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285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柱钢筋骨架由至少两层柱钢筋网连接形成,所述模板系统包括预制而成的一体式模板,所述一体式模板设置在柱钢筋骨架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厂预制一体式模板和钢筋骨架,可以提高连接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整体模板吊装和撤模,免去了支模步骤与繁琐的拆模工序,减少施工步骤与现场的工作量,解决传统柱钢筋现场绑扎或、单层柱钢筋骨架吊装与连接效率低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reinforced framework and formwork system of concret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柱是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受力构件。钢筋混凝土柱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在现场先逐根绑扎纵筋与箍筋,然后逐块拼装模板后浇筑混凝土,等混凝土强度达到后逐一拆除模板。这种施工方法虽然具有现场操作简单,但也存在工序复杂、施工质量差、现场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等不足。此外,目前局部工程中采用了成型钢筋骨架技术,即工厂将柱钢筋骨架整体成型,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浇筑混凝土等。在该种施工方法中,往往采用先吊装底层钢筋网、支撑底层模板后,先浇筑一层,然后将上层的柱钢筋网连接至底层的柱钢筋网,再对第二层模板进行支撑后,再进行浇筑第二层,后续重复上述的施工步骤,直至完整的柱浇筑完成。这种施工方式,需频繁地逐一安装模板、撤模板和浇筑,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可以减少施工步骤,减少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所述柱钢筋骨架由至少两层柱钢筋网连接形成,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整体拼装而成的一体式模板,所述一体式模板设置在柱钢筋骨架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进一步,所述一体式模板包括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二侧模板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互相垂直使得两者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同时用于多层柱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两块第一侧模板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两块第二侧模板之间相对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开口槽的开口装配进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第二侧模板通过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限位。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装配在所述开口槽内且凸出于第二侧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以及预拉力装置,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设置在第二侧模板外侧表面分别用于套接两块第一侧模板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凸起,所述预拉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用于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提供相对的预拉力。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用于将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至所述预拉力装置,所述预拉力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齿轮,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均设置有齿条,所述壳体内设有供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水平位移的通道,所述齿轮同时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的齿条啮合,使得齿轮在转动时,同时为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提供相反的驱动力。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为外圆设有螺纹的圆柱形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为螺母,所述螺母与第一凸起螺纹配合将所述第二侧模板压紧于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将两块第二侧模板相对固定。进一步,贯穿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在所述第一侧模板的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间隙配合设置有一圆柱,所述圆柱的两端支出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形成所述第一凸起。进一步,所述第一凸起上外套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一侧模板的侧端面与第二侧模板的内侧之间,为第二侧模板提供向外的预应力。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模板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弹簧的凹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模板系统包括整体拼装而成的一体式模板,所述一体式模板设置在柱钢筋骨架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使得本技术一体式模板同时用于多层柱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本技术一体式结构可以提高连接质量,同时通过整体模板吊装和撤模,免去了支模步骤与繁琐的拆模工序,减少施工步骤与现场的工作量,解决传统柱钢筋需要在现场绑扎或、一层柱钢筋骨架吊装与连接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施工质量和效率。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层柱一体化施工模板技术,柱模板整体拼装、现场整体吊装、并且整体拆除,解决传统施工中柱模板逐一安装、拆除工作量大、繁琐、模板易损耗等不足的问题,具有施工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3、本技术一体式模板,通过设置顶紧与拆除装置,避免了因为使用传统对拉螺杆中拆卸繁琐的问题,具有受力简单、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体化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模板的侧视图;图5为图3沿A-A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预拉力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施工的示意图;图9和10为本技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为本技术一体化模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所述柱钢筋骨架13由至少两层柱钢筋网连接形成,本实施例包括上层柱钢筋网1302和下层柱钢筋网1301,所述模板系统包括预制而成的一体式模板12,本技术一体式模板12设置在柱钢筋骨架13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使得一体式模板12同时用于多层柱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通过工厂预制一体式模板和钢筋骨架,可以提高连接质量,同时本技术通过整体进行模板吊装和撤模,免去了多余的支模步骤和浇筑步骤,减少施工步骤,减少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一体式模板12包括第一侧模板1和第二侧模板2,所述第一侧模板1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二侧模板2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一侧模板1和第二侧模板2互相垂直使得两者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模板1和第二侧模板2同时用于多层柱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所述第一固定装置3用于两块第一侧模板1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装置4用于两块第二侧模板2之间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一体式模板12由四块侧模块组成,两块第一侧模板1和第二侧模板2围成浇筑的空间,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3和第二固定装置4,可以将第一侧模板1和第二侧模板2相对固定,免去了在浇筑前对模板外侧进行支撑的步骤,提高了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模板1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5,所述第二侧模板2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开口槽6,所述第一凸起5沿着所述开口槽6的开口装配进所述开口槽6内,所述第二侧模板2通过第一侧模板1的两侧端面限位,通过设置第一凸起5与开口槽6的装配方式,装配更为简单,使第一侧模板1与第二侧模板2可以快速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5装配在所述开口槽6内且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所述柱钢筋骨架由至少两层柱钢筋网连接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拼装而成的一体式模板,所述一体式模板设置在柱钢筋骨架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所述柱钢筋骨架由至少两层柱钢筋网连接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拼装而成的一体式模板,所述一体式模板设置在柱钢筋骨架外围且其轴向长度沿顶层柱钢筋网延伸至底层柱钢筋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模板包括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二侧模板为结构相同且互相平行的两块,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互相垂直使得两者依次连接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侧模板和第二侧模板同时用于多层柱钢筋网的混凝土浇筑;所述模板系统还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两块第一侧模板之间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两块第二侧模板之间相对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侧模板的两侧对应设置有开口槽,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开口槽的开口装配进所述开口槽内,所述第二侧模板通过第一侧模板的两侧端面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装配在所述开口槽内且凸出于第二侧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套环、第二套环以及预拉力装置,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设置在第二侧模板外侧表面分别用于套接两块第一侧模板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凸起,所述预拉力装置设置在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之间用于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提供相对的预拉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柱钢筋骨架与模板系统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分别用于将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至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小林黄轶周晓莉陈颖曹文根朱晓波袁紫清王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