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34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帽,包括外导风筒、导流体、以及内导风筒;其中外导风筒罩设在风帽连接管的上方外侧,其内部形成向上的排气通道,导流体支撑在外导风筒上并位于排气通道内;其中导流体设置在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的上方一侧,内导风筒沿导流体的上端面向上延展,形成能够接收飘落至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反弹风或雨水的侧壁,并在该侧壁与外导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通排气的引流区段;其中,从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经过导流体后折向,穿过引流区段后,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防止风或者雨水的飘落倒灌,还能过防止风或者雨水的反弹倒灌,彻底解决了风帽的倒灌难题。

A wind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帽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排气道
,具体涉及一种防倒灌风帽,尤其是一种能够防止在强风情况时、风或雨水动能较大产生撞击后形成反弹风或雨水飘落至排气道内的风帽。
技术介绍
目前,住宅排气道系统出屋面出气口处安装的风帽可分为如下三大类:第一类风帽是在出气口的正上方设置一块平板形或者伞形的顶盖板,烟气从顶盖板的下方向周边排出。这类风帽的缺点是:结构过于简单,遇到斜风横雨时,风雨很容易倒灌进入排气道,不仅阻碍排气道内的烟气正常排放,而且雨水会沿着排气道流入室内。第二类风帽是对第一类风帽的改进,是在顶盖板下方的排气口处安装防雨百叶窗,这对于风帽的防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却显著降低了排气口的有效通风面积,降低了排气口处的气流速度,明显增加了风帽的排气风阻,造成排气不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显著地增加百叶窗的尺寸,造成建筑空间的浪费,也不美观。第三类风帽也是对第一类风帽的改进,在平板盖板或者伞形盖板下方排气口的外侧,安装一圈挡风侧板,烟气从盖板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处向外排放。如果风帽的挡风侧板与盖板之间的间隙过小,排气风阻就大,导致排烟排气困难;如果风帽的挡风侧板与盖板之间的间隙过大,遇到斜风横雨的天气,就难免会出现风雨倒灌进入排气道内。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申请人多次试验,提出改进(申请号为201821919248.8),通过设置互相配合的顶盖与防风防雨外罩,以避免风雨倒灌而进入排气道内,在多数情况下,其具有接近完全的防风雨倒灌能力,然而,实践中发现,在经常出现暴风暴雨的地区使用时,依旧会存在风或雨水倒灌入排气道内的现象,申请人多次现场观察、测试,发现倒灌入排气道的风或雨水为反弹风或雨水,在风或雨水具有较大动能情况下,撞击后反弹出一小部分风或雨水,改变了原有的运动轨迹而反弹溅射进排气道内。目前,在排气道领域还没有能够解决反弹风或雨水的方案,甚至未发觉风或雨水能够反弹引起倒灌这一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帽,不仅能够防止风或者雨水的飘落倒灌,还能过防止风或者雨水的反弹倒灌,彻底解决了风帽的倒灌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帽,包括外导风筒、导流体、以及内导风筒;其中外导风筒罩设在风帽连接管的上方外侧,其内部形成向上的排气通道,导流体支撑在外导风筒上并位于排气通道内;其中导流体设置在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的上方一侧,内导风筒沿导流体的上端面向上延展,形成能够接收飘落至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反弹风或雨水的侧壁,并在该侧壁与外导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通排气的引流区段;其中,从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经过导流体后折向,穿过引流区段后,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导风筒与导流体配合的结构,形成了主要导风部分,从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经过导流体后折向向上排出,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内导风筒的主要目的在于防风、防雨水倒灌,尤其是风力较大、雨水较为猛烈的情况(具有较大的动能),此时,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处灌入其内的风或雨水,能够在撞击到外导风筒的内壁后产生反弹风或雨水,此时,常规结构的导流体不能够接收这部分反弹风或雨水(例如申请人之前的申请201821919248.8),这种情况下的反弹风或雨水即会倒灌入风帽连接管内,产生倒灌现象,对排气道内的排烟排气产生不良的影响,上述的倒灌现象为目前现有技术中风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进一步的,为了接收上述产生倒灌现象的反弹风或雨水,申请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在导流体的上方设置内导风筒,一方面可以引导从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另一方面用于接收飘落至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的反弹风或雨水,使得该反弹风或者雨水消能并远离风帽连接管的顶部排烟口,具体为消能后的风或雨水沿该侧壁向下流出。其中,为了降低风帽所占用的空间,侧壁的高度如此设置:至少能够接受一次反弹风或雨水,也即,能够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飘落的风或雨水,经过一次反弹后,会撞击在侧壁上而无法直接反弹至风帽连接管的顶部排烟口中去,经过申请人的大量实验发现,经过一次接受后的反弹风或雨水的消能率超过一半,再次反弹后完全或者接近完全不能进行下一次的反弹,因此,设置能够一次接收反弹风或雨水的侧壁高度,即可有效实现防反弹风或者雨水倒灌的情况。