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15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加工时原材料浪费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主体、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上弹性臂有两个,下弹性臂有一个或三个;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分设在端子主体两侧,且沿端子主体宽度方向,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交错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冲压后折弯前,上、下弹性臂均位于端子主体的宽度尺寸范围内,使用的矩形金属板材宽度小,节省原材料;另外,由于上、下弹性臂均是沿垂直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折弯,折弯方向单一,生产加工工艺简单;还有,由于上、下弹性臂沿端子主体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上、下弹性臂沿垂直端子主体轴线方向的间距可以达到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
本技术属于电源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
技术介绍
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是电源连接器中的连接零部件,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现有的弹性接触型端子一般都是矩形金属板材通过冲压下料再折弯等工艺达到上下弹性触点对称制成,原材料浪费大,加工难度大,报废率高。如何降低弹性接触型端子的制造成本和加工难度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解决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加工难度高和原材料浪费大的问题,简化加工工艺,减少报废率。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主体、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所述的上弹性臂有两个,下弹性臂有一个或三个;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分设在端子主体两侧,且沿端子主体宽度方向,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交错布置;下弹性臂关于端子主体对称翻转后的结构与上弹性臂的结构完全一致,均包括由靠近端子主体至远离端子主体方向依次排布的折弯部一、平面部一、折弯部二、平面部二、折弯部三、平面部三、折弯部四和平面部四;平面部一垂直于端子主体,平面部二与端子主体平行,平面部三和平面部四均与端子主体成一夹角;沿垂直于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平面部三比平面部二靠近端子主体设置,上弹性臂的折弯部四和下弹性臂的折弯部四之间的间距为0。所述的端子主体呈矩形或Z字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在一个平面的矩形金属板材上一次性冲压并多次折弯后成型,由于在冲压后折弯前,上、下弹性臂均位于端子主体的宽度尺寸范围内,使用的矩形金属板材宽度小,节省原材料;另外,由于上、下弹性臂均是沿垂直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折弯,折弯方向单一,生产加工工艺简单;还有,由于上、下弹性臂沿端子主体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上、下弹性臂沿垂直端子主体轴线方向的间距可以达到0,使得上、下弹性臂与PCB集成电路板的触点接触良好,提高了良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与端子外壳和PCB集成电路板组成的装置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弯折前的示意图;图4-1为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冲压后弯折前的示意图;图4-2为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2所示,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主体1、上弹性臂3和下弹性臂4;上弹性臂3有两个,下弹性臂4有一个或三个;下弹性臂4为一个时,如图2所示;下弹性臂4为三个时,如图1所示;上弹性臂3和下弹性臂4分设在端子主体1两侧,且沿端子主体1宽度方向,上弹性臂3和下弹性臂4交错布置;下弹性臂4关于端子主体1对称翻转后的结构与上弹性臂3的结构完全一致,均包括由靠近端子主体至远离端子主体方向依次排布的折弯部一、平面部一、折弯部二、平面部二、折弯部三、平面部三、折弯部四和平面部四;平面部一垂直于端子主体1,平面部二与端子主体1平行,平面部三和平面部四均与端子主体1成一夹角;沿垂直于端子主体1的轴线方向,平面部三比平面部二靠近端子主体1设置,上弹性臂3的折弯部四和下弹性臂4的折弯部四之间的间距为0。端子主体1可以呈矩形,如图1和2所示,也可以为Z字形,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5固定在端子外壳6对应的插槽内,可与PCB集成电路板2进行插拔接触;PCB集成电路板2插入时,PCB集成电路板2的触点从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的平面部四之间导入,然后从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的折弯部四之间插入并被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的弹力夹紧,从而实现有效接触。本实施例中三个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5固定在端子外壳6的三个插槽内,可与PCB集成电路板2的L、N和PE触点进行插拔接触,如图2所示。下面具体说明本技术与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相比,节省了原材料,简化了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了良品率。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制造加工方式是:首先在一块矩形金属板材上利用冲床和冲压模具一次性冲压出端子主体1外形以及上、下弹性臂折弯前的结构;然后,两个上弹性臂同步进行折弯成型;最后,所有下弹性臂同步进行折弯成型。由于本技术在冲压后折弯前,上、下弹性臂均位于端子主体的宽度尺寸范围内,使用的矩形金属板材宽度小;另外,由于上、下弹性臂均是沿垂直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折弯,折弯方向单一,生产加工工艺简单。还有,由于上、下弹性臂沿端子主体的宽度方向交错排布,上、下弹性臂沿垂直端子主体轴线方向的间距可以达到0,使得上、下弹性臂与PCB集成电路板2的触点接触良好,提高了良品率。如图4-1所示,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的制造加工方式是:首先在一块矩形金属板材上利用冲床和冲压模具一次性冲压出端子主体外形以及上、下弹性臂折弯前的结构;然后,上、下弹性臂同步进行折弯成型;接着,端子主体和下弹性臂的连接部分7折弯;最后,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的连接部分8折弯。折弯后的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如图4-2所示。可见,现有弹性接触型端子的在冲压后折弯前,上弹性臂位于端子主体的宽度尺寸范围外,使用的矩形金属板材宽度大;另外,由于上、下弹性臂以及端子主体和下弹性臂的连接部分7均是沿垂直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折弯,而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的连接部分8是绕垂直端子主体的轴线旋转弯折,折弯加工工艺复杂。还有,由于上、下弹性臂沿端子主体的宽度方向对齐,上、下弹性臂沿垂直端子主体轴线方向的间距无法达到0,上、下弹性臂与PCB集成电路板2的触点接触易失效,降低了良品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主体、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弹性臂有两个,下弹性臂有一个或三个;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分设在端子主体两侧,且沿端子主体宽度方向,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交错布置;下弹性臂关于端子主体对称翻转后的结构与上弹性臂的结构完全一致,均包括由靠近端子主体至远离端子主体方向依次排布的折弯部一、平面部一、折弯部二、平面部二、折弯部三、平面部三、折弯部四和平面部四;平面部一垂直于端子主体,平面部二与端子主体平行,平面部三和平面部四均与端子主体成一夹角;沿垂直于端子主体的轴线方向,平面部三比平面部二靠近端子主体设置,上弹性臂的折弯部四和下弹性臂的折弯部四之间的间距为0。/n

【技术特征摘要】
1.插拔式弹性接触型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端子主体、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弹性臂有两个,下弹性臂有一个或三个;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分设在端子主体两侧,且沿端子主体宽度方向,上弹性臂和下弹性臂交错布置;下弹性臂关于端子主体对称翻转后的结构与上弹性臂的结构完全一致,均包括由靠近端子主体至远离端子主体方向依次排布的折弯部一、平面部一、折弯部二、平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杰赵强朱苏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永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