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99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装置,它包括驱动机构、轮椅架、变档机构、前轮机构、后轮,两个后轮固定安装在后轮固定轴的两端;两个具有转向功能的前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轮椅架的前下侧;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驱动机构为轮椅行走和转向提供驱动力;变档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变档机构控制轮椅行走和转向的相互切换;该康复装置是通过驱动轮椅的行走和转向来锻炼使用者的手脚,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思考,实现一个运动需要哪些操作步骤来锻炼一些大脑康复者;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手脚都在运动,所以具有锻炼功能,而且人们在锻炼的同时通过手脚的运动达到娱乐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康复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们各种职业病的增多,对轮椅的使用要求越来越广泛,因此轮椅的性能在不断的被改进。目前已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轮椅,比如能够通过遥控或者按键进行移动控制的电动轮椅、智能爬楼轮椅等。不过,对于那些真正需要轮椅的使用者来说,特别是脑中风的患者,这类使用者普遍存在肌肉无力、身体某部位神经丧失知觉或者不灵敏等问题,就现在的医学水平来说,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康复训练器材进行康复训练,以逐渐提升并恢复肌肉和神经的功能。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对使用者的相应部位进行震动训练的器材,但其普遍不能够实现使用者在使用轮椅的过程中,对其手脚等进行康复恢复训练,而大大限制了轮椅的使用效果,同时现有的轮椅在乘坐上并不舒服,从而也会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并造成乘坐者训练积极性的降低。本技术设计一种康复装置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公开一种康复装置,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轮椅架、变档机构、前轮机构、后轮、后轮固定轴、第一支撑,其中后轮固定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后下侧,两个后轮固定安装在后轮固定轴的两端;两个具有转向功能的前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轮椅架的前下侧;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驱动机构为轮椅行走和转向提供驱动力;变档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变档机构控制轮椅行走和转向的相互切换。上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壳、第二转轴、驱动把手、第三转轴、第三同步轮、第四支撑、第二同步带、第四同步轮、第五支撑、差速机构,其中安装壳的上下两端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安装壳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右手扶手架上;第二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驱动把手安装在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外侧的一端,第三同步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第三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第四同步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且第四同步轮与第三同步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当手动通过驱动把手驱动第二转轴转动时,第二转轴会带动第三同步轮转动,第三同步轮转动通过第二同步带带动第四同步轮转动,第四同步轮转动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差速机构是由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差速机构外壳、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第三轴孔、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四齿轮、第五齿轮、驱动板、轴套、第六支撑、第六齿轮、差速机构输入轴、第四转轴、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组成,该差速机构与汽车上使用的差速器的安装结构和运行原理相同,当差速机构输入轴输入功率时,差速机构输入轴会将功率传递到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和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上,但是当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和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其中一个受到阻力大于另一个时,差速机构的输入轴就会将功率优先传递到阻力小的一端;差速机构外壳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下侧,差速机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轴连接;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驱动后轮固定轴转动;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控制两个前轮机构转向;当第三转轴转动时,第三转轴带动与其连接的,通过差速机构外壳上所开的第四轴孔安装的差速机构输入轴转动,差速机构输入轴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七齿轮转动,第七齿轮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第八齿轮转动,第八齿轮转动带动安装在其上的两个驱动板转动,两个驱动板转动通过两个第四转轴带动两个第五齿轮绕着第八齿轮的轴线转动,两个第五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齿轮和第六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安装第四齿轮且穿过差速机构外壳上所开第三轴孔的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安装第六齿轮且穿过差速机构外壳上所开第五轴孔的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转动;在差速器第二输出轴和差速器第一输出轴转动的过程中,当安装在U形杆上与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配合的摩擦弧板与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接触摩擦,且通过摩擦使得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停止转动时,根据差速机构工作原理,两个第五齿轮就会将全部转动力传递到第四齿轮上使得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转动带动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转动;当安装在U形杆上与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配合的摩擦弧板与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接触摩擦,且通过摩擦使得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停止转动时,根据差速机构工作原理,两个第五齿轮就会将全部转动力传递到第六齿轮上使得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转动。