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侧壁开设有排砂口,沉淀池的一侧通过排沙口连通设置有暂存池,沉淀池内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砂石的推砂板与封堵排砂口的挡板,推砂板与挡板间设置有横向连杆,沉淀池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砂板与挡板滑动至暂存池内的驱动机构,暂存池内设置有滤篮,滤篮位于排砂口的下方,暂存池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篮升降的升降机构。使用此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可以不必工作人员人为搬运混凝土废料,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车是将混凝土生产厂搅拌好的混凝土送到施工工地、卸料后返回生产厂的一种运输设备,搅拌车上的混凝土罐和进、出料斗等处一般残留有混凝土,在使用后必须及时用水清洗干净。在清理搅拌车时,搅拌车排出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块、沙粒和水泥浆。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处理办法大多是利用沉淀池将沙石沉淀、回收,而将废水排入下水道。这样的废水处理方式存在一个不足,就是会对水造成较大的浪费,从而影响成本。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2184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三个并排布置的沉淀池,沉淀池与土壤接触的位置设有混凝土层,混凝土层朝向沉淀池的一面设置为圆弧面;相邻沉淀池之间连接有混凝土墙,混凝土墙上开设有排水孔;沉淀池包括第一沉淀池、第二沉淀池以及第三沉淀池,第二沉淀池设置在第一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之间;排水孔包括设置在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之间的第一排水孔以及设置在第二沉淀池和第三沉淀池之间的第二排水孔,第一排水孔的最低处高于第二排水孔的最低处;第三沉淀池上设置有将水抽走的抽水管。该技术解决了上述对水造成较大的浪费的问题,使得废水能够继续进行使用。但是在对沉淀池进行试块、沙粒与水泥浆进行清理时,需工作人员进入沉淀池内再将污泥从沉淀池内运输出去,此种运输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且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具有便于工作人员运输混凝土废料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侧壁开设有排砂口,所述沉淀池的一侧通过排沙口连通设置有暂存池,所述沉淀池内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砂石的推砂板与封堵排砂口的挡板,所述推砂板与挡板间设置有横向连杆,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砂板与挡板滑动至暂存池内的驱动机构,所述暂存池内设置有滤篮,所述滤篮位于排砂口的下方,所述暂存池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篮升降的升降机构。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内的混凝土废料沉淀后,开启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推砂板朝向排砂口移动,推砂板推动横向连杆朝排砂口移动,横向连杆推动挡板从排砂口脱离移动至暂存池内;挡板不再封堵排砂口后,混凝土废料从排砂口流入暂存池内;混凝土废料流入暂存池内后,开启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动滤篮上升,混凝土废料存留于滤篮内,升降机构驱动滤篮上升至暂存池的开口,工作人员即可清理暂存池内的混凝土废料,从而不必工作人员从沉淀池内将混凝土废料搬运出,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向连杆、连接块与驱动气缸,所述竖向连杆设置两根且对称设置于推砂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竖向连杆沿沉淀池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块设置于竖向连杆远离推砂板的一端且位于沉淀池的上方,所述驱动气缸设置两个且驱动气缸的输出端分别与连接块连接。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沉淀池内的混凝土废料沉淀后,开启驱动气缸,驱动气缸驱动连接块朝靠近排砂口的方向移动,连接块带动竖向连杆朝靠近排砂口的方向移动,竖向连杆移动带动推砂板朝靠近排砂口的方向移动,推砂板推动横向连杆朝排砂口移动,横向连杆推动挡板从排砂口脱离移动至暂存池内。进一步,所述推砂板包括竖向推板和与竖向推板垂直连接的横向推板,所述竖向推板与竖向连杆连接,所述横向推板与沉淀池的内底壁抵接,所述横向推板远离竖向推板的一端朝向排砂口设置。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竖向推板呈竖直设置推动砂石会使得竖向推板磨损,在竖向推板长期磨损的情况下,竖向推板与沉淀池的内底壁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不能将沉淀池内的混凝土废料更多的推动至暂存池内;通过横向推板的设置,可以使得横向推板在推动混凝土废料的过程中,即使横向推板磨损也不会造成推砂板与沉淀池的内底壁之间存在间隙,影响其推动效果。进一步,所述横向推板呈倾斜状,所述横向推板的顶端与竖向推板连接,所述横向推板的底端朝向排砂口设置。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向推板呈倾斜状的设置,可以使得竖向推板在将混凝土废料推动至暂存池内时,混凝土废料能从横向推板上滑落至暂存池内。进一步,所述滤篮的内壁设置有滤布,所述滤布贴附于滤篮的内壁。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滤布的设置,可以将混凝土废料中较为细小的残渣过滤掉。