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硅胶垫,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弹力板,弹力板的中部设置有橡胶弹性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单杠的安装和拆卸,防止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掉落,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同时通过壁防滑层、耐撕裂内层和吸汗外层,便于使用者使用,防止手滑,同时柔软舒适,手不易起茧,通过管胚去油层、底漆防锈涂层、金属漆层和镀铬外层,便于对横杆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横杆被腐蚀损坏,便于提高单杠的使用寿命,牢固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
本技术涉及单杠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
技术介绍
单杠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原始人在丛林中进行的各种攀登、爬越、摆动、摆荡等练习。在当时那只是一种生活实用技能,后来随着社会的进化就逐步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它与祭神赛会逐步结合。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把一切身体的活动,都称为体操。而现有的单杠有需要固定的也有免打孔的单杠,而现有的免打孔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容易掉落,不够稳定,会降低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使用者因手部的汗液原因,容易手滑,同时手容易起茧,以及宜被腐蚀损坏,不够牢固耐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解决了现有的单杠有需要固定的也有免打孔的单杠,而现有的免打孔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容易掉落,不够稳定,会降低安装和拆卸的效率,使用者因手部的汗液原因,容易手滑,同时手容易起茧,以及宜被腐蚀损坏,不够牢固耐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硅胶垫,横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的中部设置有弹力板,弹力板的中部设置有橡胶弹性柱,弹力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硅胶垫,横杆与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均通过螺母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第一硅胶垫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角形,第二硅胶垫的截面为矩形。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两端的外侧均套接有防滑套,防滑套的数量为四个。进一步的,所述防滑套的内侧设置有内壁防滑层,内壁防滑层的外侧设置有耐撕裂内层,耐撕裂内层的外侧设置有吸汗外层。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外侧涂有管胚去油层,管胚去油层外侧涂有底漆防锈涂层,底漆防锈涂层外侧涂有金属漆层,金属漆层的外侧涂有镀铬外层。进一步的,所述管胚去油层、底漆防锈涂层、金属漆层和镀铬外层的厚度相同。本技术通过弹力板和橡胶弹性柱可以形成复合弹性装置,既可以方便单杠的安装和拆卸,防止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掉落,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同时通过壁防滑层,便于提高防滑套的防滑性能,通过耐撕裂内层便于提高防滑套的内撕裂性能,通过吸汗外层可以吸收使用者手部的汗液,防止手滑,同时柔软舒适,手不易起茧,通过管胚去油层、底漆防锈涂层、金属漆层和镀铬外层,便于对横杆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横杆被腐蚀损坏,便于提高单杠的使用寿命,牢固耐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弹力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螺母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防滑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管胚去油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横杆1,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2,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第一固定座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硅胶垫4,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5,第二螺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6,第二固定座6的中部设置有弹力板7,弹力板7的中部设置有橡胶弹性柱8,弹力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硅胶垫9,横杆1与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5之间均通过螺母10连接,使用时通过螺丝将螺母10和横杆1与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5固定在一起,然后先旋转第一螺杆2带动螺母10的旋转并逐渐往外伸长,使第一固定座3一端的第一硅胶垫4顶住接触面,然后再通过旋转第二螺杆5带动螺母10的旋转并逐渐往外伸长,使得弹力板7一侧的第二硅胶垫9顶住另一接触面,这时再通过旋转横杆1,原本已经顶住接触面的单杠通过横杆1的旋转继续往外顶,继而可以产生很大的张力,张力越大单杠和两个接触面的静摩擦力就越大,其中通过弹力板7和橡胶弹性柱8可以形成复合弹性装置,既可以方便单杠的安装和拆卸,防止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掉落,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第一固定座3、第二固定座6和第一硅胶垫4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角形,可以增大第一硅胶垫4防滑系数,第二硅胶垫9的截面为矩形,便于防滑同时与弹力板7形状相匹配。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横杆1的两端的外侧均套接有防滑套11,防滑套11的数量为四个,使用时通过防滑套11,方便使用者抓住横杆1。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防滑套11的内侧设置有内壁防滑层12,内壁防滑层12的外侧设置有耐撕裂内层13,耐撕裂内层13的外侧设置有吸汗外层14,使用时通过壁防滑层12,便于提高防滑套11的防滑性能,通过耐撕裂内层13便于提高防滑套11的内撕裂性能,通过吸汗外层14,吸汗外层14为加厚吸汗泡棉,可以吸收使用者手部的汗液,防止手滑。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给出,横杆1的外侧涂有管胚去油层15,管胚去油层15外侧涂有底漆防锈涂层16,底漆防锈涂层16外侧涂有金属漆层17,金属漆层17的外侧涂有镀铬外层18,通过管胚去油层15、底漆防锈涂层16、金属漆层17和镀铬外层18,便于对横杆1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横杆1被腐蚀损坏。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给出,管胚去油层15、底漆防锈涂层16、金属漆层17和镀铬外层18的厚度相同,方便管胚去油层15、底漆防锈涂层16、金属漆层17和镀铬外层18的喷涂。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螺丝将螺母10和横杆1与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5固定在一起,然后先旋转第一螺杆2带动螺母10的旋转并逐渐往外伸长,使第一固定座3一端的第一硅胶垫4顶住接触面,然后再通过旋转第二螺杆5带动螺母10的旋转并逐渐往外伸长,使得弹力板7一侧的第二硅胶垫9顶住另一接触面,这时再通过旋转横杆1,原本已经顶住接触面的单杠通过横杆1的旋转继续往外顶,继而可以产生很大的张力,张力越大单杠和两个接触面的静摩擦力就越大,既方便安装,拆卸时逆向操作即可,其中通过弹力板7和橡胶弹性柱8可以形成复合弹性装置,既可以方便单杠的安装和拆卸,防止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掉落,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同时通过壁防滑层12,便于提高防滑套11的防滑性能,通过耐撕裂内层13便于提高防滑套11的内撕裂性能,通过吸汗外层14可以吸收使用者手部的汗液,防止手滑,通过管胚去油层15、底漆防锈涂层16、金属漆层17和镀铬外层18,便于对横杆1进行保护,可以有效的防止横杆1被腐蚀损坏,便于提高单杠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弹力板7和橡胶弹性柱8可以形成复合弹性装置,既可以方便单杠的安装和拆卸,防止单杠安装或拆卸时的掉落,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同时通过壁防滑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包括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2),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第一固定座(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硅胶垫(4),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5),第二螺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6),第二固定座(6)的中部设置有弹力板(7),弹力板(7)的中部设置有橡胶弹性柱(8),弹力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硅胶垫(9),横杆(1)与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5)之间均通过螺母(10)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包括横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螺杆(2),第一螺杆(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第一固定座(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硅胶垫(4),横杆(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杆(5),第二螺杆(5)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座(6),第二固定座(6)的中部设置有弹力板(7),弹力板(7)的中部设置有橡胶弹性柱(8),弹力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硅胶垫(9),横杆(1)与第一螺杆(2)和第二螺杆(5)之间均通过螺母(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3)、第二固定座(6)和第一硅胶垫(4)的截面形状均为六角形,第二硅胶垫(9)的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复合增压免打孔单杠,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群,
申请(专利权)人:刘安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