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志强专利>正文

防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震床,由床板、床头、支撑杆、控制器、地动仪构成。它的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其中桥式整流电路通过电容C↓[1]、C↓[2]与三极管相连,三极管的基极与地动仪相连,中间放大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回路上。它的床头上安装有保险锁保险锁通过连线与撞块相连,支撑杆的下端与滑轮相连,滑轮与拉簧相连接。一旦有震情,地面仪水位变化输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动作,滑轮也动作,使床板落下,床头盖在床架上,具有安全防震等优点。(*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床,属于生活用床
现有的防震床,如中国专利CN1055865公开的“组合防震床”,它是一个组合封闭箱体,地震时人员在箱体内得到保护,其不足之处是,这种封闭式的箱体,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它靠内周镶有金属片的控制器控制防震,防震的灵敏度低,唐山大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震前,地下水位、土地电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用检测地下水位,土地电等的方法是分析预报地震较好的方法之一,为此人们渴望有利用地下水位变化来防震的工具出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控制器与地动仪相连接,床头与床板折叶连接,通过水位变化触发地动仪,控制器控制床头、床板落下,控制灵敏,防震效果好的防震床。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床板、床头、支撑杆、控制器、地动仪构成。床头与床板折叶连接,床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地动仪置于地面上,其结构要点是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其中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C1、C2相连,电容C2与三极管BG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BG的基极与地动仪相连,中间放大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ZJ、继电器J相串联与延时电路相连,报警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相串联与开关相连,地震跳闸电路的牵引电磁铁QT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相串联;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回路上;床头上安装有保险锁,保险锁通过连线与撞块相连,撞块与床架相连。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滑轮相连,滑轮安装在床脚上,滑轮的另一端与拉簧相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逆变器与控制器相连。床头为两折,通过折叶弹簧连接,它的正面安装有弹簧,拉簧与牵引电磁铁QT相连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床头与床板折叶连接床头上的锁与撞块相连,一有震情床板落下撞块即将锁打开,床头盖在床板上。2、防震灵敏度高。地动仪与控制器相连接,有震情时,地动仪动作带动控制器的牵引电磁铁吸合跳闸,达到专利技术目的。3、使用方便,制造容易,具有广泛的实用性。附图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器电原理图。本技术由床板、床头、床架、支撑杆、地动仪、控制器构成。床板(3)与床头(2)用折叶(14)连接,床头(2)为两折,两折床头(2)用弹簧折叶(16)连接,床头(2)的正面安装有弹簧(15)它的作用是防震保护。床头(2)上安装有锁(1),锁(1)通过连线(13)与撞块(11)相连,撞块(11)置于床板(3)的下面。床板(3)架于床架(12)上,床板(3)的中部设有两条支撑杆(10),支撑杆(10)的下端与滑轮链(8)连接,滑轮(4)安装在床脚上,滑轮链(8)的另一端与拉簧(5)相连,拉簧(5)与牵引电磁铁QT相连。为了达到防震的目的,本技术设置了地动仪(9),控制器控制器置于配电箱(6)内。地动仪(9)是由市场上购买的水位地动仪,放置在地面上,不与床接触。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C1、C2相连。输入端与变压器相连。电容C2与二极管D1、三极管BG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BG的基极与地动仪(9)相连。中间放大电路由中间继电器ZJ,时间继电器SJ,继电器J组成,继电器J与时间继电器SJ、中间继电器ZJ相串联与延时电路相连。延时电路由时间继电器SJ、中间继电器Z1相串联与延时电路相连。延时电路由时间继电器SJ1中间继电器ZJ1组成。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1相串联。报警电路由电铃DL、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组成,电铃DL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相串联与开关相连。地震跳闸电路由牵引电磁铁QT、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组成,牵引电磁铁QT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相串联。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回路上。本技术的电源采用逆变器(7),逆变器(7)置于床板(3)的下面。床内照明电路由开关K,行程开关XK,灯泡XD组成,三者相串联连接在回路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以地动仪为核心,带动电路及床板动作。合上电源开关,继电器J通过变压器DT工作。当水位发生变化时,地动仪动作,继电器J得电,继电器J的常开触头J闭合经过时间继电器常闭触点SJ使中间继电器ZJ得电,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1闭合。时间继电器SJ2作延时,延时至设定时间时,切断中间继电器ZJ,使其停止工作。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ZJ2闭合。电铃DL发声报警,QA为手动报警,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3闭合,拉簧(5)在牵引电磁铁QT的带动下,拉滑轮(4),滑轮(4)将支撑杆(10)按倒,床板(3)落到地面上,砸倒撞块(11),撞块(11)的连线(13)将锁(1)打开,两折的床头(2),被自动打开,盖在床架(12)上,躺在床板(3)上的人安全地保护在床板(3)上。权利要求1.一种防震床,由床板、床头、支撑杆、控制器、地动仪构成,床头与床板折叶连接,床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地动仪置于地面上与控制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a、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其中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C1、C2相连,电容C2与三极管BG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BG的基极与地动仪相连,中间放大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ZJ、继电器J相串联与延时电路相连,报警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相串联与开关相连,地震跳闸电路的牵引电磁铁QT与中间继电器常压触点ZJ3相串联;b、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回路上;c、床头上安装有保险锁,保险锁通过连线与撞块相连,撞块与床架相连;d、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滑轮相连,滑轮安装在床脚上,滑轮的另一端与拉簧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逆变器与控制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床头为两折通过弹簧折叶连接,它正面安装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拉簧与牵引电磁铁QT相连接。专利摘要一种防震床,由床板、床头、支撑杆、控制器、地动仪构成。它的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其中桥式整流电路通过电容C文档编号A47C17/86GK2305110SQ9722010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28日专利技术者田志强 申请人:田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床,由床板、床头、支撑杆、控制器、地动仪构成,床头与床板折叶连接,床板通过支撑杆支撑,地动仪置于地面上与控制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a、控制器由整流电路、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床内照明电路组成,其中桥式整 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容C↓[1]、C↓[2]相连,电容C↓[2]与三极管BG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BG的基极与地动仪相连,中间放大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ZJ、继电器J相串联与延时电路相连,报警电路的时间继电器SJ与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ZJ↓[2]相串联与开关相连,地震跳闸电路的牵引电磁铁QT与中间继电器常压触点ZJ↓[3]相串联;b、中间放大电路、延时电路、报警电路、地震跳闸电路分别并联在电源回路上;c、床头上安装有保险锁,保险锁通过连线与撞块相连,撞块与床架相连 ;d、支撑杆的下端分别与滑轮相连,滑轮安装在床脚上,滑轮的另一端与拉簧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田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