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5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弹簧及高耐腐蚀的针体及用于与电子设备扣合连接的外接体。所述针体可滑移地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针体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接触头,所述外接体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处,所述外接体具有露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扣合结构,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针体与所述外接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借助扣合结构,以便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与电子设备的拆装互换,并实现免焊的目的;同时,采用高耐腐蚀的针体,不需要因防腐而电镀,故简化工艺。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Weak current signal transmission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信号传输或侦测的电子设备中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信号传输或侦测的电子设备中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连接器广泛地应用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产品、穿戴类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目前,当现有的连接器在盐雾或汗液环境测试时,电解质易堆积,因为电压差存在,连接器容易电解,造成腐蚀,从而影响装有连接器的产品性能和外观;同时,现有的连接器的电镀层常含有皮肤过敏的物质,不适于穿戴产品的应用。再者,现有的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故使得现有的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之间不具有拆装性,用户无法根据需要而进行拆装互换。另,现有的连接器还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因此,急需要一种应用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技术产品、穿戴类电子设备等众多领域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能实现免焊以便于用户拆装互换,无需电镀以简化工艺,且结构简单。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弹簧、高耐腐蚀的针体及用于与电子设备扣合连接的外接体。所述针体可滑移地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针体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接触头,所述外接体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处,所述外接体具有露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扣合结构,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针体与所述外接体之间。较佳地,所述绝缘外壳具有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第一面及背对皮肤的第二面,所述接触头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扣合结构露出或伸出所述第二面。<br>较佳地,所述第一面上设有柔性层,所述接触头还伸出所述柔性层。较佳地,所述柔性层为胶硅层或皮革层。较佳地,所述针体为不锈钢针体。较佳地,所述针体具有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的腔口朝向所述外接体,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装于所述套接腔内,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接体。较佳地,所述外接体为按扣中的公扣或母扣。较佳地,所述针体至少为两个,每个所述针体对应一个所述弹簧。较佳地,所述外接体的中部沿背对所述扣合结构的方向延伸出插于所述绝缘外壳处的插接柱。较佳地,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具有供所述针体滑移导向的滑移导向腔及凸设于所述滑移导向腔内的阻挡凸部,所述针体位于所述滑移导向腔内,所述针体的端部具有与所述阻挡凸部配合的配挡凸部,所述弹簧具有驱使所述针体滑移至使所述配挡凸部与所述阻挡凸部相抵挡的趋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借助扣合结构与电子设备进行扣式连接,使得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与电子设备之间可拆卸,一方面达到免焊接的目的,另一方面便于用户拆装互换;同时,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借助高耐腐蚀的针体,无需要对针体进行电镀,故简化工艺;再者,借助针体、弹簧及外接体,在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工作时,信号依次沿针体、弹簧和外接体传输至电子设备处,即可完成弱电流信号传输,故简化了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被过其中心线的纵向平面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在主视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100包括绝缘外壳10、两个弹簧20、两个高耐腐蚀的针体30及用于与电子设备扣合连接的外接体40。针体30可滑移地装配于绝缘外壳10内,以使得针体30能相对绝缘外壳10进行滑移;针体30具有伸出绝缘外壳10的接触头31,以便于针体30与皮肤接触。外接体40装配于绝缘外壳10处,使外接体40与绝缘外壳10固定在一起;外接体40具有露出绝缘外壳10的扣合结构41,以便于与电子设备拆装连接。弹簧20设于针体30与外接体40之间,为针体30的滑移复位提供复位弹力,并在针体30与皮肤接触过程中,使得针体30能与皮肤保持紧密的接触;举例而言,弹簧20为一压缩弹簧,故针体30往靠近外接体40的方向滑移时,就会对弹簧20进行压缩;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弹簧20选择为拉伸弹簧,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如图1至图3所示,绝缘外壳10具有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第一面11及背对皮肤的第二面12,接触头31伸出第一面11,扣合结构41伸出第二面12,这样设计使得接触头31及扣合结构41在绝缘外壳10上的布局更合理紧凑。具体地,第一面11上设有柔性层50,接触头31还伸出柔性层50,以借助柔性层50,提高绝缘外壳10与皮肤接触的良好效果;举例而言,柔性层50为胶硅层或皮革层,以进一步地提高绝缘外壳10与皮肤接触的良好效果,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扣合结构41可露出第二面12,即第二面12具有供扣合结构41露出的空间,以便于电子设备处的对配结构从该空间进入再与扣合结构41扣合连接即可,故不以此为限。如图2及图3所示,针体30具有套接腔32,套接腔32的腔口321朝向外接体40,弹簧20的一端套装于套接腔32内,弹簧20的另一端抵接于外接体40,以借助套接腔32使得弹簧20更可靠地抵接于针体30与外接体40之间,且套接腔32能对弹簧20的弹性变形提供导向,进而确保弹簧20弹性变形的可靠性;举例而言,针体30为不锈钢针体,一方面确保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确保了耐腐的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如图2及图3所示,绝缘外壳10的内部具有供针体30滑移导向的滑移导向腔13及凸设于滑移导向腔13内的阻挡凸部14,针体30位于滑移导向腔13内,针体30的端部(即远离接触头31的端部)具有与阻挡凸部14配合的配挡凸部33,弹簧20具有驱使针体30滑移至使配挡凸部33与阻挡凸部14相抵挡的趋势,以防止针体30意外滑出滑移导向腔13,从而确保针体30于绝缘外壳10处的滑移可靠性,但不限于此。如图1至图3所示,外接体40为按扣中的公扣,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而做成母扣,故不限于此;另,外接体40的中部沿背对扣合结构41的方向延伸出插于绝缘外壳10处的插接柱42,增加外接体40与绝缘外壳10之间稳固性,但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展示了本技术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区别点如下:于第二实施例中,针体30及弹簧20各为一个;而于第一实施例中,针体30及弹簧20各为两个;正由于第一实施例中的针体30及弹簧20各为两个,对应地,外接体40的中部延伸出插于绝缘外壳10处的插接柱42,而第二实施例的外接体40的中部不设有插接柱42,所以,第二实施例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100`的成本相对第一实施例的弱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弹簧、高耐腐蚀的针体及用于与电子设备扣合连接的外接体,所述针体可滑移地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针体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接触头,所述外接体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处,所述外接体具有露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扣合结构,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针体与所述外接体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外壳、弹簧、高耐腐蚀的针体及用于与电子设备扣合连接的外接体,所述针体可滑移地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所述针体具有伸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接触头,所述外接体装配于所述绝缘外壳处,所述外接体具有露出所述绝缘外壳的扣合结构,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针体与所述外接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具有用于与皮肤接触的第一面及背对皮肤的第二面,所述接触头伸出所述第一面,所述扣合结构露出或伸出所述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上设有柔性层,所述接触头还伸出所述柔性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层为胶硅层或皮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电流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为不锈钢针体。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岚马增世邹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普联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马增世邹晓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