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424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安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抽风管道、回风管道、储水箱和气泵,所述抽风管道与储水箱底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所述回风管道与储水箱顶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上,具有在除去通道内部灰尘的同时,将灰尘收集起来,使通道内部保持整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安全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以隧道施工为代表的地下施工具有空气对流少、通风条件差的先天劣势,施工过程中扬起的灰尘弥散在空气中,对施工人员伤害较大。出于安全施工的考虑,地下施工通道中往往设置有除尘系统。公布号为CN10872270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隧道施工喷雾降尘装置,包括移动轮子、注水端口、雾状喷射端口、防尘化雾操作箱、控制按钮、推动把手、推动支撑架、底部安装架;推动把手与推动支撑架相连接,推动支撑架焊接于防尘化雾操作箱内部,防尘化雾操作箱包括受热推动装置、气压雾化装置、防护外壳、受力挤压推动设备、挤压磁场滑动组、平移推动旋转设备、压迫触发装置、抽水输入设备;抽水输入设备嵌入安装于防护外壳内部。这种可移动式隧道施工喷雾降尘装置将其内部的水分转化为雾气对其外界喷射,空气中的灰尘粘附在雾状水滴上,随水滴下沉,最终将弥散在空气中的灰尘除去。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喷入空中的水分最终落至地面,与灰尘混合后导致通道内部泥泞不堪,恶化了施工环境,不利于施工人员开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具有在除去通道内部灰尘的同时,将灰尘收集起来,使通道内部保持整洁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包括抽风管道、回风管道、储水箱和气泵,所述抽风管道与储水箱底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所述回风管道与储水箱顶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泵的驱动下,施工通道内的含尘空气由抽风管道进入储水箱内部水体,形成气泡,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裹挟在其内部的灰尘逐渐被水粘附,与气泡脱离,被水洗净的气体则由回风管道返回施工通道内,在除去通道内部灰尘的同时,将灰尘收集起来,使通道内部保持整洁。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内设有两个水池,所述水池底部接有排泥管,所述抽风管道包括主管道、三通换向阀和两个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一端与对应的水池相连,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与主管道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水池、两个支管道和三通换向阀,可以在两个水池内交替除尘;在其中一个水池除尘的过程中,另一个水池内的灰尘逐渐沉降至池底,打开排泥管可将其排出,水体得到再生;待正在使用的水池达到饱和后,控制三通换向阀,将含尘气体导向已再生的水池进行除尘。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底部设有沉泥槽,所述排泥管与沉泥槽底端相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沉泥槽,使沉降在水池底部的灰尘进一步集中,开启排泥管后能够将其更加充分地排出。进一步的,所述水池底部设有格栅,所述格栅沿水平方向设置,格栅位于支管道的管口与水面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含尘气体由支管道的管口排出后,穿过格栅,并被格栅切割开来,使大气泡分散为多个小气泡,从而将气泡内的灰尘更加充分地除去。进一步的,所述气泵接于回风管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泵接于回风管道上,流经气泵的气体为除尘后的洁净气体,能够有效地避免灰尘流经气泵时将气泵堵塞,或者损坏气泵的叶片。进一步的,所述回风管道背向储水箱一端的管口处架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圆锥形,且导流板尖端指向回风管道的管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由回风管道的管口排出后,如果直接冲击在施工通道的内壁上,容易导致更多灰尘被气流冲下,设置导流板能够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水平方向设置,隔板位于回风管道与水面之间,隔板上方设有若干折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板,将水面与回风管道的管口隔断,除去灰尘的洁净气体需要绕过隔板才能进入回风管道,并再次过程中穿过若干折流板,气体中的水分逐渐在折流板上凝结,从而可以减少储水箱内的水分流失。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上接有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上设有启闭阀,新风管道背向储水箱一端与地表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期开启启闭阀,气泵可以经由新风管道将地表空气输送至施工通道内,调节施工通道内的氧气含量,起到通风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在除去通道内部灰尘的同时,将灰尘收集起来,使通道内部保持整洁;2.设置两个水池,当其中一个水池用于除尘时,另一个水池内部的灰尘自然沉降,并由排泥管排出,实现对水体的再生,二者交替能够大大延长本除尘系统的持续工作时间;3.设置新风管道,可以定期引入地表的新鲜空气,调节施工通道内的氧气含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储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抽风管道;2、回风管道;3、储水箱;4、气泵;5、新风管道;6、施工通道;11、主管道;12、三通换向阀;13、支管道;21、导流板;31、水池;32、排泥管;33、沉泥槽;34、格栅;35、隔板;36、折流板;51、启闭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依次设置在施工通道6内的抽风管道1、储水箱3和回风管道2。其中,抽风管道1与储水箱3的底端相连,其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抽风管道1则与储水箱3顶端相连,其管口位于水面以上。此外,抽风管道1上接有气泵4,储水箱3上还接有新风管道5。气泵4将抽风管道1和储水箱3内的气体排出,形成负压,使得施工通道6内的含尘气体进入抽风管道1,进而进入储水箱3内部水体。含尘气体穿过水体的过程中,混杂在气体中的灰尘被水体吸附,与气体脱离,最终仅有洁净气体通过回风管道2回到施工通道6内,形成循环。如图1和图2所示,抽风管道1背向储水箱3一端的管口处架设有导流板21,导流板21呈圆锥形,与抽风管道1的管口同轴,且尖端指向抽风管道1的管口。洁净气体由抽风管道1进入施工通道6后,冲击在导流板21上,然后沿导流板21向四周扩散,不会直接冲击在施工通道6内壁,导致更多灰尘扬起。如图1和图2所示,新风管道5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通过启闭阀51与储水箱3的上表面连通,顶端则向上穿出地表。将启闭阀51开启后,气泵4可将地面的新鲜空气输送至施工通道6内,调节施工通道6内的氧气含量。如图1和图2所示,抽风管道1由主管道11、三通换向阀12和两个支管道13组成。主管道11呈T型,其两端分别向施工通道6两端延伸,中部通过三通换向阀12分别与两个支管道13相连。如图2所示,储水箱3内设有两个水池31,与两个支管道13一一对应,支管道13背向三通换向阀12一端接入水池31底端。如图2所示,水池31的侧壁底端接有排泥管32,水池31底部凹陷,且朝向排泥管32的管口倾斜,形成沉泥槽33,排泥管32的管口则位于沉泥槽33底端。当支管道13与主管道11断开,无法向水池31内输入含尘气体时,水池31内的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风管道(1)、回风管道(2)、储水箱(3)和气泵(4),所述抽风管道(1)与储水箱(3)底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所述回风管道(2)与储水箱(3)顶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抽风管道(1)、回风管道(2)、储水箱(3)和气泵(4),所述抽风管道(1)与储水箱(3)底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下,所述回风管道(2)与储水箱(3)顶部相连,管口位于水面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3)内设有两个水池(31),所述水池(31)底部接有排泥管(32),所述抽风管道(1)包括主管道(11)、三通换向阀(12)和两个支管道(13),所述支管道(13)一端与对应的水池(31)相连,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12)与主管道(1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31)底部设有沉泥槽(33),所述排泥管(32)与沉泥槽(33)底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下施工通道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31)底部设有格栅(34),所述格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警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