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334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包括:测具底座;测具立柱,所述测具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测具底座的顶面后端,所述测具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测具底座的测具顶臂,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标块;测具前柱,所述测具前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第二对标块,所述第二对标块与所述第一对标块位于同一平面;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在检测时快速定位并固定叶片,定位精度高,极大的缩短了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为叶片批量化检测提供检测条件。

Blade profile analyzer measur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
技术介绍
涡轮导向器是一种位于航空发动机内的重要零部件,其作用是改变气体的流向,推动叶片转动。涡轮导向器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它既要承受高温燃气流和各零件受热不均引起的较大的热应力,又要承受燃气通过时产生的气动力以及由气流脉动所引起的振动载荷。涡轮导向器的内、外环上沿周向等距分布有导向器叶片,这种导向器叶片用于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因此导向器叶片的质量尤为重要,对于导向器叶片的质量检测当中有一项是对于导向器叶片叶型的检测,现有技术对于导向器叶片叶型检测通常采用坐标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利用叶型分析仪对于叶片的坐标进行建模,然后将检测模型与理想模型进行比对,但是这种检测方式还没有专用的测具,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存在有检测耗时长,并且检测时叶片不能有丝毫移动否则会影响检测精度,无法为批量化的检测提供检测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叶片叶型检测时间,提高叶片叶型检测精度,为批量检测提供检测条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包括:测具底座;测具立柱,所述测具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测具底座的顶面后端,所述测具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测具底座的测具顶臂,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标块;测具前柱,所述测具前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第二对标块,所述第二对标块与所述第一对标块位于同一平面;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中部的侧面;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测具立柱上,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同高。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为C型,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一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二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三边与第二边的夹角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向上触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为L型,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第一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触头和第四触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第二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五触头。其中,所述第一触头、第二触头、第三触头、第四触头、第五触头和向上触头中与叶片弧面接触的触头为球顶,与叶片平面接触的触头为平顶。其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一压紧支臂,所述压紧支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另一侧面,所述压紧支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设置。其中,所述压紧支臂上安装有一压紧块,所述压紧块上开设有两条长通孔,所述压紧块通过螺栓与所述长通孔配合滑动的安装在所述压紧支臂上,所述压紧块的一端底部设置有一卡槽。其中,所述压紧支臂的侧面开设有一螺孔,所述螺孔内穿设有一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的螺杆上设置有一圈凸台,所述凸台卡设在所述卡槽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的端头上固定设置有一快速夹。其中,所述测具底座位于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设置有一基准销。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上的六个触头对叶片进行定位并且限制叶片的自由度,设置有快速夹能够快速的将叶片安装到测具上,通过旋转压紧螺栓能够推进压紧块向前推进挤压到夹持的叶片上进一步定位限制叶片的移动,通过基准销能够帮助六个触头提供检测基准;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在检测时快速定位并固定叶片,定位精度高,极大的缩短了检测所需要的时间,为叶片批量化检测提供检测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装夹叶片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装夹叶片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叶片结构及叶片轮廓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测具底座;2-测具立柱;3-第一对标块;4-第二对标块;5-第一支撑臂;6-第二支撑臂;7-叶片;8-探头;9-第一触头;10-第二触头;11-向上触头;12-第三触头;13-第四触头;14-第五触头;15-压紧支臂;16-压紧块;17-压紧螺栓;18-快速夹;19-基准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检测耗时长,检测精度不稳定,无法为批量化的检测提供检测条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包括:测具底座1;测具立柱2,所述测具立柱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测具底座1的顶面后端,所述测具立柱2的顶部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测具底座的测具顶臂,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标块3;测具前柱,所述测具前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第二对标块4,所述第二对标块4与所述第一对标块3位于同一平面;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臂5和第二支撑臂6,所述第一支撑臂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2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6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2的中部的侧面;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测具立柱上,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臂6同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所述测具底座1设置有一对立柱定位销和一对前柱定位销,所述测具立柱2和所述测具前柱分别通过所述立柱定位销和所述前柱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所述测具底座1上;所述测具立柱2上设置有一对第一支撑定位销和一对第二支撑定位销,所述第一支撑臂5和所述第二支撑臂6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撑定位销和所述第二支撑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2上;所述测具立柱2顶部设置有一对顶臂定位销,所述测具顶臂通过所述顶臂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2上;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一对第一对标定位销,所述第一对标块3通过所述第一对标定位销安装在所述测具顶臂;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一对第二对标定位销,所述第二对标块4通过所述第二对标定位销定位安装在所述测具前柱上;以上所有定位销能够帮助定位安装各个部件,令测具整体精度得到有效保证;在检测时,需要将叶片7定位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臂5和所述第二支撑臂6之间,在定位好所述叶片7后通过设置在所述测具立柱2上的所述压紧机构将所述叶片7固定;预先将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的相关参数输入叶型分析仪,随后将整个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连同所述叶片7放置在叶型分析仪的检测平台预定位置,叶型分析仪的探头8通过接触所述第一对标块3和所述第二对标块4的X、Y和Z三个平面,反馈给叶型分析仪,系统通过预先设置的参数会自动找到所述叶片7的空间位置,操作叶型分析仪的所述探头8接触所述叶片7指定位置轻划一圈,系统会生成所述探头的运动轨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测具底座;/n测具立柱,所述测具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测具底座的顶面后端,所述测具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测具底座的测具顶臂,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标块;/n测具前柱,所述测具前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第二对标块,所述第二对标块与所述第一对标块位于同一平面;/n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中部的侧面;/n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测具立柱上,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同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具底座;
测具立柱,所述测具立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在所述测具底座的顶面后端,所述测具立柱的顶部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测具底座的测具顶臂,所述测具顶臂的前端面设置有第一对标块;
测具前柱,所述测具前柱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前方,所述测具前柱的前端面顶部设置有第二对标块,所述第二对标块与所述第一对标块位于同一平面;
支撑定位结构,所述支撑定位结构包括有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上部;所述第二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测具立柱的中部的侧面;
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所述测具立柱上,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同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叶型分析仪测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为C型,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一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触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二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触头,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前端第三边与第二边的夹角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一向上触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为L型,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第一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三触头和第四触头,所述第二支撑臂的前端第二边的侧面设置有第五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英尹高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凯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