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7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一侧开口,所述收纳箱另一侧内壁沿横向固定有绕线组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随身携带时通过将绕线器露出收纳箱端部并通过插杆卡入使用限位孔的方式锁定,从而便于在充电器本体与充电线拆分后将充电线缠绕收纳在绕线器上,方便了充电线的收纳,便于充电器本体和充电线随身携带的过程中充电线不会错乱绕团;充电使用时将充电线插在充电器本体的USB插口后,通过将绕线器压入收纳箱内并通过插杆卡入收纳限位孔的方式锁定,方便了绕线器的收纳隐藏,避免了在充电使用过程中绕线器外露而占用供电插座空间。

A mobile phone charger convenient for charging line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手机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
技术介绍
手机充电器大致可以分为旅行充电器、座式充电器和维护型充电器,一般用户接触的主要是前面两种。而市场上卖得最多的是旅行充电器,旅行充电器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由于手机在没电状态下需要通过手机充电器进行充电,因此手机充电器常常被随身携带。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手机充电器的充电线采用插接的方式插在充电头的USB插口内,随身携带时若将充电线与充电头拆分,则充电线不便于进行妥善的处置收纳,若充电线不与充电头拆分,则两者的连接体积造成不易随身放入口袋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在随身携带时通过将绕线器露出收纳箱端部并通过插杆卡入使用限位孔的方式锁定,从而便于在充电器本体与充电线拆分后将充电线缠绕收纳在绕线器上,方便了充电线的收纳,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一侧开口,所述收纳箱另一侧内壁沿横向固定有绕线组件,且所述绕线组件的端部伸出所述收纳箱的开口,所述收纳箱内部前壁沿纵向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绕线组件的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后端与所述绕线组件滑动配合,所述锁定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收纳箱前面。作为优选,所述充电器本体一侧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器本体另一侧设置有USB插口,所述USB插口处插接有充电线,且所述充电线通过所述USB插口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箱顶面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有盖板,且所述盖板为透明材质。作为优选,所述绕线组件包括套筒和弹簧,所述套筒沿横向固定在所述收纳箱内侧壁,所述套筒内沿横向间隙配合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有导套,且所述导套与所述套筒滑动配合,所述导套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前端固定有绕线器,且所述绕线器伸出所述收纳箱的开口,所述导杆中部沿所述收纳箱的纵向分别开设有使用限位孔和收纳限位孔,所述收纳限位孔位于所述使用限位孔和所述绕线器之间,且所述使用限位孔与所述锁定组件的后端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包括护套和封盖,所述护套固定安装在所述收纳箱的内前壁,所述护套后端面固定连接有所述封盖,所述护套后端部沿所述收纳箱的纵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前端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后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沿所述安装槽的轴向固定有插杆,且所述插杆与所述压簧、所述护套和所述封盖均间隙配合,所述插杆伸出所述收纳箱的前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插杆后端与所述使用限位孔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绕线器为工字型结构,所述使用限位孔与所述收纳限位孔之间的孔距大于所述绕线器的横向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套环与所述插杆过盈配合,所述手柄表面开设防滑纹。