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环形齿带、齿条与驱动电机,所述暂存池的侧壁沿暂存池高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环形齿带转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槽的底部与暂存池上均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环形齿带套接于转动杆外且转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驱动电机与位于暂存池上的转动杆同轴连接,所述齿条设置于滤篮的外侧壁,所述齿条与环形齿带啮合。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不再封堵排砂口后,混凝土废料从排砂口流入暂存池内;混凝土废料流入暂存池内后,开启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带动环形齿带转动,环形齿带转动驱动齿条上升,齿条上升带动滤篮上升,混凝土废料存留于滤篮内,驱动电机驱动滤篮上升至暂存池的开口,工作人员即可清理暂存池内的混凝土废料,从而不必工作人员从沉淀池内将混凝土废料搬运出,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所述暂存池的内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暂存池的底端连通设置有出水通道。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滤篮提升时,混凝土废料存留于滤篮内,水通过倾斜的暂存池底壁流入出水通道内。通过暂存池内底壁倾斜的设置,可以使得水能流入出水通道内。进一步,所述出水通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出水通道远离暂存池的一端伸入沉淀池内。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流入出水通道内的水经过水泵进入沉淀池内,可经过二次沉淀,实现了水的重复利用。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推砂板推动混凝土废料至暂存池内,再经过升降机构提升滤篮,将滤篮内的混凝土废料提升至地表,可以便于工作人员清除沉淀池内的混凝土废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沉淀池与暂存池的剖面图;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用于展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暂存池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沉淀池;11、排砂口;111、挡板;2、暂存池;21、出水通道;211、水泵;22、滑槽;3、推砂板;31、竖向推板;32、横向推板;4、横向连杆;5、驱动机构;51、竖向连杆;52、连接块;53、驱动气缸;6、滤篮;61、滤布;7、升降机构;71、环形齿带;72、齿条;73、驱动电机;8、转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如图1与图2所示,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包括两个相互连通的沉淀池1与暂存池2。沉淀池1的侧壁靠近沉淀池1底壁的位置设置有排砂口11,排砂口11开口边缘的底端为沉淀池1的底壁。沉淀池1内对称设置有推砂板3与挡板111,推砂板3用于推动砂石,挡板111用于封堵排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开设有排砂口(11),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通过排沙口连通设置有暂存池(2),所述沉淀池(1)内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砂石的推砂板(3)与封堵排砂口(11)的挡板(111),所述推砂板(3)与挡板(111)间设置有横向连杆(4),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砂板(3)与挡板(111)滑动至暂存池(2)内的驱动机构(5),所述暂存池(2)内设置有滤篮(6),所述滤篮(6)位于排砂口(11)的下方,所述暂存池(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篮(6)升降的升降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开设有排砂口(11),所述沉淀池(1)的一侧通过排沙口连通设置有暂存池(2),所述沉淀池(1)内对称设置有用于推动砂石的推砂板(3)与封堵排砂口(11)的挡板(111),所述推砂板(3)与挡板(111)间设置有横向连杆(4),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推砂板(3)与挡板(111)滑动至暂存池(2)内的驱动机构(5),所述暂存池(2)内设置有滤篮(6),所述滤篮(6)位于排砂口(11)的下方,所述暂存池(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滤篮(6)升降的升降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竖向连杆(51)、连接块(52)与驱动气缸(53),所述竖向连杆(51)设置两根且对称设置于推砂板(3)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竖向连杆(51)沿沉淀池(1)高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块(52)设置于竖向连杆(51)远离推砂板(3)的一端且位于沉淀池(1)的上方,所述驱动气缸(53)设置两个且驱动气缸(53)的输出端分别与连接块(5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废水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推砂板(3)包括竖向推板(31)和与竖向推板(31)垂直连接的横向推板(32),所述竖向推板(31)与竖向连杆(51)连接,所述横向推板(32)与沉淀池(1)的内底壁抵接,所述横向推板(32)远离竖向推板(31)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勇,敬勇文,贾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衡鼎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