮带轮(18)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底座(19),所述小型齿轮(1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电机(9),所述小型齿轮(14)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滚轴(16),所述第二滚轴(16)的下端安装有轴承(17),所述底座(15)的后端面安装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上端安装有第一电机(1),所述立柱(2)的一侧安装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的两端均安装有滑枕(4),所述滑枕(4)的中间安装有螺母(11),所述螺母(11)的后端面安装有丝杠(3),所述滑枕(4)一侧安装有刀杆(5),所述刀杆(5)的一侧安装有紧固螺栓(6),所述刀杆(5)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加明,孙菊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民生特种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