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8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属于道路施工领域,包括松散沙层和稳定地层,所述松散沙层内设置有多根穿设至稳定地层内的钻孔灌注桩,多根所述钻孔灌注桩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靠近钻孔灌注桩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钻孔灌注桩的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强混凝土面层与钻孔灌注桩之间连接的效果。

A structure of cutting reinforcement in loose sand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路堑是指从原地面向下开挖而成的路基形式,它能起到缓和道路纵坡或越岭线穿越岭口控制标高的作用,在松散沙层开挖路堑时,由于松散沙层其本身强度低且没有粘聚力,因此为了保证开挖的安全,需要对松散沙层进行加固,以保证开挖后边坡的稳定性。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542132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包括:钻孔灌注桩,连续设置在路堑坡脚,其下部穿过松散沙层进入稳定地层;连接钢筋,从上至下间隔钻孔植入钻孔灌注桩中;混凝土面层,立模浇筑在钻孔灌注桩路堑外侧,通过连接钢筋与钻孔灌注桩形成固定连接。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该结构中需要通过连接钢筋来固定钻孔灌注桩与混凝土面层,而连接钢筋的固定需要先在钻孔灌注桩上打孔,然后将连接钢筋插入孔内并灌浆,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连接钢筋会发生锈蚀或损坏的情况,导致混凝土面层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固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混凝土面层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混凝土面层与钻孔灌注桩之间连接的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包括松散沙层和稳定地层,所述松散沙层内设置有多根穿设至稳定地层内的钻孔灌注桩,多根所述钻孔灌注桩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靠近钻孔灌注桩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钻孔灌注桩的连接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加固结构时,首先施工完毕钻孔灌注桩,随后施工混凝土面层,最后再施工连接部,并使连接部与混凝土面层固定连接,并使钻孔灌注桩位于连接部上相应的连接孔内,如此便可以连接钻孔灌注桩与混凝土面层,从而起到加固路堑的作用,利用连接部替换了连接钢筋,避免了由于连接钢筋受损导致混凝土面层与钻孔灌注桩脱离的情况,使得混凝土面层可以更好地与钻孔灌注桩固定,且无需人工去植入连接钢筋,节省了人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部设置为混凝土且与混凝土面层一体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部设置为混凝土,可以在施工混凝土面层时一起施工连接部,从而使得连接部与混凝土面层成为一体,无需再去设置其他连接部,更加方便,且连接效果更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面层内设置有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上设置多个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整体呈“U”形,每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位于每个第二钢筋内,“U”形的所述第二钢筋的两端与第一钢筋焊接设置,所述第二钢筋位于连接部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混凝土面层与连接部前,先在相应的位置安装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然后再立模浇筑混凝土面层与连接部,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与连接部与混凝土面层之间的连接效果,阻止连接部与混凝土面层相交的位置发生断裂,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面层与钻孔灌注桩之间的连接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底部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倾斜延伸至稳定地层内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混凝土面层的底部设置延伸至稳定地层内的延伸部,使得混凝土面层底部的抗剪效果更好,减小松散沙层的压力对其造成的形变和破坏,从而增加了混凝土面层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钻孔灌注桩的内侧设置有加固框架,所述加固框架布设在松散沙层的表面,所述加固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插入至松散沙层内的固定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加固框架时,先将固定杆插入至松散沙层内,然后将加固框架布设在松散沙层的表面,使加固框架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加固框架和固定杆的设置可以加强松散沙层的整体性,使其具有一定的粘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路堑的加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框架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侧1m-1.5m处,所述加固框架的宽度为0.8m-1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固框架置于钻孔灌注桩内1m-1.5m处的位置可以辅助钻孔灌注桩对松散沙层起到加固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松散沙层的表面插入至松散沙层内,所述固定杆的长度为1.5m-2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固定杆垂直于松散沙层的表面插入,可以提高固定杆对松散沙层的加固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混凝土面层上设置连接部,并在连接部上开设连接孔,使钻孔灌注桩穿过连接孔后,连接部便可以连接钻孔灌注桩和混凝土面层,使钻孔灌注桩和混凝土面层发挥对路堑的加固效果,同时避免了由于连接钢筋损坏带来的钻孔灌注桩与混凝土面层脱离的问题,加强了钻孔灌注桩与混凝土面层之间的连接效果;2.通过在混凝土面层和连接部内分别设置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再使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焊接设置,可以增加混凝土面层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效果;3.通过在松散沙层上钻孔灌注桩的内侧设置加固框架与固定杆,提高了此处松散沙层的粘聚性,进一步提高了对路堑的加固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展示连接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松散沙层;2、稳定地层;3、钻孔灌注桩;4、混凝土面层;41、第一钢筋;42、延伸部;5、连接部;51、连接孔;52、第二钢筋;6、加固框架;61、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包括松散沙层1与稳定地层2,松散沙层1内沿路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穿设至稳定地层2内的钻孔灌注桩3,松散沙层1内于钻孔灌注桩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面层4,混凝土面层4与钻孔灌注桩3之间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为混凝土且与混凝土面层4一同浇筑,在连接部5成形后,连接部5上会形成用于连接钻孔灌注桩3的连接孔51;通过连接部5将混凝土面层4和钻孔灌注桩3连接了起来,且连接部5与混凝土面层4一体设置,提高了混凝土面层4与连接部5的连接效果;同时为了增加混凝土面层4在松散沙层1内的抗剪性能,混凝土面层4的底部设置有倾斜延伸至稳定地层2内的延伸部42。参照图2和图3,混凝土面层4内沿着水平方向设置有第一钢筋41,第一钢筋41上沿着第一钢筋41的长度方向焊接有多个第二钢筋52,第二钢筋52呈“U”形且每个钻孔灌注桩3位于一个第二钢筋52内;在浇筑混凝土面层4与连接部5前,先安装好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52,在浇筑后,第一钢筋41和第二钢筋52则可以起到连接混凝土面层4与连接部5的作用,从而阻止混凝土面层4与连接部5脱离。参照图1和图2,松散沙层1上且位于混凝土灌注桩内侧1m-1.5m处的位置布设有加固框架6,加固框架6沿着路线的长度方向布设,其宽度为0.8m-1m,加固框架6上于加固框架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包括松散沙层(1)和稳定地层(2),所述松散沙层(1)内设置有多根穿设至稳定地层(2)内的钻孔灌注桩(3),多根所述钻孔灌注桩(3)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面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靠近钻孔灌注桩(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钻孔灌注桩(3)的连接孔(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包括松散沙层(1)和稳定地层(2),所述松散沙层(1)内设置有多根穿设至稳定地层(2)内的钻孔灌注桩(3),多根所述钻孔灌注桩(3)沿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钻孔灌注桩(3)的外侧设置有混凝土面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靠近钻孔灌注桩(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部(5),所述连接部(5)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钻孔灌注桩(3)的连接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设置为混凝土且与混凝土面层(4)一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松散沙层路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面层(4)内设置有第一钢筋(41),所述第一钢筋(41)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钢筋(41)上设置多个第二钢筋(52),所述第二钢筋(52)整体呈“U”形,每个所述钻孔灌注桩(3)位于每个第二钢筋(52)内,“U”形的所述第二钢筋(52)的两端与第一钢筋(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伦宋刚段礼凡仲培根刘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