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717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工件移动组件和工件夹持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有Z向移动件和检测器,Z向移动件包括第一支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电机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检测器与第一支架滑动连接;工件移动组件包括Y向移动件和X向移动件,X向移动件包括第三支架、第三电机、第三丝杆,工件夹持组件与第三支架滑动连接,所述Y向移动件包括第二支架、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三支架与第二支架滑动连接,通过Y向移动件、X向移动件使得所述工件夹持组件在Y轴、X轴向上运动,通过Z向移动件使得检测器在Z轴向上运动,该探伤装置在三轴上均可调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separate flaw de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
本技术属于探伤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
技术介绍
X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和在物质中有衰减的特性来发现其中缺陷的一种无损探伤方法。X射线可以检查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内部缺陷,X射线探伤机可以对物体内部结构进行X射线摄影或断层检查,由于X射线探伤技术成熟,使得X射线探伤机成为无损检测工作的重要设备之一;X射线通过被检查工件时,工件中的缺陷对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使射线落在胶片上的强度不一样,胶片感光程度也不一样,这样就能准确、可靠、非破坏性地显示缺陷的形状、位置和大小。在汽车、摩托车轮毂行业中会对铸造件进行焊接,而焊接处较为容易产生损伤,而一般在在汽车、摩托车轮毂行业中的工件尺寸都比较大,而焊接部分相对于整个工件来说,体积很小,容易产生损伤的部分又只存在少数几个部位,若对整个工件进行检测,虽然可以实现探伤的目的,但是浪费时间,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本技术中利用Y向移动件、X向移动件分别控制工件夹持组件在Y轴、X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包括检测组件(1)、工件移动组件(2)和工件夹持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包括有Z向移动件(11)和检测器(12),所述Z向移动件(11)包括第一支架(111)、第一电机(112)、第一丝杆(113),所述第一电机(11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所述第一电机(112)与所述第一丝杆(113)联接,所述第一丝杆(113)与所述检测器(12)旋转连接,所述检测器(12)与所述第一支架(111)滑动连接;/n所述工件移动组件(2)包括Y向移动件(21)和X向移动件(22),所述X向移动件(22)包括第三支架(221)、第三电机(222)、第三丝杆(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包括检测组件(1)、工件移动组件(2)和工件夹持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1)包括有Z向移动件(11)和检测器(12),所述Z向移动件(11)包括第一支架(111)、第一电机(112)、第一丝杆(113),所述第一电机(11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11)上,所述第一电机(112)与所述第一丝杆(113)联接,所述第一丝杆(113)与所述检测器(12)旋转连接,所述检测器(12)与所述第一支架(111)滑动连接;
所述工件移动组件(2)包括Y向移动件(21)和X向移动件(22),所述X向移动件(22)包括第三支架(221)、第三电机(222)、第三丝杆(223),所述工件夹持组件(3)与所述第三支架(2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22)通过所述第三丝杆(223)驱动所述工件夹持组件(3)在X轴向上运动;
所述Y向移动件(21)包括第二支架(211)、第二电机(212)、第二丝杆(213),所述第三支架(221)与所述第二支架(211)滑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212)、第二丝杆(213),使得所述X向移动件(22)在Y轴向上运动;通过所述Y向移动件(21)、X向移动件(22)分别控制所述工件夹持组件(3)在Y轴、X轴向上运动,通过所述Z向移动件(11)控制所述检测器(12)在Z轴向上运动,通过所述工件夹持组件(3)在X、Y轴向上运动,所述检测组件(1)在z轴向上运动,便于调节工件位置,准确定位工件上的焊接点进行检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移动件(22)还包括有第四支架(226)和气缸(227),所述第四支架(226)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221)、第二支架(211)之间,所述第四支架(226)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架(221)、第二支架(211)滑动连接,所述气缸(227)安装在所述第四支架(226)一侧边上,所述气缸(227)的轴向与X轴一致,所述第三支架(221)的同向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华王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耐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