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79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固定装置,包括衬底,衬底的正面加工有固定孔,背面与固定孔相对的位置加工有插入孔,插入孔和固定孔连通;所述固定孔被至少两个弹片所环绕,弹片之间被分隔槽分开,弹片的外圈被环形隔离槽环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可动弹片的光纤固定装置,正面固定孔和背面插入孔相组合,并结合不同位置孔径大小的配合,可以实现光纤顺利从插入孔插入到固定装置中,避免光纤直径误差和固定孔加工误差带来的无法插入的问题,提高光纤固定装置的成品率,降低工艺加工控制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可动弹片的回弹力,又可以稳定的将光纤夹住,防止光纤脱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以及微电子机械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光纤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通信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与传统电缆、微波传输相比,具有传输频带宽、抗干扰性高、信号衰减小的显著优势,从通信技术中脱颖而出,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20年来,光纤通信获得了迅猛发展,引起了通信史的重大变革,而与爆发式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对光纤传输更加严苛的需求。为了适应光纤数目需求的持续增长,推进光纤的小型化、集成化发展成为光纤研究的重中之重。从光纤结构设计而言,减小光纤结构尺寸,优化光纤固定夹具,在有限空间内更高密度地集成光纤,既能提高传输效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为固定光纤,现有光纤固定夹具上加工有多个固定孔,将光纤插入固定孔后,光纤被固定在固定孔中。光纤直径一般为125um,为将光纤顺利插入固定孔,同时保证光纤不易脱落,固定孔孔径需要比光纤直径大0.5um左右。但是,由于固定夹具加工工艺带来的孔径误差,以及光纤自身直径的波动,容易导致孔径与光纤直径不匹配,如果光纤直径大于固定孔孔径,部分光纤无法插入固定孔,将造成整个固定夹具无法使用,导致固定夹具良品率很低,增加生产成本。而如果光纤直径比固定孔孔径小太多,则光纤无法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孔中,容易脱落,影响光信号的传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光纤固定夹具存在孔径误差,以及光纤直径的误差,导致光纤无法插入固定孔,造成固定夹具报废、成本增大,或者光纤容易脱落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光纤固定装置,光纤被稳定的固定在固定孔中,而且光纤容易插入固定孔,提高固定装置成品率,降低成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纤固定装置,包括衬底,衬底的正面加工有固定孔,背面与固定孔相对的位置加工有插入孔,插入孔和固定孔连通;所述固定孔被至少两个弹片所环绕,弹片之间被分隔槽分开,弹片的外圈被环形隔离槽环绕。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孔为圆台形状,位于衬底正面的上孔径小于或等于底部的下孔径;所述插入孔为喇叭形状,在衬底背面的孔径大于固定孔的下孔径。所述固定孔侧壁倾斜角度为0~5度。所述固定孔上孔径小于或者等于光纤的直径,下孔径大于光纤的直径。所述固定孔的深度大于环形隔离槽和分隔槽的深度。所述弹片和分隔槽数量为N,N≧2。一种光纤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步骤,在衬底正面淀积阻挡层,并通过光刻和腐蚀工艺,将阻挡层刻蚀出与隔离槽和固定孔对应的图形;S2步骤,以阻挡层做掩蔽层,利用干法刻蚀工艺进行深硅刻蚀,刻蚀出圆台形状的固定孔和隔离槽,形成弹片;S3步骤,去除阻挡层;S4步骤,在衬底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淀积第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S5步骤,在衬底背面的第二阻挡层表面进行光刻,打开与固定孔相对的刻蚀窗口,通过腐蚀工艺刻蚀第二阻挡层和衬底,形成插入孔;S6步骤,去除衬底两面的第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插入孔与固定孔导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2步骤中,刻蚀工艺分两步,分别刻蚀固定孔,以及隔离槽。整体制作方法为先刻蚀形成插入孔,再刻蚀形成固定孔和隔离槽。