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9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主要包括支撑底座、驱动机、变速箱以及定位架,所述驱动机安装于支撑底座上,所述变速箱安装于支撑底座上,且其输入端与驱动机驱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下设有便携移动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文地质勘探工具技术领域,该便携式打孔装置,使用方便,布置灵活,十分有利于表层取样,通过其上的便携移动结构实现了在大多数地貌下由人力推动可以前进的效果,且成本低廉,通过其上剩余组件配合,实现了钻头的螺旋下降,对地层进行钻探,通过以上结构配合实现了对勘探点的钻进的同时,可以灵活移动,方便在不同地点进行钻孔取样,不用多余设备辅助,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成本。

A portable drilling device for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文地质勘探工具
,具体为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文地质打孔设备大多体积较大,且移动不便,且针对浅层取样,没有专用设备,因此,其通用性较差,且设备成本过高,并且在同一个区域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地点取样,因而其在转场时需要其他设备配合,因而又进一步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其前期准备工作较长,并且周期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水文地质打孔设备体积大,移动不便,通用性较差,设备成本过高,前期准备工作较长,并且周期也较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主要包括支撑底座、驱动机、变速箱以及定位架,所述驱动机安装于支撑底座上,所述变速箱安装于支撑底座上,且其输入端与驱动机驱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下设有便携移动结构,所述定位架安装于支撑底座侧壁面上,且其上开设有通孔;还包括:竖直伞齿轮、水平伞齿轮、丝杠轴以及柱形件;所述竖直伞齿轮安装于变速箱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杠轴嵌装于安装槽内,所述水平伞齿轮活动安装于定位架中段,且与竖直伞齿轮啮合,并其内具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杠轴穿过通孔,垂直向下插装于水平伞齿轮内,并与其内螺纹结构啮合,所述柱形件安装于丝杠轴上端。优选的,所述便携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框、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撑套管、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撑脚柱、两对结构相同的滚轮以及把手;所述固定框安装于支撑底座下壁面上,两对所述支撑套管安装于固定框下壁面四角上,且其开口向下,两对所述支撑脚柱活动安装于两对所述支撑套管内,且能延支撑套管上下滑动,并与两对支撑套管之间均连接有减震弹簧,两对所述滚轮活动安装于两对所述支撑角柱下端,所述把手安装于支撑底座上,且位于固定轴相对一侧。优选的,所述滚轮为双排轮结构,且与支撑脚柱之间360°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把手为一体成型的空心柱状板块,且呈门型上端横梁向后方倾斜,并横梁两侧安装有一对橡胶护套。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后端设有连接件,且通过连接件固定有配电箱:该配电箱用于提供电源。优选的,所述驱动机与支撑底座件安装有电机支架,且其通过螺栓组件对驱动机进行固定。本技术提供的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打孔装置,使用方便,布置灵活,十分有利于表层取样,通过其上的便携移动结构实现了在大多数地貌下由人力推动可以前进的效果,且成本低廉,通过其上剩余组件配合,实现了钻头的螺旋下降,对地层进行钻探,通过以上结构配合实现了对勘探点的钻进的同时,可以灵活移动,方便在不同地点进行钻孔取样,不用多余设备辅助,且成本低廉,有效地降低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底座;2、驱动机;3、变速箱;4、定位架;5、竖直伞齿轮;6、水平伞齿轮;7、丝杠轴;8、柱形件;9、固定框;10、支撑套管;11、支撑脚柱;12、滚轮;13、把手;14、配电箱;15、电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3可知,本案为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主要包括支撑底座1、驱动机2、变速箱3、定位架4,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驱动机2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变速箱3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且其输入端与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支撑底座1下设有便携移动结构,定位架4安装于支撑底座1侧壁面上,且其上开设有通孔;其还包括:竖直伞齿轮5、水平伞齿轮6、丝杠轴7以及柱形件8,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