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当冷凝温度一定时,普通涡旋压缩机在低蒸发温度下运行时(如超低温制热等极限工况),将发生以下问题:吸气比容增大,冷媒循环量减少,制热能力下降;压比增大、容积效率下降,压缩机输气量及能效显著下降;排气温度快速升高,使润滑油黏度急剧下降,影响压缩机润滑。当排气温度与润滑油闪点接近时,会使润滑油碳化,同时因排气温度急剧升高,压缩机泵体零件将出现严重的热膨胀变形,进而导致压缩机磨损失效,因此,如何能够高效地将所述泵体组件中动涡盘、静涡盘的热量散除一直是业内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压缩机,利用温差驱动换热介质循环流路中的换热介质循环流动实现散热冷却,在无需单独设置换热介质的流动驱动部件时实现对泵体的有效冷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内设置有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1)、静涡盘(2),所述静涡盘(2)上具有第一冷却流道(21),所述外壳体(10)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部(101),所述散热部(101)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1)贯通形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所述换热介质循环流路中的换热介质能够在温差作用下产生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泵体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0),所述外壳体(10)内设置有相互匹配形成压缩部的动涡盘(1)、静涡盘(2),所述静涡盘(2)上具有第一冷却流道(21),所述外壳体(10)的外周上设有散热部(101),所述散热部(101)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1)贯通形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所述换热介质循环流路中的换热介质能够在温差作用下产生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101)包括散热板(1011),所述散热板(1011)环绕所述外壳体(10)设置,且所述散热板(1011)上构造有散热流道(1012),所述散热流道(1012)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1)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流道(1012)为构造于所述散热板(1011)的环状凹槽,还包括散热流道盖板(1013),所述散热流道盖板(1013)可拆卸地覆盖连接于所述散热流道(10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011)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散热翅片(10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1)包括处于所述静涡盘(2)远离所述动涡盘(1)一侧端面上的端面冷却流道(211)以及用于贯通所述散热流道(1012)与所述端面冷却流道(211)的第一连通流道(2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冷却流道(211)包括多个同心的环状流道,相邻的任意两个环状流道之间贯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面冷却流道盖板(22),所述端面冷却流道(211)为凹槽结构,所述端面冷却流道盖板(22)可拆卸地覆盖连接于所述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马英超,魏会军,刘雷,李雪峰,陈江嘉,曲成林,毕远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