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944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有底座以及手柄,手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的手柄是由上盖与下盖对接而成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的下盖上设有与凹槽结构配套使用的凸槽结构,上盖与下盖通过手柄外壳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底座上包括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上具有摆动复位组件。使用者可以直接手柄拉起,当该手柄外拉后,手柄通过摆动复位组件自动回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且打开车门时,手柄回弹顺利,手感好;手柄的上盖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的下盖上设有与凹槽结构配套使用的凸槽结构,增加了手柄的整体强度。

A handle outside the car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门外拉手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外拉手。
技术介绍
汽车门拉手是开启车门的必备附件,依靠门锁拉杆连接于车锁,用于开关车门,门拉手形状颜色各异,常结合车身颜色及车型有选择的安装。现有的汽车拉手都是传统的捏拉式开启结构,所以汽车拉手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使用的方便性与外形的完美性,打开车门比较困难,若使用者未掌握捏拉同步的开启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多次捏拉动作才能打开,使用不够方便,并且手柄的上盖和手柄的下盖采用凹凸槽连接,在整个零件的强度测试中,手柄下盖为强度的关键零件,原手柄的下盖用凹槽,导致凹槽成为强度的最薄弱点,对这些问题,本技术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门外拉手。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有底座以及手柄,手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的手柄是由上盖与下盖对接而成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的下盖上设有与凹槽结构配套使用的凸槽结构,所述的底座上包括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上具有摆动复位组件,所述摆动复位组件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有底座以及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的手柄是由上盖与下盖对接而成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的下盖上设有与凹槽结构配套使用的凸槽结构,所述的底座上包括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上具有摆动复位组件,所述摆动复位组件包括转轴、复位扭簧以及复位转动臂,转轴安装于底座上,复位转动臂与所述的转轴连接为一体,复位转动臂上具有外开杆塑料扣,所述的外开杆塑料扣位于复位转动臂下方,下盖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一个外拉臂,所述的外拉臂设置于下盖上,外拉臂与复位转动臂的一端互相抵触,所述的复位扭簧套置于转轴上,且复位扭簧为所述的外拉臂回位提供弹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包括有底座以及手柄,其特征在于:手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的手柄是由上盖与下盖对接而成的,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的下盖上设有与凹槽结构配套使用的凸槽结构,所述的底座上包括有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上具有摆动复位组件,所述摆动复位组件包括转轴、复位扭簧以及复位转动臂,转轴安装于底座上,复位转动臂与所述的转轴连接为一体,复位转动臂上具有外开杆塑料扣,所述的外开杆塑料扣位于复位转动臂下方,下盖与第二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一个外拉臂,所述的外拉臂设置于下盖上,外拉臂与复位转动臂的一端互相抵触,所述的复位扭簧套置于转轴上,且复位扭簧为所述的外拉臂回位提供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门外拉手,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端上具有转动臂,转动臂位于下盖上,转动臂与外拉臂一体成型,所述的转动臂上具有枢转轴,底座前端设有配合安装枢转轴的第一内凹槽,第一内凹槽底端通过销接与枢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臂一端与枢转轴固定连接;底座的左端面与上盖之间具有第一防磨垫,所述的第一防磨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定修
申请(专利权)人:超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