竖直伞齿轮5安装于变速箱3的输出端上,丝杠轴7嵌装于安装槽内,水平伞齿轮6活动安装于定位架4中段,且与竖直伞齿轮5啮合,并其内具有内螺纹结构,丝杠轴7穿过通孔,垂直向下插装于水平伞齿轮6内,并与其内螺纹结构啮合,柱形件8安装于丝杠轴7上端;使用时,通过启动驱动机2,通过驱动机2驱动端旋转带动变速箱3的输入端旋转,进而降低转速,从而增加其输出端的扭矩,通过移动便携移动结构,使得定位架4对准需要钻进的地点,通过变速箱3的输出端转动带动竖直伞齿轮5转动,进而与水平伞齿轮6啮合,进而使得其内的内螺纹结构转动并与丝杠轴7啮合,进而使得丝杠轴7螺旋下降,使其钻头钻进,进行打孔操作,柱形件8大于通孔直径,起到了限位作用,综上所述可知,该便携式打孔装置,使用方便,布置灵活,十分有利于表层取样,通过其上的便携移动结构实现了在大多数地貌下由人力推动可以前进的效果,且成本低廉,通过其上剩余组件配合,实现了钻头的螺旋下降,对地层进行钻探,通过以上结构配合实现了对勘探点的钻进的同时,可以灵活移动,方便在不同地点进行钻孔取样,不用多余设备辅助,且成本低廉,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成本。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便携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框9、支撑套管10、支撑脚柱11、滚轮12以及把手13,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固定框9安装于支撑底座1下壁面上,两对支撑套管10安装于固定框9下壁面四角上,且其开口向下,支撑脚柱11活动安装于支撑套管10内,且能延支撑套管10上下滑动,滚轮12活动安装于支撑角柱下端,把手13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且位于固定轴相对一侧;固定框9通过螺纹连接与支撑底座1下,提供安装平面,通过支撑套管10携带支撑脚柱11,通过滚轮12移动,通过滚轮12带动其上部件移动,通过支撑脚柱11在支撑套管10内的伸缩,并且通过减震弹簧进行减震,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并且在停车钻进过程中,适应周边地形。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滚轮12为双排轮结构,增大接地面积,减少压力,且与支撑脚柱11之间360°活动连接,不需要采用独立的转向装置,并采用充气式轮胎,增大受力面积,减轻结构重量。作为优选方案,更近一步的,把手13为一体成型的空心柱状板块,且呈门型上端横梁向后方倾斜,并横梁两侧安装有一对橡胶护套,方便推动,且其上的橡胶握把用于增加握持手感。作为优选方案,更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驱动机(2)、变速箱(3)以及定位架(4),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伞齿轮(5)、水平伞齿轮(6)、丝杠轴(7)以及柱形件(8);所述驱动机(2)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变速箱(3)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且其输入端与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下设有便携移动结构,所述定位架(4)安装于支撑底座(1)侧壁面上,且其上开设有通孔;/n所述竖直伞齿轮(5)安装于变速箱(3)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杠轴(7)嵌装于安装槽内,所述水平伞齿轮(6)活动安装于定位架(4)中段,且与竖直伞齿轮(5)啮合,并其内具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杠轴(7)穿过通孔,垂直向下插装于水平伞齿轮(6)内,并与其内螺纹结构啮合,所述柱形件(8)安装于丝杠轴(7)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驱动机(2)、变速箱(3)以及定位架(4),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伞齿轮(5)、水平伞齿轮(6)、丝杠轴(7)以及柱形件(8);所述驱动机(2)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所述变速箱(3)安装于支撑底座(1)上,且其输入端与驱动机(2)驱动端连接,所述支撑底座(1)下设有便携移动结构,所述定位架(4)安装于支撑底座(1)侧壁面上,且其上开设有通孔;
所述竖直伞齿轮(5)安装于变速箱(3)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杠轴(7)嵌装于安装槽内,所述水平伞齿轮(6)活动安装于定位架(4)中段,且与竖直伞齿轮(5)啮合,并其内具有内螺纹结构,所述丝杠轴(7)穿过通孔,垂直向下插装于水平伞齿轮(6)内,并与其内螺纹结构啮合,所述柱形件(8)安装于丝杠轴(7)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钻孔用便携式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移动结构包括:固定框(9)、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撑套管(10)、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撑脚柱(11)、两对结构相同的滚轮(12)以及把手(13);
所述固定框(9)安装于支撑底座(1)下壁面上,两对所述支撑套管(10)安装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书金洪爱花曹聪何安弟刘江王欢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