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书明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287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包括若干个横向排烟子系统、竖向排烟子系统和至少两台排烟风机;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包括环状主干排烟管和若干连通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的支路排烟管,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若干与室内连通的进烟口和至少两个与室外连通的排烟井;所述竖向排烟子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所述竖向排烟管与所述排烟井连接,且其顶部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排烟口,所述排烟风机设在排烟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环状管网为两路排烟,并设有连通管,不仅提高排烟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还便于防烟分区接入支路管和接驳排出条件,排烟时可向两个方向流动,使得排烟管的横截面积减半,方便了管道布置。

A kind of ring pipe network system applied to building fire control and smoke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
技术介绍
火灾过程中产生的有毒高温烟气严重影响建筑内的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队员的灭火救援。火灾发生后,建筑内人员经走廊向前室和楼梯间疏散。为保证垂直疏散通道楼梯间不受火灾烟气的侵入,对从着火房间进入到走廊的火灾烟气进行有效排除至关重要。建筑排烟系统的设计,应结合建筑的特性和火灾烟气的发展规律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高大仓库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最大甚至达到38.5万m3/h,建筑的排烟量非常大,对应的排烟主管截面也很大,巨大的排烟量给管道布置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技术中,虽然有类似的环状管网结构的排烟装置,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专利技术专利CN105201256B地下立体停车库通风排烟装置,每层地下停车层外围设置有环状排风管,所述环状排风管设有对应于各地下泊车位的泊车位排风口,所述若干层地下停车层的环状排风管之间通过地下车库竖向排风管连通,并与设置在地面停车房的地面停车房排风管连通,地面停车房顶部设置与地面停车房排风管连接的顶部排风管,顶部排风管设置屋顶排风机。平时工况,通风排风口的抽吸作用可解决地下立体停车库内空气质量不满足卫生要求的问题,通风排热可提高车库内电气设备运行效率。事故工况,用于火灾时或灾后排烟,虽然可以迅速排出烟气,但是由于结构限制,环状排烟管只能排放建筑周向外围的烟气,中部位置不能有效地排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其包括排烟管和风机,该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具有安全可靠、管道布置方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包括横向排烟子系统和至少两台排烟风机;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若干与室内连通的进烟口,在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至少两个与室外连通的排烟井;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包括环状主干排烟管和若干连通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的支路排烟管,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或/和所述支路排烟管上,所述排烟风机分别与所述排烟井连通。作为优选,所述环状管网系统还包括竖向排烟子系统和多个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所述竖向排烟子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至少两根所述竖向排烟管与每个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的至少两个所述排烟井分别连接,且至少两根所述竖向排烟管的顶部均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排烟口,至少两台所述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排烟口内,通过这样设置,竖向排烟管能汇集若干层的横向排烟子系统的烟气,由于温度较高的烟气密度比空气大,自然状态下会垂直上升,加上在排烟风机的作用下,加快烟气往上升的速度,提高排烟效果,且设置至少两台排烟风机,即使其中一台排烟风机损坏或检修时,另一台排烟风机仍可负担一半以上的系统排烟量。作为优选,所述排烟口位于所有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的上方,通过这样设置,排烟效果较优,若排烟口位于某几个横向排烟子系统的下方,那么位于所述排烟口上方的横向排烟子系统排放的烟气被往下吸,虽然也能达到排烟作用,但是由于烟气自然状态是往上升,就需要克服烟气自然状态往上升的情况,排烟效果较差。作为优选,所述进烟口包括常开百叶和进烟风口。作为优选,所述进烟口内还设置有电动常闭阀,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电动常闭阀分别与所述常开百叶和进烟风口组成电动常闭百叶口和电动常闭进烟风口,保证发生火灾时,仅需要打开对应的常闭电动阀排烟。作为优选,所述电动常闭阀与所述排烟风机联锁控制,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便于控制环状管网系统的排烟工作。作为优选,所述排烟口内设有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作为优选,在所述排烟风机外部设有排烟防雨百叶,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各排烟管与室外正常连通的情况下,防止下雨时雨水进入到排烟管内导致形成积水,甚至导致排烟管生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1、由于横向排烟子系统的环状主干排烟管为两路排烟,且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的支路排烟管,即使一路堵塞时另一路也能顺畅排烟,提高了环状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2、由于竖向排烟子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所述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顶部均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排烟口,所述排烟风机分别连接所述排烟口,当其中一台排烟风机损坏或检修时,另一台排烟风机仍可负担一半以上的系统排烟量,提高了环状管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3、由于横向排烟子系统的环状主干排烟管为两路排烟,且竖向排烟子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相比现有技术的单路排烟管,本环状管网系统排烟管的横截面积比单路排烟管的横截面积减小一半,较大地方便了管道的布置。4、由于横向排烟子系统采用了环状主干排烟管,方便建筑内每个防烟分区接入支路排烟管,也方便设置接驳排出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单路管网向横向环状管网排烟系统的转化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高大空间厂房的环状管网系统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塔式建筑的环状管网系统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于塔式建筑的环状管网系统竖向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竖向排烟管顶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技术特征如下:1、环状主干排烟管;2、常开百叶;3、进烟风口;4、支路排烟管;5、电动常闭阀;6、排烟井;7、电动常闭百叶口;8、排烟风机;9、竖向排烟管;10、横向排烟子系统;11、排烟防雨百叶;12、阻抗复合型消声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展示了从单路管网向横向环状管网系统的转化过程。左图为单路管网系统。根据建筑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建筑内设有若干防烟分区。当其中若干个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的若干个防烟分区的电动常闭阀与排烟风机同时被开启,使得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在排烟风机运转抽风的作用下,使得单路管网系统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各防烟分区的烟气从支路排烟管的进烟口被吸入到支路排烟管内,各支路排烟管的烟气往单路主干排烟管汇集,最终从单路主干排烟管的排风口处排出,由于各防烟分区的烟气都只能往单路主干排烟管汇集,根据建筑防烟分区的巨大排烟量要求,对单路管网系统的排烟管的要求高,使得单路管网系统的排烟管的横截面积大。中间为双路管网系统。根据建筑防烟分区的设置原则,建筑内设有若干防烟分区。当其中若干个防烟分区发生火灾时,需要排烟的若干个防烟分区的电动常闭阀与排烟风机同时被开启,使得室内与室外处于连通状态,在排烟风机运转抽风的作用下,使得双路管网系统内形成一定的负压,各防烟分区的烟气从支路排烟管的进烟口被吸入到支路排烟管内,各支路排烟管的烟气往对应的双路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包括横向排烟子系统和至少两台排烟风机;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若干与室内连通的进烟口,在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至少两个与室外连通的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包括环状主干排烟管和若干连通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的支路排烟管,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或/和所述支路排烟管上,所述排烟风机分别与所述排烟井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包括横向排烟子系统和至少两台排烟风机;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若干与室内连通的进烟口,在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设有至少两个与室外连通的排烟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包括环状主干排烟管和若干连通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的支路排烟管,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环状主干排烟管或/和所述支路排烟管上,所述排烟风机分别与所述排烟井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消防排烟的环状管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排烟子系统和多个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所述竖向排烟子系统包括至少两根竖向排烟管,至少两根所述竖向排烟管与每个所述横向排烟子系统的至少两个所述排烟井分别连接,且至少两根所述竖向排烟管的顶部均设有与室外连通的排烟口,至少两台所述排烟风机分别设置在所述排烟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书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书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