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箱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4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性更高的保险箱锁。这种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锁芯以及锁舌,其特征在于:锁壳内设有传动臂,传动臂的外端与锁舌铰接,传动臂的里端具有拨动柱,锁芯的转动端与转盘的中心连接,转盘位于传动臂的一侧,转盘的外圆处设有能让拨动柱进入的凹口,凹口由凹口底面、上锁作用面以及解锁作用面构成,解锁作用面为斜面,锁壳内设有驱使传动臂的拨动柱转向转盘的弹性件,锁壳内靠近转盘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传动臂里端的支撑斜面。这种保险箱锁通过转盘结构带动传动臂拉动锁舌移动,锁舌在外界暴力下的反作用力将通过传动臂作用在锁壳内部的支撑斜面上,从而有效避免锁芯受损。

Safe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险箱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保险箱锁。
技术介绍
现有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锁芯以及锁舌,一般锁芯与锁舌通过连杆或者齿轮实现传动连接,钥匙插入锁芯转动,通过连杆或者齿轮带动锁舌移动,从而实现解锁或上锁。然而由于这种结构的锁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锁舌受到外界强烈的正面作用力,锁舌的反作用力将直接传递给传动结构与锁芯,从而导致传动结构与锁芯无可避免的损坏。有些盗窃者就是利用锁具的这一缺陷进行盗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保险箱锁。这种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锁芯以及锁舌,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内设有传动臂,所述传动臂的外端与锁舌铰接,所述传动臂的里端具有拨动柱,所述锁芯的转动端与转盘的中心连接,所述转盘位于传动臂的一侧,所述转盘的外圆处设有能让拨动柱进入的凹口,所述凹口由凹口底面、上锁作用面以及解锁作用面构成,所述解锁作用面为斜面,所述锁壳内设有驱使传动臂的拨动柱转向转盘的弹性件,所述锁壳内靠近转盘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传动臂里端的支撑斜面。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传动臂上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位于弹簧槽内,所述弹簧槽内设有作用柱,所述弹簧设在弹簧槽底部与作用柱之间,所述作用柱的外端作用在锁壳上。所述锁壳内侧壁上设有导向凸起,所述锁舌上设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凸起匹配位于导向凹槽内。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险箱锁,通过转盘结构带动传动臂拉动锁舌移动,锁舌在外界暴力下的反作用力将通过传动臂作用在锁壳内部的支撑斜面上,从而有效避免锁芯受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锁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传动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1、锁芯7以及锁舌2。在锁壳1内设有传动臂3,该传动臂3的外端与锁舌2铰接,而传动臂3的里端具有拨动柱30,如图4所示,只要带动拨动柱30移动,传动臂3就能拉动锁舌2移动;为了能拉动拨动柱30,锁芯7的转动端与转盘4的中心连接,该转盘4位于传动臂3的一侧,而转盘4的外圆处设有能让拨动柱30进入的凹口40,如图3所示,该凹口40由凹口底面400、上锁作用面402以及解锁作用面401构成,其中解锁作用面401为斜面;当拨动柱30进入到转盘4的凹口40内后,转盘4转动,凹口40的上锁作用面402就能作用在拨动柱30上,随着转盘4继续转动,传动臂3就能被拉动;拨动柱30要进入到转盘4的凹口40内必须要借助外力,因此在锁壳1内设有驱使传动臂3的拨动柱30转向转盘4的弹性件,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当转盘4的凹口40与传动臂3的拨动柱30相对时,传动臂3的拨动柱30就自动被推入到转盘4的凹口40内;另外如图2所示,在锁壳1内靠近转盘4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传动臂3里端的支撑斜面10。