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40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蜗舌和蜗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之间并与所述蜗舌转动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用于减缓气流流速的通风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蜗舌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因空调器的风道是对称设置的,因此从两个出风口靠近蜗舌一侧为强风气流,而经导风板打散的气流则为柔和气流,出风口远离蜗舌的一侧为柔和出风,外侧形成柔风区,以达到通过对风道的布局以形成环抱气流,可稳定室内环温,实现了环抱式层流送风,以达到广角度、多方位送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现有传统的立式空调器室内机通过出风口向外吹冷风或者热风,但是由于由空调器吹出的冷风或热风气流的流速较快,气流在较短的距离内直接吹到用户的身上会造成过冷或者过热的不舒适情况。市面上目前立式柜机左右导风板仅能全部扫风叶片向一个方向进行扫风,比如只能向左扫风或向右扫风,不能实现环抱式送风。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可实现环抱式层流送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舌和蜗壳,所述蜗舌和蜗壳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蜗舌和蜗壳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之间并与所述蜗舌转动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蜗舌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壳体内对称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风板为若干个,并沿所述蜗舌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蜗舌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导风板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部连接有一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摇杆摆动,所述摇杆带动若干所述导风板转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当导风板的表面转动至于水平面平行时,所述通风孔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α,其中,0°≤α≤5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风孔为倾斜孔。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L,其中,2.0mm≤L≤11mm。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壳之间具有间隙d,其中,1.5mm≤d≤5.0mm,且d≤L。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调器包括两个出风口,其中,所述两个出风口为对称设置的,且,所述两个出风口分别朝向各自所靠近的所述壳体边侧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两对称设置的所述出风口之间具有一夹角β,其中,10°≤β≤1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对称设置的所述风道内均设置有叶轮、左右导风板和换热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空调器,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用于减缓气流流速的通风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穿设于蜗舌上的若干导风板在驱动杆的带动下转动,当导风板的表面转动至于水平面平行时,通风孔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形成一夹角,强气流吹向导风板,主气流通过通风孔打散,形成柔和气流,导风板和蜗舌之间具有间隙,风道靠近蜗舌一侧形成一小股强气流吹出,因空调器的风道是对称设置的,因此,从两个出风口靠近蜗舌一侧为强风气流,而经导风板打散的气流则为柔和气流,出风口的远离蜗舌一侧为柔和出风,外侧形成柔风区,以达到通过对风道的布局以形成环抱气流,可稳定室内环温,实现了环抱式层流送风,以达到多方位送风,有效解决了柔风模式气流过早落地、冷风直刺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空调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导风板呈一字形时的结构示意图1。图5是本技术中导风板呈一字形时气流流向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导风板呈一字形时的结构示意图2。图7是本技术中导风板呈一字形时的局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导风板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蜗舌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中空调器送风时气流的流向示意图。附图中各标记:1、壳体;11、上半区;12、下半区;13、底座;14、电控区;2、出风口;3、叶轮;4、左右扫风导风板;5、换热器;6、导风装置;61、蜗舌;611、安装孔;62、蜗壳;63、导风板;631、通风孔;632、安装部;633、摇杆;634、帽体;64、驱动杆;64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器,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与“所述”可泛指单一个或复数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应用在立式空调器中,增加了立式空调器的环抱式层流送风功能,提升了用户使用舒适度。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空调器包括壳体1,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蜗舌61和蜗壳62,以及对称设置在所述蜗舌61和蜗壳62之间的风道;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导风装置6。其中,所述壳体1内对称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2,所述导风装置6对应所述出风口2设置在所述风道内。其中,壳体1包括上半区11和下半区12,下半区12的底部为底座13,底座13上设置有电控区14,上半区11则主要为空调器的出风口2,出风口2设置为两个,并对称设置在上半区11两侧,上半区11内还设置有风源,该风源为叶轮3,能够产生强气流,所述的进风口设置在叶轮3下方。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所述导风装置6包括蜗舌61和蜗壳62,在所述蜗舌61和所述蜗壳62之间设置有导风板63,所述蜗舌61远离所述导风板63的一侧的设置有驱动杆64。导风板63设置在蜗舌61与蜗壳62之间并与蜗舌61转动连接,驱动杆64与导风板63连接,驱动杆64在驱动机构(图中未标出)的驱动下往上或往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导风板63转动。在本技术中,所述蜗舌61和所述蜗壳6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导风板63,且所有的导风板63均与所述驱动杆64连接,从而使所有的导风板63形成了一个整体。当驱动机构(图中未标出)驱动所述驱动杆64运动时,所述驱动杆63就会带动所有的导风板64一起运动,从而实现对导风板64的同一控制,保证气流的均匀输出。具体地,如图3、图11所示,所述导风板63还设置有安装部632,所述安装部632还连接有一摇杆633,所述摇杆633与所述驱动杆64连接。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驱动杆64上下运动,通过驱动杆64带动所述摇杆633左右摆动,从而通过摇杆633带动所述安装部63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导风板63转动。更具体地,如图3、图8、图9、图10与图11所示,所述蜗舌61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611,所述安装部632穿设于所述安装孔611;所述摇杆633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舌和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和蜗壳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蜗舌和蜗壳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之间并与所述蜗舌转动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蜗舌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蜗舌和蜗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和蜗壳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蜗舌和蜗壳之间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内设置有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蜗舌和所述蜗壳之间并与所述蜗舌转动连接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导风板和所述蜗舌之间具有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蜗舌远离所述导风板的一侧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对称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为若干个,并沿所述蜗舌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驱动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导风板还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部连接有一摇杆,所述摇杆与所述驱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杆带动所述摇杆摆动,所述摇杆带动若干所述导风板转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孝华徐志亮林辉雷鸣周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