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218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盗性更强的新型自动锁栓装置。这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包括有壳体、电机以及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滑动设置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壳体内滑动设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传动块传动连接,壳体内安装有下齿轮与上齿轮,上齿轮与电机传动连接,下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过渡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下齿轮的内孔具有花键面,花键面朝向上并具有通孔,上齿轮具有花键槽,下齿轮与上齿轮之间设有离合件。这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传动块带动锁栓移动,从而实现解释,同时还具有机械应急解锁功能。械应急解锁功能。械应急解锁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保险箱上的电动锁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保险箱的指纹锁或者密码锁都是采用电磁阀作为锁栓,锁栓栓住锁舌后保险箱的门就无法打开,然而电磁阀在强烈震动的情况下容易失去功能,无法起到栓住锁舌的作用,有些小偷就是利用这个安全缺陷进行盗窃,因此采用电磁阀的保险箱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创新提供了一种防盗性更强的新型自动锁栓装置。
[0004]这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包括有壳体、电机以及传动块,所述传动块滑动设置在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滑动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传动块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内安装有下齿轮与上齿轮,所述上齿轮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所述过渡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下齿轮的内孔具有花键面,所述花键面朝向上并具有通孔,所述上齿轮具有花键槽,所述下齿轮与上齿轮之间设有离合件,所述离合件的下端面具有下花键部,所述下花键部可与下齿轮的花键面花键连接,所述离合件的上端具有上花键部,所述上花键部与上齿轮的花键槽花键连接,所述壳体内滑动设有应急拉件,所述应急拉件位于下齿轮的下方,所述应急拉件上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可与下齿轮啮合,所述应急拉件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穿过下齿轮的通孔顶在离合件上,所述推动件的底部与应急拉件的凹槽斜面配合,所述壳体内设有压簧,所述压簧从上方作用在离合件上。
[0005]所述壳体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具有限制传动块的限制部,所述卡块滑动设置在壳体的卡槽内,所述卡槽内设有作用在卡块上的弹簧,所述第一齿条与卡块斜面配合并可推动卡块移向弹簧所在方向,所述传动块具有让卡块的限制部进入的解锁槽,所述第一齿条上具有拨动块,所述传动块上具有拨动槽,所述拨动块位于拨动槽内。
[0006]所述传动块上设有行程块,所述行程块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第一行程开关与第二行程开关均与电机电联接。
[0007]所述下齿轮与过渡齿轮啮合,所述过渡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0008]按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通过电机驱动传动块带动锁栓移动,从而实现解释,同时还具有机械应急解锁功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俯视图;
[0011]图3为图2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2]图4为上齿轮、离合件、下齿轮、推动件的爆炸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内部仰视图1;
[0014]图6为本技术的内部仰视图2(隐藏了传动块)。
[0015]1、壳体;10、电机;12、传动块;5、第一齿条;9、下齿轮;7、上齿轮;11、过渡齿轮;90、花键面;91、通孔;70、花键槽;8、离合件;81、下花键部;80、上花键部;3、应急拉件;6、第二齿条;30、凹槽;4、推动件;16、压簧;2、卡块;20、限制部;15、弹簧;120、解锁槽;50、拨动块;121、行程块;13、第一行程开关;14、第二行程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与图2所示,这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包括有壳体1、电机10以及传动块12,当输入密码正确时,电机10可驱动传动块12移动,传动块12带动锁栓移动,这样就实现解锁。