该保险箱锁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处于上锁状态时,传动臂3的拨动柱30位于转盘4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锁舌2受到外界正面破坏力,锁舌2的反作用将传递给传动臂3,而传动臂3的里端作用在锁壳1内的支撑斜面10上(传动臂3的里端具体可以是传动臂3的端部,也可以是拨动柱30),由于支撑斜面10是锁壳1的一部分,因此再大的破坏力也无法使锁舌2回缩,而锁芯7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此安全性能更高;当需要解锁时,钥匙插入锁芯7带动锁芯7转动,而锁芯7便带着转盘4转动,当转盘4的凹口40与传动臂3的拨动柱30相对应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传动臂3的拨动柱30就绕传动臂3与锁舌2的铰接点转动,由于支撑斜面10是斜面(拨动柱30转动具有一定弧度,因此支撑斜面10必须是斜面,这个才能让拨动柱30转过去),传动臂3的拨动柱30就自动被推入到转盘4的凹口40内,当转盘4继续转动,凹口40的上锁作用面402就能作用在拨动柱30上,这样传动臂3就被拉动,此时锁舌2就回到锁壳1内,由此实现解锁;当需要解锁时,反转钥匙,转盘4也反转,当转盘4的凹口40回到支撑斜面10所对应的位置时,锁舌2无法再往前移动(被保险箱门框限制住),这时凹口40的解锁作用面401就作用在拨动柱30上,由于解锁作用面401为斜面,随着转盘4转动,凹口40的解锁作用面401就推动拨动柱30往外侧移动,拨动柱30就慢慢过渡到支撑斜面10上,最终转盘4的凹口40转过去,拨动柱30作用在转盘4的外圆弧面41上,由此又回到上锁状态。当然,弹性件可以为扭簧,扭簧连接在锁舌2上,通过扭簧驱使传动臂3转动。弹性件也可以为弹簧5,如图1与图4所示,传动臂3上设有弹簧槽31,弹簧5位于弹簧槽31内,弹簧槽31内设有作用柱6,如图1所示,弹簧5设在弹簧槽31底部与作用柱6之间,作用柱6外端作用在锁壳1上,在传动臂3被拉动时,作用柱6在锁壳1的上侧壁上滑动。通过这种结构也能使传动臂3向转盘4所在方向转动。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锁舌2平稳滑动,在锁壳1内侧壁上设有导向凸起11,锁舌2上设有导向凹槽,而导向凸起11匹配位于导向凹槽内。由于导向凸起11的导向,锁舌2移动时能平稳,更精准。当然锁壳1的锁舌口在一定程度对锁舌2也起到导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1)、锁芯(7)以及锁舌(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设有传动臂(3),所述传动臂(3)的外端与锁舌(2)铰接,所述传动臂(3)的里端具有拨动柱(30),所述锁芯(7)的转动端与转盘(4)的中心连接,所述转盘(4)位于传动臂(3)的一侧,所述转盘(4)的外圆处设有能让拨动柱(30)进入的凹口(40),所述凹口(40)由凹口底面(400)、上锁作用面(402)以及解锁作用面(401)构成,所述解锁作用面(401)为斜面,所述锁壳(1)内设有驱使传动臂(3)的拨动柱(30)转向转盘(4)的弹性件,所述锁壳(1)内靠近转盘(4)的一侧具有用于支撑传动臂(3)里端的支撑斜面(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保险箱锁,包括有锁壳(1)、锁芯(7)以及锁舌(2),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设有传动臂(3),所述传动臂(3)的外端与锁舌(2)铰接,所述传动臂(3)的里端具有拨动柱(30),所述锁芯(7)的转动端与转盘(4)的中心连接,所述转盘(4)位于传动臂(3)的一侧,所述转盘(4)的外圆处设有能让拨动柱(30)进入的凹口(40),所述凹口(40)由凹口底面(400)、上锁作用面(402)以及解锁作用面(401)构成,所述解锁作用面(401)为斜面,所述锁壳(1)内设有驱使传动臂(3)的拨动柱(30)转向转盘(4)的弹性件,所述锁壳(1)内靠近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威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