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830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包括U型护框和充电器本体,所述U型护框前后两端开口,所述U型护框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外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U型护框竖直部分的顶面均固定有多个锁定组件,所述U型护框的顶部沿纵向水平滑动配合有顶盖。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充电器本体置于U型护框内并通过弹簧的压力使压板将充电器本体压紧并可拆卸固定,以此在夏季充电使用时通过U型护框传导热量至外侧的多组散热翅片,从而通过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对充电器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充电器本体过热损坏。

An external heat dissipating 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
技术介绍
电动车充电器是专门为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配置的一个充电设备。按用有、无工频(50赫兹)变压器区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使用带工频变压器的充电器,早期使用比较多;另一类随着电动车电池技术的升级,随车携带的电动车充电器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开关电源式充电器。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电动车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会由于内部元器件发热而引起自身发烫,同时在夏季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而造成散热不及时,会进一步的引起电动车充电器发烫过热,极易损坏电动车充电器,严重时会造成电动车充电器自燃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将充电器本体置于U型护框内并通过弹簧的压力使压板将充电器本体压紧并可拆卸固定,以此在夏季充电使用时通过U型护框传导热量至外侧的多组散热翅片,从而通过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对充电器本体的散热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包括U型护框和充电器本体,所述U型护框前后两端开口,所述U型护框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外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U型护框竖直部分的顶面均固定有多个锁定组件,所述U型护框的顶部沿纵向水平滑动配合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面两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与所述锁定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定位板均沿横向开设有限位孔,且每个所述限位孔与对应的所述锁定组件滑动配合,所述顶盖底面周围通过多个竖向的弹簧水平固定有压板,且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充电器本体放置在所述U型护框内侧,且所述充电器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U型护框竖直部分的内侧接触,所述充电器本体顶面与所述压板底面贴合接触。作为优选,所述U型护框和所述散热翅片的材质均为铝合金。作为优选,所述U型护框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均沿纵向均布。作为优选,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均匀分布,所述压板为U型结构,且所述压板竖直部分的内侧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后端面贴合接触。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和所述定位板的数量均为四个。作为优选,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安装板和护套,所述安装板沿纵向竖直固定在所述U型护框的竖直部分,且所述安装板的内侧与所述U型护框的内侧竖向持平,所述安装板外侧均水平固定有所述护套,所述护套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内部沿横向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压簧,所述压簧一端与所述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压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内侧沿所述安装槽的轴向固定有拉杆,且所述拉杆与所述压簧、所述护套和所述安装板均间隙配合,所述拉杆伸出所述护套的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拉杆伸出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孔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套环与所述拉杆过盈配合,所述手柄表面开设防滑纹。采用上述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初始状态下,所述压板为U型结构,且所述压板竖直部分的内侧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后端面贴合接触,所述压板水平部分的底面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顶面贴合接触,则此时所述充电器本体的上部沿纵向被卡在所述压板之间,同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多个所述弹簧通过自身弹力压紧所述充电器本体至所述U型护框内侧,从而此时通过所述压板的作用所述充电器本体与所述U型护框可拆卸连接,则在夏季环境下使用时,所述充电器本体工作时内部元器件产生热量而造成外壳升温,同时由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置于的环境温度较高,造成所述充电器本体仅靠外壳的自然散热无法实现降温,而由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可拆卸固定在所述U型护框内,且所述充电器本体的两侧分别与所述U型护框竖直部分的内侧接触,同时所述充电器本体由于被压紧而底面与所述U型护框底面接触,又所述U型护框和所述散热翅片的材质均为