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亮专利>正文

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087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和嵌设在气管导管内的支气管导管,所述支气管导管前端伸出气管导管,并与气管导管延长线呈0‑45°夹角;伸出气管导管的支气管导管上套设有支气管封堵气囊,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通过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连接至支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前端套设有气管封堵气囊,所述气管封堵气囊通过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连接至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气管导管后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不同的型号,在成人和小儿均可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
技术介绍
胸外科手术的手术部位特殊,术中为了充分的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避免手术操作对肺组织的挤压,减轻肺组织的损伤,需要使手术部位肺组织静止,萎陷,同时健侧肺行单肺通气。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呼吸管理方法是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腔支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联合使用支气管封堵器,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管联合管(如Univent导管)等,可以实现隔离左右侧肺通气,手术侧肺组织萎陷,但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双腔支气管导管质地较硬,易损伤患者气道,管径较粗但在单肺通气时单侧有效通气腔内径较细,隔离左右肺需要选择不同导管,术后如需呼吸支持则要更换导管。而且临床可选择的型号较少。采用单腔支气管导管则不能方便准确进行双肺和单肺通气的转换,现临床已较少使用。气管导管联合使用支气管封堵器,可有效实现肺隔离,但临床操作过程较复杂,定位时支气管封堵器和纤维支气管镜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封堵器易移位,同时现有的支气管封堵器管腔较细,难以有效吸出萎陷侧肺内分泌物。采用Univent导管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同样存在上述联合使用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的不利之处,如操作支气管封堵器和纤维支气管镜相互影响,封堵管过细不利于吸引血痰分泌物等。而且成本较高,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捷、操作方便、对气道损伤少的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和嵌设在气管导管内的支气管导管,所述支气管导管前端伸出气管导管,并与气管导管延长线呈0-45°夹角;伸出气管导管的支气管导管上套设有支气管封堵气囊,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通过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连接至支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前端套设有气管封堵气囊,所述气管封堵气囊通过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连接至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所述气管导管后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其中,所述气管导管与气管导管接头连接方式采用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导管接头的方式,并通过使用医用胶水或者密封圈或者其他螺纹等连接方式实现密闭连接。将支气管导管设计为与气管导管延长线呈0-45°夹角,可以实现使得支气管导管能够较顺便进入支气管。优选的,根据人体结构,为了更便于插管的顺畅高效性,所述支气管导管前端伸出气管导管,并与气管导管延长线呈30°夹角。优选的,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和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均嵌设在气管导管管壁内。所述支气管导管内径为0-5mm。在作为儿童使用中,可将其内径设置为0,为实心结构,仅仅起到引导作用,因为儿童使用的气管导管的内径不容许再设置空心管道。所述支气管导管为空心结构时,其后端从对应设置在气管导管接头侧壁上的孔穿出,通过卡扣实现开合,端部连接吸引接头。此设计实用性更广,可以起到吸引作用。其中,所述气管导管接头上有供支气管导管穿出的开孔,支气管导管末端从气管导管接头上的开孔穿出并与开孔之间密封,可通过使用医用胶水或者设置密封圈儿或者其他螺纹等连接方式实现密封连接。优选的,上述设计中所述支气管导管与气管导管一体成型,并通过在气管导管接头侧壁上开孔,便于支气管导管穿出。进一步的,所述气管导管接头侧壁上的孔可以设置在接头前段细部或后段粗部。所述支气管导管前端伸出气管导管的长度为1-8cm。所述气管封堵气囊和支气管封堵气囊的容量均为1-20ml。所述气管导管的外表面标识有刻度线。为了便于使用,所述刻度线一般是从气管导管的前端开始计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导管前部至中部开始标记厘米数至导管末端。为了便于识别,可以将支气管封堵气囊及充气阀与气管导管气囊及充气阀设计为不同颜色或进行其他标识标记。本申请还包括一纤维支气管镜连接件,所述纤维支气管镜连接件呈T型三通管道结构,包括气管导管标准接口、有孔橡胶帽纤维支气管镜接口和通气回路标准接口;其中通气回路标准接口与呼吸机通气回路连接,为侧接口;另两个接口一端为气管导管标准接口可连接气管导管,另一端为有孔橡胶纤维支气管镜接口,可由该接口上的孔插入纤维支气管镜,由此手术中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连接件可实现在不中断通气的情况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根据人体气管和支气管解剖学特点,正常成人主气管长度范围约11-13cm,而左右支气管长度范围约2.5-5cm。