所述衬底为SOI硅片;所述阻挡层为二氧化硅,或者二氧化硅与氮化硅的双层薄膜;所述第一阻挡层和第二阻挡层为氮化硅薄膜,或者二氧化硅与氮化硅的双层薄膜,氮化硅厚度大于二氧化硅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设置带可动弹片的光纤固定装置,正面固定孔和背面插入孔相组合,并结合不同位置孔径大小的配合,可以实现光纤顺利从插入孔插入到固定装置中,避免光纤直径误差和固定孔加工误差带来的无法插入的问题,提高光纤固定装置的成品率,降低工艺加工控制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可动弹片的回弹力,又可以稳定的将光纤夹住,防止光纤脱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三个弹片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有四个弹片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为包含多个固定孔的固定装置示意图。图5A~5F为制作光纤固定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图中:1、衬底;2、环形隔离槽;3、分隔槽;4、弹片;5、固定孔;6、插入孔;7、阻挡层;8、第一阻挡层;9、第二阻挡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定义衬底1加工有固定孔5的一面为正面,加工有插入孔6的一面为背面,以此说明本实施例中光纤固定装置的结构及制作方法,但正面、背面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不具有技术上的实际意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光纤固定装置包括衬底1,衬底1的正面加工有至少一个固定孔5,每个固定孔5被至少两个弹片4所环绕,弹片4之间被分隔槽3分开。衬底1在环绕弹片4的外圈加工有环形隔离槽2,环形隔离槽2将弹片4与衬底1其他部分隔开。弹片4的数量为N,NN≧2,其中图1为具有三个弹片4和三个分隔槽3的固定装置,图2为具有四个弹片4和四个分隔槽3的固定装置。环形隔离槽2和分隔槽3共同组成隔离槽。如图3所示,衬底1的正面加工有固定孔5,背面与固定孔5相对的位置加工有光纤插入孔6,固定孔5和插入孔6连通。固定孔5为圆台形状,位于衬底1正面的上孔径D1小于或等于下孔径D2,侧壁倾斜角度优选为0~5度。其中,上孔径D1小于或者等于光纤的直径,下孔径D2大于光纤的直径。光纤插入孔6为喇叭形状,在衬底1背面的孔径D3大于固定孔5的下孔径D2。如图4所示,为包含9个固定孔5的固定装置示意图,可用于固定多根光纤。实际产品加工中,可以根据具体光纤的数量,加工具有对应数量固定孔5的固定装置。如图5所示,为制作本技术光纤固定装置的方法,主要工艺步骤如下:S1步骤,如图5A所示,定义正面刻蚀窗口:选择合适材料和厚度的衬底1,在衬底1正面淀积阻挡层7,并通过光刻和腐蚀工艺,将阻挡层7刻蚀出与隔离槽和固定孔5相对应的目标图形。衬底1优选为SOI硅片,阻挡层7优选为二氧化硅,或者二氧化硅与氮化硅的双层薄膜。S2步骤,如图5B所示,刻蚀加工形成固定孔5以及弹片4:以阻挡层7做掩蔽层,利用干法刻蚀工艺进行深硅刻蚀,刻蚀出指定深度的固定孔5,同时刻蚀出环形隔离槽2和分隔槽3,形成弹片4。在本步骤中,通过调整干法刻蚀的工艺参数,使固定孔5内壁成0~5度小角度倾斜,正面开口处的上孔径D1小于底部的下孔径D2。同时,由于干法刻蚀存在负载效应(LoadingEffect),使得固定孔5的深度大于环形隔离槽2和分隔槽3的深度,确保环形隔离槽2和分隔槽3与后续步骤中形成的插入孔6之间具有一定的垂直距离,避免相互穿通,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分两次刻蚀,分别刻蚀固定孔5,以及环形隔离槽2和分隔槽3。通过两次刻蚀,可以分别精确控制孔和槽的深度。S3步骤,如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衬底(1)的正面加工有固定孔(5),背面与固定孔(5)相对的位置加工有插入孔(6),插入孔(6)和固定孔(5)连通;所述固定孔(5)被至少两个弹片(4)所环绕,弹片(4)之间被分隔槽(3)分开,弹片(4)的外圈被环形隔离槽(2)环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衬底(1)的正面加工有固定孔(5),背面与固定孔(5)相对的位置加工有插入孔(6),插入孔(6)和固定孔(5)连通;所述固定孔(5)被至少两个弹片(4)所环绕,弹片(4)之间被分隔槽(3)分开,弹片(4)的外圈被环形隔离槽(2)环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5)为圆台形状,位于衬底(1)正面的上孔径小于或等于底部的下孔径;所述插入孔(6)为喇叭形状,在衬底(1)背面的孔径大于固定孔(5)的下孔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其梁徐乃涛程进李宋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微视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