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则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外壳热量随即传导传导至所述U型护框,并经所述U型护框传导至两侧和底面的多个所述散热翅片,由于所述散热翅片竖直设置且彼此相互平行,则通过多个所述散热翅片增加了散热面积,以此将所述充电器本体外壳传导至所述U型护框的热量快速发散,从而通过外置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对所述充电器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所述充电器本体过热损坏,而当冬季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所述充电器本体自身的散热性能能够满足正常使用,而外置的散热部件增加了所述充电器本体的整体体积,不方便携带,此时可将所述U型护框及所述顶盖与所述充电器本体快速拆分,操作方式为:由两人分别同时拉动两侧的两个所述手柄带动所述拉杆外拉脱出所述定位板,则此时所述拉杆与所述限位孔配合对所述定位板的限制解除,此时所述弹簧通过释放自身压缩行程的方式将所述顶盖顺利顶出所述U型护框顶部,之后即可将所述顶盖及所述压板取下并将所述充电器本体沿所述U型护框的纵向滑动取出,方便了所述U型护框及所述散热翅片组成的外置散热部件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快速拆分和各自收纳,当再次需要使用外置的散热功能时,先将所述充电器本体沿纵向滑入所述U型护框内并确保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底面与所述U型护框贴合接触,后由两人分别同时拉动两侧的两个所述手柄带动所述拉杆通过所述套环压缩所述压簧的方式收入所述安装板,之后将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压板朝下的方式下降并使所述顶盖再次与所述U型护框顶部滑动配合,同时在下降所述顶盖的过程中应调节四个所述定位板的位置,直至四个所述定位板的所述限位孔分别与所述拉杆上下对应,后下压所述顶盖直至所述限位孔与对应的所述拉杆水平同轴,同时应通过纵向滑动所述充电器本体的方式来确保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后端面卡在所述压板竖直部分之间,此时松开所述手柄即可通过所述压簧释放压缩行程的方式将所述拉杆再次卡入所述限位孔内,以此来完成对所述顶盖的锁止,同时所述顶盖在下压的过程中会压缩所述弹簧,以此在所述顶盖位置被锁止后通过所述弹簧的弹力将所述压板顶紧贴合在所述充电器本体顶面,同时由于所述充电器本体的前后端部上部位于所述压板的竖直部分之间,从而此时所述充电器本体再次被可拆卸固定在所述U型护框内侧,操作方便。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将充电器本体置于U型护框内并通过弹簧的压力使压板将充电器本体压紧并可拆卸固定,以此在夏季充电使用时通过U型护框传导热量至外侧的多组散热翅片,从而通过增加散热面积的方式提高对充电器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充电器本体过热损坏;2、同时在冬季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可通过拉出拉杆脱出限位孔后将顶盖取下并将充电器本体取出,便于U型护框及散热翅片组成的外置散热部件与充电器本体的快速拆分和各自收纳,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外部图;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包括U型护框(2)和充电器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护框(2)前后两端开口,所述U型护框(2)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外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201),所述U型护框(2)竖直部分的顶面均固定有多个锁定组件(1),所述U型护框(2)的顶部沿纵向水平滑动配合有顶盖(3),所述顶盖(3)顶面两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定位板(301),且所述定位板(301)与所述锁定组件(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定位板(301)均沿横向开设有限位孔(304),且每个所述限位孔(304)与对应的所述锁定组件(1)滑动配合,所述顶盖(3)底面周围通过多个竖向的弹簧(302)水平固定有压板(303),且所述弹簧(302)处于压缩状态;/n所述充电器本体(4)放置在所述U型护框(2)内侧,且所述充电器本体(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U型护框(2)竖直部分的内侧接触,所述充电器本体(4)顶面与所述压板(303)底面贴合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包括U型护框(2)和充电器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护框(2)前后两端开口,所述U型护框(2)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外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散热翅片(201),所述U型护框(2)竖直部分的顶面均固定有多个锁定组件(1),所述U型护框(2)的顶部沿纵向水平滑动配合有顶盖(3),所述顶盖(3)顶面两侧均竖直固定有多个定位板(301),且所述定位板(301)与所述锁定组件(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定位板(301)均沿横向开设有限位孔(304),且每个所述限位孔(304)与对应的所述锁定组件(1)滑动配合,所述顶盖(3)底面周围通过多个竖向的弹簧(302)水平固定有压板(303),且所述弹簧(302)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充电器本体(4)放置在所述U型护框(2)内侧,且所述充电器本体(4)的两侧分别与所述U型护框(2)竖直部分的内侧接触,所述充电器本体(4)顶面与所述压板(303)底面贴合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护框(2)和所述散热翅片(201)的材质均为铝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护框(2)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多个所述散热翅片(201)均沿纵向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外置散热型电动车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02)的数量为四十个且均匀分布,所述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迪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