气管导管在主支气管内的可调整距离范围远大于调整支气管封堵套囊位于合适位置所需要的调整距离。本技术通过调整气管导管在主气管中的深度和方向,使支气管封堵套囊处于合适封堵支气管的位置,临床上可以较容易实现。本申请装置可实现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功能,主要用于需要单肺通气的开胸手术患者,其中支气管导管与气管导管伴行并与气管导管壁相融合,其前部从气管导管的前端伸出,需要增加吸引功能的话,将其设计为空心结构,末端从气管导管接头上为其设有的开孔穿出,连接吸引接头并配卡扣,使用中通过对支气管封堵气囊的调整和开闭支气管导管上的卡扣,实现肺隔离。空心的支气管导管可释放封闭侧肺内残留气体并可吸出封堵侧肺内分泌物和血液。本技术结构简单,前端设计简洁便于插管操作,临床操作简便,支气管封堵套囊位置可通过听诊或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定位。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如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时无需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有益效果:本技术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①本技术结构简单,临床操作方便,单肺通气时有效通气腔较粗;②插管并发症如声音嘶哑、咽喉疼痛等发生率较低;③术后如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时仅需释放支气管封堵套囊并关闭吸引导管而无需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本技术与使用气管导管联合支气管封堵器或气管导管与支气管封堵管联合管相比:①临床操作过程较简便,定位时避免了纤维支气管镜与支气管封堵器相互影响使支气管封堵器易移位;②支气管吸引导管可有效释放封闭侧肺内残留气体并可吸出封闭侧肺内分泌物和血液;③与传统封堵器比较,支气管吸引导管内腔较粗可插入插管导引丝,方便插管操作。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临床需要设计不同的型号,在成人和小儿均可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气管导管中部的截面图;图4是纤维支气管镜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结构前端局部侧面图;图6是支气管导管从气管导管接头后段粗部的侧孔中穿出示意图。其中,气管导管(1)、气管封堵气囊(11)、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12)、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13)、支气管导管(2)、支气管封堵气囊(21)、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22)、支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23)、气管导管接头(3)、卡扣(4)、吸引接头(5)、纤维支气管镜连接件(9)、气管导管标准接口(6)、有孔橡胶帽纤维支气管镜接口(7)、通气回路标准接口(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出详细说明。实施例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1)和嵌设在气管导管内的支气管导管(2),所述支气管导管(2)前端伸出气管导管(1),并与气管导管(1)延长线呈0-45°夹角;伸出气管导管的支气管导管(2)上套设有支气管封堵气囊(21),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21)通过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22)连接至支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23);所述气管导管(1)前端套设有气管封堵气囊(11),所述气管封堵气囊(11)通过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12)连接至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13);所述气管导管(1)后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管导管(1)和嵌设在气管导管内的支气管导管(2),所述支气管导管(2)前端伸出气管导管(1),并与气管导管(1)延长线呈0-45°夹角;伸出气管导管的支气管导管(2)上套设有支气管封堵气囊(21),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21)通过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22)连接至支气管封堵气囊充气阀(23);所述气管导管(1)前端套设有气管封堵气囊(11),所述气管封堵气囊(11)通过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12)连接至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阀(13);所述气管导管(1)后端设有气管导管接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前端伸出气管导管(1),并与气管导管(1)延长线呈0-45°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封堵气囊连接管(22)和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12)均嵌设在气管导管(1)管壁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肺通气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导管(2)内径为0-5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亮侯程山
申请(专利权)人:何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