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300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其中,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和公共区;公共区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通风排烟竖井沿公共区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与室外大气相通,通风排烟竖井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通风排烟口。有益效果是,通过通风排烟口工况切换实现车站地下一层公共区过渡通风季自然通风和火灾工况的自然排烟。通风排烟时,利用热烟气的浮力作为排烟动力,烟气通过排烟竖井和电动通风排烟口排至室外,实现自然排烟。通风排烟口没有机械排烟气流扰动,排烟效果佳,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本系统可减少过渡季节的通风设备电力消耗和排烟风机的配置,节约资源效果显著。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smoke exhaust system in public area of shallow underground station of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工程通风排烟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覆土层厚度较浅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公共区一般设置机械通风、排烟系统,用于车站公共区通风和火灾工况时排烟。这种系统的一般方案是在车站机房内分别设置通风风机、排烟风机和电动风阀,系统末端公共区内通风和排烟共用风管。运行过程中通过启闭不同风机和电动风阀来实现工况的转换。这种系统需要消耗大量能耗,且控制复杂。另外,机械排烟风机气流的扰动会破坏烟气分层,不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工况转换简单、烟气分层稳定、节能的浅埋地下站自然通风排烟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包括,浅埋在地下车站的地下一层;所述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和公共区;所述公共区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所述通风排烟竖井沿公共区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与室外大气相通,所述通风排烟竖井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通风排烟口。所述公共区划分有多个防烟分区,所述防烟分区之间设置有挡烟垂壁,形成储烟仓。所述公共区内的任一位置,距最近的通风排烟竖井的水平距离小于30m。所述通风排烟口配置有电动控制装置和自动开启装置。所述通风排烟口为百叶风口或排烟窗,所述通风排烟竖井均匀分散设置在公共区的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通风排烟口的工况切换实现车站地下一层公共区过渡通风季自然通风和火灾工况的自然排烟。特别是通风排烟时,利用热烟气的浮力作为排烟动力,烟气通过排烟竖井和电动通风排烟口排至室外,实现自然排烟。通风排烟口没有机械排烟气流扰动,排烟效果佳,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该装置适合覆土层厚度较浅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本系统可减少过渡季节的通风设备电力消耗和排烟风机的配置,节约资源效果显著、且排烟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建筑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 A-A向剖面示意图;图3是地下一层公共区平面示意图;图4本技术自然通风排烟系统中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自然排烟气流组织示意图。图中:1、通风排烟口2、通风排烟竖井3、地下车站覆土层4、公共区5、设备管理区域6、挡烟垂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适用于覆土层厚度较浅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包括,浅埋在地下车站的地下一层;所述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5和公共区4;所述公共区4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2;所述通风排烟竖井2沿公共区4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3与室外大气相通,所述通风排烟竖井2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电动通风排烟口1。所述公共区根据要求划分成数个防烟分区,图3只公示了防烟分区一~四,需要指出的是防烟分区的个数并不限于此,公共区防烟分区顶部之间设置有挡烟垂壁6,形成储烟仓。所述公共区防烟分区内设置通风排烟竖井,且防烟分区内的任一位置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近的通风排烟竖井2的水平距离小于30m。所述通风排烟口1配置有电动控制装置和自动开启装置,可就地和远程控制。所述通风排烟口1为电动百叶风口或电动排烟窗,电动百叶风口或电动排烟窗为市售产品,可直接根据设计类型、尺寸等要求公开招标购置;所述通风排烟竖井2根据地面情况,宜均匀分散布置在公共区4的顶部,通风排烟井2与室外大气连通方式可侧出,可顶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充分利用烟囱效应,过渡通风季节,开启电动通风排烟口,利用通风竖井烟囱效应实现地下一层公共区与室外换气通风要求;地下一层公共区火灾工况时,开启电动通风排烟口,利用热烟气的浮力作用作为排烟动力,通过通风排烟竖井和电动通风排烟口实现自然排烟。如图4所示,排烟过程中火灾区域内的烟气通过通风排烟井排出室外,从相邻防烟分区自然补风。本技术可省去排烟风机配置;降低过渡季通风运行设备能耗,节能效果显著;自然排烟没有机械排烟气流扰动,排烟效果佳,有利于人员疏散和救援。值得指出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构思,也可用基本相同的结构,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只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埋在地下车站的地下一层;所述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和公共区;所述公共区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所述通风排烟竖井沿公共区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与室外大气相通,所述通风排烟竖井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通风排烟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浅埋在地下车站的地下一层;所述地下车站地下一层包括设备管理区域和公共区;所述公共区的顶部设置多个通风排烟竖井;所述通风排烟竖井沿公共区顶部并穿过地下车站覆土层与室外大气相通,所述通风排烟竖井与室外大气相通处设置有通风排烟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浅埋地下车站公共区自然通风排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区划分有多个防烟分区,所述防烟分区之间设置有挡烟垂壁,形成储烟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东王立暖那艳玲冯世杰刘越郭伟孙超王宇王海涛索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