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90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有敞口的壳体,敞口处连接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内部安装驱动装置,壳体的外侧面连接第一防护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防护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防护装置在壳体外侧面的打开与关闭,第一防护装置关闭时将容置空间的外侧面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防护装置的开合,可以保护相机传感器不受飞溅焊渣、铣削料影响,设置多级防护,不需要高频率更换防护玻璃,并且防护玻璃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上,不易脱落。落。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电检测
,尤其是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相机传感器能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可以对生产结果进行有效统计和反馈,进而改善生产质量。
[0003]工业应用的相机传感器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灰尘、飞溅的焊渣、铣削料等颗粒物会对相机传感器的镜头造成损害;并且工业相机传感器功耗大、厂房环境温度高,造成相机传感器易过热,相机传感器过热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导致相机故障完全失效。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相机传感器正前方粘贴透明玻璃,可以对相机传感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玻璃更换频率非常高的问题,且在高温厂房中,粘贴的玻璃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给生产过程反而造成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防护装置的开合,可以保护相机传感器不受飞溅焊渣、铣削料影响,设置多级防护,不需要高频率更换防护玻璃,并且防护玻璃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上,不易脱落。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有敞口的壳体,敞口处连接容置空间,所述壳体内部安装驱动装置,壳体的外侧面连接第一防护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防护装置连接,驱动装置驱动第一防护装置在壳体外侧面的打开与关闭,第一防护装置关闭时将容置空间的外侧面闭合。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9]所述容置空间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二防护装置,第一防护装置关闭时,第一防护装置将第二防护装置包围。
[0010]所述第一防护装置的结构为:包括金属挡板,所述金属挡板与容置空间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减震垫。
[0011]所述第二防护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的中部设置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内设置有透明玻璃。
[0012]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壳体固定连接,气缸的输出端固定前连接杆,所述前连接杆通过连接轴与后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后连接杆与第一防护装置固定。
[0013]所述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扭转轴。
[0014]所述壳体一侧的中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两端设置有台阶,所述台阶端面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设置有弧形槽,扭转轴通过弧形槽转动连接壳体与第一防护装置。
[0015]所述壳体内部还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数个平行间隔排列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呈长条状,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通壳体的外部与内部。
[0016]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置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连通有冷却气进口,所述冷却气进口设置在壳体的外侧面。
[0017]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防护装置开合,防护装置全覆盖相机正前方,可以保护相机不受飞溅焊渣、铣削料影响,设置多级防护,不需要高频率更换防护玻璃,并且防护玻璃固定安装在保护装置上,不易脱落。
[0020]本技术还包括如下优点:
[0021](1)本技术的关键部件如轴承、二次防护玻璃等拆卸更换方便。
[0022](2)本技术集成了冷却功能,可以持续提供冷却散热,防止相机过热失效。
[0023](3)本技术具有“实时拍焊”和“先拍后焊”两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
[0024](4)本技术提供多种驱动和散热方式,可以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驱动装置采用气动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外防护板打开时的侧面剖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防护装置与壳体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驱动装置;2、第一防护装置;3、第二防护装置;4、冷却装置;5、壳体;6、容置空间;
[0033]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气缸;104、前连接杆;105、后连接杆;106、轴承;107、连接轴;108、扭转轴;109、电机;
[0034]201、金属挡板;202、减震垫;203、凸块;204、凹槽;
[0035]301、拆卸组件;302、透明玻璃;
[0036]401、冷却气进口;402、通气阀;403、导流板;404、导流槽;405、风扇;
[0037]501、缺口;50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9]如图1

图7所示,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包括设置有敞口的壳体5,敞口处连接容置空间6,壳体5内部安装驱动装置1,壳体5的外侧面连接第
一防护装置2,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与第一防护装置2连接,驱动装置1驱动第一防护装置2在壳体5外侧面的打开与关闭,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将容置空间6的外侧面闭合。第一防护装置2打开时保证相机正常拍摄,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阻挡灰尘、焊渣等异物损伤相机,容置空间6用于放置相机。
[0040]容置空间6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二防护装置3,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第一防护装置2将第二防护装置3包围。
[0041]第一防护装置2的结构为:包括金属挡板201,金属挡板201与容置空间6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减震垫202。金属挡板201用于阻挡焊渣等异物直接粘附在相机上,减震垫202用于挡板开合时碰撞减震,防止频繁开关冲击造成相机损伤。
[0042]第二防护装置3的结构为:包括拆卸组件301,拆卸组件301的中部设置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内设置有透明玻璃302。设置第二防护装置3使本技术可兼顾“先拍后焊”和“实时拍焊”两种场景: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第二防护装置3作为二次防护,进一步保护相机;第一防护装置2开启时,第二防护装置3唯一保护相机。
[0043]驱动装置1可以采用气动方式或电动方式。
[0044]采用气动方式时,驱动装置1的结构为:包括气缸103,气缸103与壳体5固定连接,气缸103的输出端固定前连接杆104,前连接杆104通过连接轴107与后连接杆105转动连接,后连接杆105与第一防护装置2固定,与气缸103连通的气源设置在壳体5的外侧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敞口的壳体(5),敞口处连接容置空间(6),所述壳体(5)内部安装驱动装置(1),壳体(5)的外侧面连接第一防护装置(2),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与第一防护装置(2)连接,驱动装置(1)驱动第一防护装置(2)在壳体(5)外侧面的打开与关闭,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将容置空间(6)的外侧面闭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6)的外侧面还设置有第二防护装置(3),第一防护装置(2)关闭时,第一防护装置(2)将第二防护装置(3)包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装置(2)的结构为:包括金属挡板(201),所述金属挡板(201)与容置空间(6)接触的一端设置有减震垫(20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装置(3)的结构为:包括拆卸组件(301),所述拆卸组件(301)的中部设置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内设置有透明玻璃(30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防护与冷却一体化的工业设备生产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1)的结构为:包括气缸(103),所述气缸(103)与壳体(5)固定连接,气缸(103)的输出端固定前连接杆(104),所述前连接杆(104)通过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宋泽程进徐乃涛孙其梁万泉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微视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