上述变档机构包括U形杆、连接杆、驱动踏板、第五转轴、第七支撑、摩擦弧板,其中第五转轴通过第七支撑固定安装在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外壳的下侧;U形杆上具有支耳,U形杆的两端具有摩擦弧板,U形杆通过支耳与第五转轴的转动配合安装在第五转轴上;U形杆可以绕着第五转轴摆动;两个驱动踏板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对称地安装在U形杆上横杆的两端,且两个驱动踏板位于轮椅架的脚踏板的上侧;两个摩擦弧板与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和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摩擦配合;当两个驱动踏板中有一个驱动踏板向下移动时,该驱动踏板就会通过与其对应的连接杆带动U形杆上位于其同侧的一端向下摆动,使得与其对应的摩擦弧板与对应的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或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摩擦,进而控制差速机构的输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前轮机构包括固定支撑、转动固定轴、安装架、前轮、前轮固定轴,其中固定支撑安装在轮椅架的前下侧;转动固定轴通过转动配合安装在固定支撑上;安装架安装在转动固定轴的下侧;前轮通过前轮固定轴安装在安装架上;转动固定轴可以带动前轮相对固定支撑转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两个前轮机构的固定支撑之间安装有安装板,两个前轮机构上的转动固定轴上分别通过转动配合安装有一个摆板,且两个摆板中有一个摆板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板簧;板簧的作用是对摆板起到复位作用;两个摆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摆板之间通过转动配合连接;连接板的下侧面上具有齿牙;第一转轴通过第三支撑安装在轮椅架的下侧,第一齿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一齿轮与连接板上的齿牙啮合;第一转轴通过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驱动;当第一齿轮转动时,第一齿轮会驱动连接板左右移动,连接板移动带动两个摆板摆动,两个摆板摆动就会通过转动固定轴驱动前轮转动,实现转向功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齿轮安装在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上;第六转轴通过第二支撑安装在轮椅架的下侧,第二齿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一端,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一同步轮安装在第六转轴的另一端;第二同步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且第二同步轮与第一同步轮之间通过第一同步带连接;当差速机构第二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轮椅架、变档机构、前轮机构、后轮、后轮固定轴、第一支撑,其中后轮固定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后下侧,两个后轮固定安装在后轮固定轴的两端;两个具有转向功能的前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轮椅架的前下侧;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驱动机构为轮椅行走和转向提供驱动力;变档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变档机构控制轮椅行走和转向的相互切换;/n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壳、第二转轴、驱动把手、第三转轴、第三同步轮、第四支撑、第二同步带、第四同步轮、第五支撑、差速机构,其中安装壳的上下两端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安装壳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右手扶手架上;第二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驱动把手安装在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外侧的一端,第三同步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第三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第四同步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且第四同步轮与第三同步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差速机构是由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差速机构外壳、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第三轴孔、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四齿轮、第五齿轮、驱动板、轴套、第六支撑、第六齿轮、差速机构输入轴、第四转轴、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组成,差速机构外壳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下侧,差速机构输入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转轴连接;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驱动后轮固定轴转动;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控制两个前轮机构转向;/n所述变档机构包括U形杆、连接杆、驱动踏板、第五转轴、第七支撑、摩擦弧板,其中第五转轴通过第七支撑固定安装在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外壳的下侧;U形杆上具有支耳,U形杆的两端具有摩擦弧板,U形杆通过支耳与第五转轴的转动配合安装在第五转轴上;两个驱动踏板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对称地安装在U形杆上横杆的两端,且两个驱动踏板位于轮椅架的脚踏板的上侧;两个摩擦弧板与差速机构的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和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摩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驱动机构、轮椅架、变档机构、前轮机构、后轮、后轮固定轴、第一支撑,其中后轮固定轴通过两个第一支撑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后下侧,两个后轮固定安装在后轮固定轴的两端;两个具有转向功能的前轮机构对称地安装在轮椅架的前下侧;驱动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驱动机构为轮椅行走和转向提供驱动力;变档机构安装在轮椅架上,且变档机构控制轮椅行走和转向的相互切换;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壳、第二转轴、驱动把手、第三转轴、第三同步轮、第四支撑、第二同步带、第四同步轮、第五支撑、差速机构,其中安装壳的上下两端具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安装壳固定安装在轮椅架的右手扶手架上;第二转轴通过第四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二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驱动把手安装在第二转轴位于安装壳外侧的一端,第三同步轮安装在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第三转轴通过第五支撑安装在安装壳上,且第三转轴的一端穿过第二轴孔位于安装壳外侧;第四同步轮安装在第三转轴位于安装壳内侧的一端,且第四同步轮与第三同步轮之间通过第二同步带连接;差速机构是由差速机构第一输出轴、差速机构外壳、差速机构第二输出轴、第三轴孔、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四齿轮、第五齿轮、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何云云龚永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