其中,侧壁的高度根据产品的规格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即可。为了避免内导风筒对排烟过程产生不必要的风阻,优选的,内导风筒的侧壁设置为竖直状或者向内倾斜形态,以使得引流区段的有效通流面积沿排烟方向不会减小,甚至逐步增大,以快速排出烟气。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烟气从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其外壁更加规整,便于生产、制作过程,避免了不必要的装配过程,有利于产品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侧壁的表面设有能够吸收反弹风或雨水的缓冲结构,例如粘贴上一层吸水棉,再例如在侧壁的表面设置多孔(盲孔)结构或者微小凸起结构等,以提高侧壁对反弹风或雨水的消能率,使得反弹风或雨水更好地消能,以快速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导风筒通过支架支撑在风帽连接管上或者支撑在屋面楼板的风帽基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流体为下端小、上端大的方形锥、圆形锥或者楔形锥,以更好的形成引风效果,导流体引导风帽连接管中的烟气改变方向,以消除涡流现象,从而降低风阻,实现烟气的顺畅排出的过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流体位于与内导风筒的连接处形成有倒角部,该侧壁的底部设有滴水线,滴水线设置为从该侧壁的下端向下伸出并且不超出倒角部,其中,沿该侧壁向下汇聚的雨水直接从滴水线滴落而不会滑至导流体上。相应的,滴水线向下不超出倒角部的设置方式,可以避免滴水线对导流体导风效果产生阻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引流区段的有效通流面积不小于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的有效通流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导风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者正多边形,内导风筒的横截面为与外导风筒相适配的圆形、方形或者正多边形,本方案中,规则的外导风筒的外部四周局可以做广告宣传,外形美观,在旁边及下边看不到风帽的排烟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内导风筒的顶部封闭以形成顶盖,顶盖的上方外侧设置有中心凸出的坡形散雨结构,以将飘落在顶盖上的雨水快速引流、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导风筒的上端向内收口形成锥形防雨台,锥形防雨台由下至上呈收拢的形式倾斜设置,防止雨水倾斜直接飘落至导流体与风帽连接管之间的间隙空间而进入排气道中的情况发生,此外还可以降低整个外导风筒的高度,以节省占用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帽,包括风帽连接管、罩设在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处的外导风筒、以及设在外导风筒内的导流体,其中,在导流体的上方设有竖向的内导风筒,内导风筒的侧壁能够接收飘落至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的反弹风或雨水,使得该反弹风或者雨水消能并远离风帽连接管的顶部排烟口。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风帽采用外导风筒、内导风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帽,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导风筒;/n导流体;以及/n内导风筒;/n其中所述外导风筒罩设在风帽连接管的上方外侧,其内部形成向上的排气通道,所述导流体支撑在所述外导风筒上并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n其中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所述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的上方一侧,所述内导风筒沿所述导流体的上端面向上延展,形成能够接收飘落至所述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反弹风或雨水的侧壁,并在该侧壁与所述外导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通排气的引流区段;/n其中从所述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经过所述导流体后折向,穿过所述引流区段后,从所述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导风筒;
导流体;以及
内导风筒;
其中所述外导风筒罩设在风帽连接管的上方外侧,其内部形成向上的排气通道,所述导流体支撑在所述外导风筒上并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
其中所述导流体设置在所述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的上方一侧,所述内导风筒沿所述导流体的上端面向上延展,形成能够接收飘落至所述外导风筒内壁后产生反弹风或雨水的侧壁,并在该侧壁与所述外导风筒的内壁之间形成上下贯通排气的引流区段;
其中从所述风帽连接管顶部排烟口排出的烟气经过所述导流体后折向,穿过所述引流区段后,从所述外导风筒的顶部出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帽,其特征在于,该侧壁的表面设有能够吸收反弹风或雨水的缓冲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筒通过支架支撑在所述风帽连接管上或者支撑在屋面楼板的风帽基座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为下端小、上端大的方形锥、圆形锥或者楔形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法玉谭源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彩蝶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