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16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34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造性的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具备:电动马达;控制轴,来自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控制轴,且控制轴具有第一轴颈部和第二轴颈部;臂连杆部,在将沿着控制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为轴向,并将旋转轴线的放射方向设为径向时,臂连杆部在轴向上设置在第一轴颈部与第二轴颈部之间,从控制轴沿径向延伸,并且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关联;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具有收纳臂连杆部的收纳室、从收纳室向径向开口的径向开口部和从收纳室向轴向上的第一轴颈部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封闭第一开口部,并且具有支承第一轴颈部的第一轴承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外壳的内部具有收纳控制轴和臂连杆的一部分的收纳部的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56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对于上述现有的促动器而言,因为收纳部相对于外壳的控制轴的轴向从径向的一侧面沿内部横向而形成,所以收纳部的形状复杂,制造性有可能变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制造性的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中,沿控制轴的轴向将外壳至少两分,将外壳的轴向敞开。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能够提高制造性。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的内燃机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S1-S1向视剖面图。图6是图5的S2-S2向视剖面图。图7是从X轴负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外壳17的立体图。图8是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第一外壳27的后视图。图9是从X轴负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第二外壳28的立体图。图10是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第三外壳29的立体图。图11是从X轴负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第一外壳36的立体图。图12是从X轴正方向侧观察实施方式2的第一外壳36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内燃机的示意图。因为基本结构与日本特开2011-169251号公报的图1所记载的结构相同,所以简单地进行说明。活塞1在内燃机(汽油发动机)中的气缸体的缸体内往复运动。上连杆3的上端经由活塞销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活塞1。下连杆5经由连结销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上连杆3的下端。曲轴4经由曲轴销4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下连杆5。第一控制连杆7的上端部经由连结销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下连杆5。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与具有多个连杆的连结机构9连结。连结机构9具有第一控制轴10、第二控制轴(控制轴)11、第二控制连杆(促动器连杆)12及臂连杆部13。第一控制轴10以与沿内燃机内部的气缸列方向配置的曲轴4平行的方式配置。第一控制轴10具有第一轴颈部10a、控制偏心轴部10b、偏心轴部10c、第一臂部10d及第二臂部10e。第一轴颈部10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内燃机主体。控制偏心轴部10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偏心轴部10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第二控制连杆12的一端部12a。在一端部12a形成有供偏心轴部10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的连通孔12c(参照图6)。第一臂部10d的一端连结于第一轴颈部10a。第一臂部10d的另一端连结于控制偏心轴部10b。控制偏心轴部10b位于相对于第一轴颈部10a偏心了规定量的位置。第二臂部10e的一端连结于第一轴颈部10a。第二臂部10e的另一端连结于偏心轴部10c。偏心轴部10c位于相对于第一轴颈部10a偏心了规定量的位置。第二控制连杆12的另一端部12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于臂连杆部13的一端。臂连杆部13的另一端连结于第二控制轴11。臂连杆部13和第二控制轴11不相对移动。第二控制轴11利用从图2~图6所示的促动器14传递而来的转矩来改变旋转位置。如果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位置改变,则经由第二控制连杆12使第一控制轴10旋转,改变第一控制连杆7的下端部的位置。由此,下连杆5的姿态变化,使活塞1在缸体内的行程位置、行程量变化,伴随于此改变内燃机压缩比。接着,对促动器14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俯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促动器14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S1-S1向视剖面图,图6是图5的S2-S2向视剖面图。如图2~图6所示,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具有电动马达16、第二控制轴11、波动齿轮减速器15及外壳17。在图5中,沿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轴线O所延伸的方向(轴向)设定X轴,将从第二控制轴11朝向电动马达16的方向规定为X轴正方向。另外,将旋转轴线O的放射方向设为径向,将绕旋转轴线O的方向设为周向。波动齿轮减速器15安装于电动马达16的马达输出轴16a。外壳17在内部收纳波动齿轮减速器15。第二控制轴1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外壳17。电动马达16配置在波动齿轮减速器15的X轴正方向侧。电动马达16是无刷马达,具有马达输出轴16a、马达壳体16b、线圈16c、转子16d及旋转变压器16e。马达输出轴16a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轴线O一致。