采用上述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初始状态下,所述插杆的后端与所述使用限位孔滑动配合,则此时通过所述插杆的限制能够防止所述导杆沿纵向移动,同时又由于所述绕线器伸出所述收纳箱的开口,此时所述绕线器处于可使用状态,则当随身携带所述充电器本体及所述充电线时,将所述充电线拔出所述USB插口,之后即可通过缠绕的方式收纳在所述绕线器上,方便了所述充电线的收纳,便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和所述充电线随身携带的过程中所述充电线不会错乱绕团,当需要充电使用时,将缠绕在所述绕线器上的所述充电线抖开取下,同时将所述绕线器送入所述收纳箱内隐藏,操作方式为: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柄施力通过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的方式拉动所述插杆脱出所述使用限位孔,此时所述插杆对所述导杆的限制解除,保持所述插杆的外拉状态并用另外一只手通过按压所述绕线器进入所述收纳箱的方式带动所述导杆向内移动,此过程中所述弹簧被所述导套压缩,透过所述盖板观察所述导杆的移动过程,当所述收纳限位孔移动至与所述插杆正对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插杆即可通过所述压簧释放压缩行程的方式回位伸入所述收纳限位孔内,此时通过所述插杆与所述收纳限位孔的配合能够再次所述导杆自然移动,从而此时所述绕线器被收纳隐藏在所述收纳箱内,避免了在充电使用过程中所述绕线器外露而占用供电插座空间,后将所述充电线插在所述USB插口并将另一端连接手机,之后即可通过所述充电器本体的所述充电插头插在外界供电插座的方式为手机充电,充电结束时需要将所述充电线再次收纳时,先将所述充电器本体和所述充电线分开,后使用者手持所述手柄带动所述插杆外拉脱出所述收纳限位孔,当所述插杆完全脱出所述收纳限位孔时,所述套筒内的所述弹簧释放自身的压缩行程而顶动所述导套及所述导杆至初始状态,此过程中所述导杆端部的所述绕线器再次被顶动至露出所述收纳箱开口,同时所述导杆由于返回至初始状态而使所述使用限位孔再次与所述插杆正对,此时松开所述手柄所述插杆会自动回位并伸入所述使用限位孔内来锁止所述绕线器的外露状态,而若所述使用限位孔与所述插杆的位置有些许偏差而造成所述插杆无法顺利插入所述使用限位孔,可通过透过所述盖板观察的方式手持所述绕线器带动所述导杆横移微调至所述使用限位孔与所述插杆正对,以便确保所述插杆能够顺畅插入所述使用限位孔内来防止所述绕线器在使用过程中乱动,方便了再次将所述充电线缠绕收纳在所述绕线器上,操作方便。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在随身携带时通过将绕线器露出收纳箱端部并通过插杆卡入使用限位孔的方式锁定,从而便于在充电器本体与充电线拆分后将充电线缠绕收纳在绕线器上,方便了充电线的收纳,便于充电器本体和充电线随身携带的过程中充电线不会错乱绕团;2、充电使用时将充电线插在充电器本体的USB插口后,通过将绕线器压入收纳箱内并通过插杆卡入收纳限位孔的方式锁定,方便了绕线器的收纳隐藏,避免了在充电使用过程中绕线器外露而占用供电插座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外部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外部图;图5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收纳箱;101、盖板;2、充电器本体;201、充电插头;202、充电线;203、USB插口;3、绕线组件;301、绕线器;302、导杆;303、套筒;304、弹簧;305、导套;306、使用限位孔;307、收纳限位孔;4、锁定组件;401、插杆;402、封盖;403、护套;404、安装槽;405、手柄;406、套环;407、压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箱(1),所述收纳箱(1)一侧开口,所述收纳箱(1)另一侧内壁沿横向固定有绕线组件(3),且所述绕线组件(3)的端部伸出所述收纳箱(1)的开口,所述收纳箱(1)内部前壁沿纵向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绕线组件(3)的锁定组件(4),所述锁定组件(4)后端与所述绕线组件(3)滑动配合,所述锁定组件(4)的前端伸出所述收纳箱(1)前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包括充电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收纳箱(1),所述收纳箱(1)一侧开口,所述收纳箱(1)另一侧内壁沿横向固定有绕线组件(3),且所述绕线组件(3)的端部伸出所述收纳箱(1)的开口,所述收纳箱(1)内部前壁沿纵向固定有用以锁止所述绕线组件(3)的锁定组件(4),所述锁定组件(4)后端与所述绕线组件(3)滑动配合,所述锁定组件(4)的前端伸出所述收纳箱(1)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本体(2)一侧设置有充电插头(201),所述充电器本体(2)另一侧设置有USB插口(203),所述USB插口(203)处插接有充电线(202),且所述充电线(202)通过所述USB插口(203)与所述充电器本体(2)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1)顶面通过合页固定连接有盖板(101),且所述盖板(101)为透明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便于充电线收纳的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组件(3)包括套筒(303)和弹簧(304),所述套筒(303)沿横向固定在所述收纳箱(1)内侧壁,所述套筒(303)内沿横向间隙配合有所述弹簧(304),所述弹簧(304)一端与所述套筒(303)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04)另一端固定有导套(305),且所述导套(305)与所述套筒(303)滑动配合,所述导套(305)沿所述套筒(303)的轴向固定有导杆(302),所述导杆(302)前端固定有绕线器(3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迪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