[0017]为了传动传动块12移动,本技术在传动块12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在壳体1内滑动设有第一齿条5,第一齿条5与传动块12传动连接,壳体1内安装有下齿轮9与上齿轮7,上齿轮7与电机10传动连接,下齿轮9与过渡齿轮11啮合,过渡齿轮11与第一齿条5啮合,如图4所示,下齿轮9的内孔具有花键面90,花键面90朝向上并具有通孔91,上齿轮7具有花键槽70,下齿轮9与上齿轮7之间设有离合件8,离合件8的下端面具有下花键部81,下花键部81可与下齿轮9的花键面90花键连接,离合件8的上端具有上花键部80,上花键部80与上齿轮7的花键槽70花键连接,壳体1内滑动设有应急拉件3,如图2所示,应急拉件3位于下齿轮9的下方,应急拉件3上连接有第二齿条6,第二齿条6可与下齿轮9啮合,如图4所示,应急拉件3上设有凹槽30,凹槽30内设有推动件4,推动件4穿过下齿轮9的通孔91顶在离合件8上,推动件4的底部与应急拉件3的凹槽30斜面配合,如图3所示,壳体1内设有压簧16,压簧16从上方作用在离合件8上。
[0018]这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密码正确时,电机10驱动上齿轮7转动,由于上齿轮7与下齿轮9之间通过离合件8连接,这样下齿轮9随之转动,下齿轮9转动通过过渡齿轮11带动第一齿条5移动,第一齿条5带动传动块12移动,这样就实现解锁。当电机10或者电路出现故障时,就要通过机械锁实现应急解锁,这时插入钥匙转动机械锁锁芯,这样就带动应急拉件3移动,应急拉件3移动就驱动推动件4移动,由于应急拉件3的凹槽30与推动件4的底部斜面配合,当应急拉件3移动时,就通过斜面推动推动件4往上移动,推动件4就穿过下齿轮9的通孔91顶在离合件8上,并推动离合件8往上移动,这样离合件8的下花键部81就与下齿轮9的花键面90分离,此时下齿轮9转动不会带动上齿轮7,应急拉件3继续移动,应急拉件3上的第二齿条6与下齿轮9啮合,这样带动下齿轮9转动,下齿轮9又带动第一齿条5移动,第一齿条5带动传动块12移动,这样就实现应急解锁。当完成应急解锁后,应急拉件3复位,推动件4重新进入到应急拉件3的凹槽30内,而离合件8在压簧16的作用下往下移,这样离合件8的下花键部81与下齿轮9的花键面90再次合上,当电机10或者电路修好后,电机10就能正常实现解锁。
[0019]由于传动块12是与第一齿条5传动连接,如果遭到外界暴力破坏,传动块12就会反作用在第一齿条5上,从而很容易使各个齿轮遭到损坏,锁栓也很容易被暴力开启。为了提高安全性,如图5与图6所示,本技术在壳体1内设有卡块2,卡块2具有限制传动块12的
限制部20,卡块2滑动设置在壳体1的卡槽内,卡槽内设有作用在卡块2上的弹簧15,第一齿条5与卡块2斜面配合并可推动卡块2移向弹簧15所在方向,传动块12具有让卡块2的限制部20进入的解锁槽120,第一齿条5上具有拨动块50,传动块12上具有拨动槽,拨动块50位于拨动槽内。当第一齿条5移动时,第一齿条5与卡块2斜面配合并推动卡块2移向弹簧15所在方向,第一齿条5继续移动,卡块2的限制部20就进入到传动块12的解锁槽120内,这样卡块2的限制部20就不再限制住传动块12,第一齿条5继续移动就通过其拨动块50拨动传动块12移动,从而实现解锁。传动块12被外界撬动时,卡块2能有效防止传动块12移动,从而防止锁栓被暴力开启。
[0020]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精准控制传动块12移动,本技术在传动块12上设有行程块121,而在行程块12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行程开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锁栓装置,包括有壳体(1)、电机(10)以及传动块(12),所述传动块(12)滑动设置在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滑动设有第一齿条(5),所述第一齿条(5)与传动块(12)传动连接,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下齿轮(9)与上齿轮(7),所述上齿轮(7)与电机(10)传动连接,所述下齿轮(9)与过渡齿轮(11)啮合,所述过渡齿轮(11)与第一齿条(5)啮合,所述下齿轮(9)的内孔具有花键面(90),所述花键面(90)朝向上并具有通孔(91),所述上齿轮(7)具有花键槽(70),所述下齿轮(9)与上齿轮(7)之间设有离合件(8),所述离合件(8)的下端面具有下花键部(81),所述下花键部(81)可与下齿轮(9)的花键面(90)花键连接,所述离合件(8)的上端具有上花键部(80),所述上花键部(80)与上齿轮(7)的花键槽(70)花键连接,所述壳体(1)内滑动设有应急拉件(3),所述应急拉件(3)位于下齿轮(9)的下方,所述应急拉件(3)上连接有第二齿条(6),所述第二齿条(6)可与下齿轮(9)啮合,所述应急拉件(3)上设有凹槽(30),所述凹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贤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威泰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