马达输出轴16a的X轴正方向端支承于配置在马达壳体16b的底部的滚珠轴承18a。马达壳体16b形成为有底圆筒状,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紧固于盖体19。线圈16c形成为筒状,并且固定于马达壳体16b的内周面。转子16d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线圈16c的内侧。旋转变压器16e检测马达输出轴16a的旋转角度。旋转变压器16e收纳于盖体19。旋转变压器16e向收纳于马达壳体16b的控制单元(未图示)输出检测信号。盖体19在X轴方向上配置在外壳17与马达壳体16b之间。盖体19使用铝合金材料,通过模具铸造(铝压铸)而成形。盖体19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分别紧固于外壳17和马达壳体16b。盖体19具有供马达输出轴16a贯通的贯通孔19a。在贯通孔19a中配置有支承马达输出轴16a的滚珠轴承18b。第二控制轴11利用铁系金属材料而形成为轴状。第二控制轴11与臂连杆部13一体地形成。第二控制轴11具有第一轴颈部11a和第二轴颈部11b。第一轴颈部11a比臂连杆部13更位于X轴正方向侧,第二轴颈部11b比臂连杆部13更位于X轴负方向侧。在第二控制轴11的X轴负方向端固定有角度传感器20的转子20a。在第二控制轴11的X轴正方向端形成有花键轴部11c。臂连杆部13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两岔状的突起部13a、13a。在各突起部13a形成有连结用孔(销孔)13b。在各突起部13a之间插入第二控制连杆12的另一端部12b。在另一端部12b形成有连通孔12d。连结销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各连结用孔13b及连通孔12d。角度传感器20的传感器托架22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紧固于外壳17的X轴负方向侧。传感器托架22具有贯通孔22a。贯通孔22a的内周面沿径向与转子20a的外周面对置。在贯通孔22a的内周面配置有检测线圈。角度传感器20利用检测线圈的电感变化来检测设定于贯通孔22a的内周与转子20a之间的距离因转子20a的旋转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检测第二控制轴11的旋转角度。角度传感器32向控制单元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具备:/n电动马达;/n控制轴,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控制轴,且所述控制轴具有第一轴颈部和第二轴颈部;/n臂连杆部,在将沿着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为轴向,并将所述旋转轴线的放射方向设为径向时,所述臂连杆部在所述轴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颈部与所述第二轴颈部之间,从所述控制轴沿所述径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关联;/n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收纳所述臂连杆部的收纳室、从所述收纳室向所述径向开口的径向开口部和从所述收纳室向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轴颈部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n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封闭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且具有支承所述第一轴颈部的第一轴承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14 JP 2017-1769571.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具备:
电动马达;
控制轴,来自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力传递到所述控制轴,且所述控制轴具有第一轴颈部和第二轴颈部;
臂连杆部,在将沿着所述控制轴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设为轴向,并将所述旋转轴线的放射方向设为径向时,所述臂连杆部在所述轴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颈部与所述第二轴颈部之间,从所述控制轴沿所述径向延伸,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关联;
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收纳所述臂连杆部的收纳室、从所述收纳室向所述径向开口的径向开口部和从所述收纳室向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轴颈部侧开口的第一开口部;以及
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封闭所述第一开口部,并且具有支承所述第一轴颈部的第一轴承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梁部,所述第一梁部形成所述径向开口部的边缘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部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促动器具有与所述可变压缩比机构关联的促动器连杆,
所述臂连杆部在所述径向的外侧端具有销孔,
所述臂连杆部利用插入于所述销孔的销相对于所述促动器连杆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销重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在所述控制轴的可旋转范围的所有位置与所述销重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从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边缘部向所述径向的内侧延伸的凸部,
所述凸部具有用于将该凸部与所述第二外壳紧固的螺栓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具有所述径向的截面沿着所述凸部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比所述凸部更向所述臂连杆部侧延伸。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向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所述径向的内侧延伸的第一延伸部,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与所述臂连杆部重叠。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第一开口部具有能够插入所述臂连杆部的大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内燃机的可变压缩比机构的促动器,其中,
所述控制轴和所述臂连杆部一体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田佳裕永井希志郎池口健布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