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98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包括:主体支架、插端子模组、端子上下定位模组、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单片机控制系统、固定承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建的插针模式性能更稳定,可实现变节距的插针动作,可通过外部计算机实现单片机控制系统中预设插针位置,灵活的适应各种不同的节距,实现精准的插针过程,提升良率,降低报废,自动化程度提高,节省了人力消耗;适用范围广泛,基本适用所有需要变节距的插针处。

A variable pitch multi segment pi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端子装配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
技术介绍
连接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针形端子插入插座壳体中,然后进行端子的进一步装配,因为插座壳体中已预留好,先需要通过插针将端子根据预留位插入,通常需要通过夹紧、定位、插针三步完成插针动作。但现有插针设备为单根插针,每次夹紧一根端子插入插座,而目前新产品通常有三根端子,每个产品需要进行三次插针动作,需要逐根进行夹紧、定位、插针三步,并且由于新产品中相邻两针的间距不同,难以通过现有的设备实现进行等距插针,而当前仅采用单针逐次插装的过程,效率低下。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可实现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包括:主体支架、插端子模组、端子上下定位模组、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单片机控制系统、固定承座,具体地为:主体支架,起到主体支撑作用;插端子模组,设于主体支架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实现最后插装时将三个端子的同时推动动作。端子上下定位模组,设于主体支架上,进行Z向竖直位移,实现插针前竖直位置的对准;内端子夹具,设于端子上下定位模组上,将位于两个外端子之间的内端子夹紧,表面其位移;外端子定位模组,设于内端子定位夹具两侧,进行X向水平位移,X向垂直于Y向,实现外端子与内端子间的节距调整,当连接器壳体上的预留插孔位置间节距不同时,实现调整,其上设有外端子夹具,实现两个外端子的调节避免其易位;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设于主体支架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其上设有连接器壳体夹具,实现最后插装过程中的推动连接器壳体实现端子的预插过程。单片机控制系统,分别与插端子模组、端子上下定位模组、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外端子夹具、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电连接;固定承座,其上设有线缆夹具。进一步地,所述的插端子模组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的端子上下定位模组为竖直运动的线性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的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夹具通过夹紧气缸分别实现内端子和外端子的夹紧。进一步地,所述的外端子定位模组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此种模式插针,性能更稳定,可实现变节距的插针动作,可通过外部计算机实现单片机控制系统中预设插针位置,灵活的适应各种不同的节距,实现精准的插针过程,提升良率,降低报废,自动化程度提高,节省了人力消耗。2、适用范围广泛,基本适用所有需要变节距的插针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支架,2、插端子模组,3、端子上下定位模组,4、固定承座,5、外端子定位模组,6、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包括:主体支架1、插端子模组2、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5、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单片机控制系统、固定承座4,具体地为:主体支架1起到主体支撑作用。插端子模组2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实现最后插装时将三个端子的同时推动动作。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Z向竖直位移,实现插针前竖直位置的对准;内端子夹具,设于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上,将位于两个外端子之间的内端子夹紧,表面其位移;外端子定位模组5,设于内端子定位夹具两侧,进行X向水平位移,实现外端子与内端子间的节距调整,当连接器壳体上的预留插孔位置间节距不同时,实现调整,其上设有外端子夹具,实现两个外端子的调节避免其易位。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其上设有连接器壳体夹具,实现最后插装过程中的推动连接器壳体实现端子的预插过程。固定承座4,固定承座4上设有线缆夹具,设于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的一侧,用于固定连接器壳体一侧的线缆。单片机控制系统,分别与插端子模组2、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5、外端子夹具、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电连接。具体选型:插端子模组2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端子上下定位模组为竖直运动的线性模组。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夹具通过夹紧气缸分别实现内端子和外端子的夹紧。外端子定位模组5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为水平运动的线性模组。具体运行时,通过外部的计算机终端向单片机控制系统加载运行指令,该指令包括对应插针工况的三维坐标的所有位置,包括连接器壳体上预设的端子位置、连接器壳体的高度、当前端子的高度、当前端子间的节距。即此时完成三维坐标系中各核心坐标的建立。根据坐标位置通过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Z向调高,实现三个端子的高度调整,与连接器壳体上的待插入位置同高,之后通过外端子定位模组5实现X向水平位移,使得端子间的距离与预设距离对应,之后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进行Y向水平位移,完成插装过程中的推动连接器壳体实现端子的预插过程,最后插端子模组2Y向水平位移实现端子的插装到位。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支架(1);/n插端子模组(2),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n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Z向竖直位移;/n内端子夹具,设于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上;/n外端子定位模组(5),设于内端子定位夹具两侧,进行X向水平位移,X向垂直于Y向,其上设有外端子夹具;/n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其上设有连接器壳体夹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支架(1);
插端子模组(2),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
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Z向竖直位移;
内端子夹具,设于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上;
外端子定位模组(5),设于内端子定位夹具两侧,进行X向水平位移,X向垂直于Y向,其上设有外端子夹具;
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设于主体支架(1)上,进行Y向水平位移,其上设有连接器壳体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节距多段插针机构还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分别与插端子模组(2)、端子上下定位模组(3)、内端子夹具、外端子定位模组(5)、外端子夹具、连接器壳体定位模组(6)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怀波雍红飞陈默沈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