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358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包括支座、框架、承重梁及配重组件,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承重梁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所述框架的侧边均为L型钢板;所述承重梁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相对的两条侧边上,且与另外两条侧边平行;该检测方法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装配式建筑中的吊顶龙骨、吊件、挂件等构件的性能强度的检测,同时适用多种构件的检测,提高装置的利用率,节省占地空间,节约设备制作成本,避免构件强度不足,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固性。

A kind of assembled building insp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是通过现场装配、连接以及现浇等恭喜形成的建筑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能够节约施工时间,建设速度快,施工过程中基本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现场施工人员减少,施工中减少污染,实现社会效益。随着装配式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稳定性和符合性,要求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质量检测。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过程、现场装配,其中,现场装配中涉及龙骨、吊件等,这些构件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强度和牢固性,如构件强度不足,极容易造成生命财产安全,构件的力学性能检测包括静载试验、加载试验。目前对装配式建筑检测主要集中在对装配精度的控制,包括对浇筑尺度、角度、温度等的精度控制,以及对构件装配部分的连接件匹配、安装等精度控制,装配现场对构件力学性能检测的较少。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7300723A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多个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装配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器、报警器以及多个监控器,报警器和多个监控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监控器设置于预制构件以获取该监控器对应的相互连接的两个预制构件的图像,处理器根据该相互连接的两个预制构件的图像得到该相互连接的两个预制构件的信息,处理器根据各预制构件的信息以及该相互连接的两个预制构件的信息判断该相互连接的两个预制构件是否能进行装配,并在不能进行装配时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该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建筑装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测,提高装配速度,但对具体装配构件不能够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中涉及的构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实现对装配式建筑中涉及的构件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第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包括支座、框架、承重梁及配重组件,所述框架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承重梁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优选地,所述框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所述框架的侧边均为L型钢板;所述承重梁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相对的两条侧边上,且与另外两条侧边平行。优选地,所述承重梁为L型钢板,L型钢板短边平行于所述框架,所述承重梁上位于L型钢板短边处设置有吊挂孔。优选地,所述吊挂孔处连接有吊杆,所述吊杆为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吊挂孔上,且用于固定待测龙骨。优选地,所述承重梁上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中间设置有通孔。优选地,所述承重梁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优选地,所述支座包括四个支柱,所述支柱分别位于所述框架的四角。优选地,所述配重组件包括配重杆、配重盘,所述配重盘固定在所述配重杆的一端,所述配重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吊耳,所述吊耳上连接有螺杆。第二个技术方案:基于上述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1、将两个承重梁依次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且间距与待测龙骨相适应,两个承重梁的朝向相同;102、在每个所述承重梁上选取相应位置的吊挂孔上安装吊杆;103、步骤102后,通过吊件将待测龙骨的四周分别固定在四个吊杆上;104、在待测龙骨上方放置木质垫板,同时,在下方放置测量支架及百分表,在木质垫板上加载载荷,依次进行持荷、卸荷检测。第三个技术方案:基于上述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01、将两个承重梁依次固定在所述框架上,两个承重梁的朝向相同;202、步骤201后,将模拟加载梁通过架设在两个承重梁的挂板上;203、步骤202后,将待测吊件悬挂在模拟加载梁的中间位置;204、将配重组件固定在待测吊件上,并在配重盘上施加不同重量的配重块,进行持荷、卸荷、变形量的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获得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实现对装配式建筑中的龙骨、吊件、挂件等构件的性能强度的检测,同时适用多种构件的检测,提高装置的利用率,节省占地空间,节约设备制作成本;2)本专利技术实现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性能测试,避免构件强度不足,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强度和稳固性;3)本专利技术中底座为支柱结构,方便将框架整体抬高,便于检测人员操作、检测读数。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中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例中配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以上附图中:1、支座;2、框架;3、承重梁;4、吊挂孔;5、吊杆;6、挂板;7、通孔;8、支柱;9、配重组件;10、配重杆;11、配重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实施例中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并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框架(2)、承重梁(3)及配重组件(9),所述框架(2)固定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承重梁(3)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框架(2)、承重梁(3)及配重组件(9),所述框架(2)固定在所述支座(1)上,所述承重梁(3)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框架(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2)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所述框架(2)的侧边均为L型钢板;
所述承重梁(3)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2)相对的两条侧边上,且与另外两条侧边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为L型钢板,L型钢板短边平行于所述框架(2),所述承重梁(3)上位于L型钢板短边处设置有吊挂孔(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挂孔(4)处连接有吊杆(5),所述吊杆(5)为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吊挂孔(4)上,且用于固定待测龙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上设置有挂板(6),所述挂板(6)中间设置有通孔(7)。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3)的数量为2个或2个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包括四个支柱(8),所述支柱(8)分别位于所述框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惠君孙峰王现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