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77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还包括可沿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的缓降件,缓降件位于桩孔灌注口下方,并与桩孔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下部空间密封,以使缓降件在倾落其上的混凝土重力与下部空气压力的二力平衡作用下实现缓慢下降,缓降件为与桩孔内壁相适配的锥形件,锥底的四周设置有与桩孔内壁紧密接触的弹性橡胶条,缓降件还可以为与桩孔内壁相适配的缓降气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依靠缓降件与桩孔内壁的配合,使灌注口密封,在桩孔内形成压力,与混凝土重力形成一个平衡状态,使混凝土缓慢下降,避免了混凝土从桩顶自由下降至桩底而导致离析现象发生,且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A kind of anti segregation structure of deep pile pouring concre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的离析是由于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密度比重不一致,当混凝土拌合物组成材料之间的粘聚力不足以抵抗粗集料下沉,混凝土拌合物成分相互分离,造成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粗集料与砂浆相互分离,例如密度大的颗粒沉积到拌合物的底部,或者粗集料从拌合物中整体分离出来。当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而浇筑时让混凝土自由倾落时,就要考虑防止离析的发生,因为混凝土离析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同时落差较大时,混凝土下落至孔底时会发生冲击,也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现较多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辅助设备来防止或降低离析现象的发生,但当打桩深度深达120多米时,这些辅助设备的长度有限,加大长度一方面角度倾斜有限,效果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成本;而且深度桩的桩顶与桩底也存在压力差的问题,离析现象会更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且成本低的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还包括可沿所述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的缓降件,所述缓降件位于桩孔灌注口下方,并与所述桩孔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下部空间密封,以使缓降件在倾落其上的混凝土重力与下部空气压力的二力平衡作用下实现缓慢下降。更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件为与所述桩孔内壁相适配的锥形件,锥形件的锥顶朝上,锥底的四周设置有弹性橡胶条,所述锥形件通过弹性橡胶条与所述桩孔内壁紧密接触,并在灌注的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桩孔内壁缓慢下降。锥形件可以由木板、塑料等材料制成成。更进一步地,所述桩孔包括置于其中的钢筋网笼,所述锥形件与所述钢筋网笼内壁紧密接触。更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件为缓降气球,所述缓降气球的大小与桩孔内壁相适配,缓降气球在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直至桩孔底部被压爆。更进一步地,所述缓降件为缓降气囊,所述缓降气囊的大小与桩孔内壁相适配,缓降气囊在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直至桩孔底部。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漏斗,所述漏斗置于所述桩孔的顶部,用于灌注混凝土。本技术主要是依靠缓降件与桩孔内壁的配合,使灌注口密封,在桩孔内形成压力,随着缓冲件不断下降,缓冲件下桩孔内的压力不断增加,而缓冲件上的混凝土重量也不断增加,二力维持一个平衡状态,使缓冲件带着其上的混凝土缓慢下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简单的缓降结构设计,使缓降件在倾落的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与下部压力的作用下可缓慢下降至桩底,避免了混凝土垂直从桩顶自由下降至桩底而导致离析现象发生;缓降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制作,施工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桩孔;2-钢筋网笼;3-漏斗;4-锥形件;5-弹性橡胶条;6-缓降气球。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1、置于桩孔1中的钢筋网笼2、漏斗3和缓降件,所述缓降件位于桩孔1灌注口下方,所述缓降件为与所述钢筋网笼2内壁相适配的锥形件4,锥形件4的锥顶朝上,锥底的四周设置有弹性橡胶条5,所述锥形件4通过弹性橡胶条5与所述钢筋网笼2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1下部空间密封,并在灌注的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钢筋网笼2内壁缓慢下降。锥形件4可以由模板、塑料等材料做成。所述漏斗3置于所述桩孔1的顶部,用于灌注混凝土。本实施例主要是依靠锥形件4边沿的弹性橡胶条与桩孔1内壁的配合,使灌注口密封,在桩孔1内形成压力,随着锥形件4不断下降,锥形件4下桩孔1内的压力不断增加,而锥形件4上的混凝土重量也不断增加,二力维持一个平衡状态,使锥形件4带着其上的混凝土缓慢下降,从而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发生。实施例2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1、漏斗3、缓降件,所述缓降件为缓降气球6,位于桩孔1灌注口下方,所述缓降气球6的大小与桩孔1内壁相适配,其与所述桩孔1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1下部空间密封,缓降气球6在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所述桩孔1内壁缓慢下降直至桩孔1底部被压爆。所述漏斗3置于所述桩孔1的顶部,用于灌注混凝土。本实施例主要是依靠缓降气球6与桩孔1内壁的配合,使灌注口密封,在桩孔1内形成压力,随着缓降气球6不断下降,缓降气球6下桩孔1内的压力不断增加,而缓降气球6上的混凝土重量也不断增加,二力维持一个平衡状态,使缓降气球6带着其上的混凝土缓慢下降,从而防止离析现象的发生。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沿所述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的缓降件,所述缓降件位于桩孔灌注口下方,并与所述桩孔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下部空间密封,以使缓降件在倾落其上的混凝土重力与下部空气压力的二力平衡作用下实现缓慢下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包括桩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沿所述桩孔内壁缓慢下降的缓降件,所述缓降件位于桩孔灌注口下方,并与所述桩孔内壁紧密接触使桩孔下部空间密封,以使缓降件在倾落其上的混凝土重力与下部空气压力的二力平衡作用下实现缓慢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件为与所述桩孔内壁相适配的锥形件,锥形件的锥顶朝上,锥底的四周设置有弹性橡胶条,所述锥形件通过弹性橡胶条与所述桩孔内壁紧密接触,并在灌注的混凝土的重力与底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沿桩孔内壁缓慢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度桩灌注混凝土防离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包括置于其中的钢筋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淳龙卫华周吉伟李星卜金红叶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