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2204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06
一种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1)、循环轨道(2)、移动支架及驱动器,框架体(1)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循环轨道(2)设于前述框架体(1)顶部并首尾相接设置;移动支架(3),能滑动地设于前述循环轨道(2)上,并能依次经过前述的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所述移动支架(3)的下端能供纤维膜丝挂设。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中空纤维膜后处理方法。通过移动支架能在循环轨道上完成自动循环移动,依次经过各个步骤处理,省去了人工搬移的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Continuous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hollow fiber membrane post-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空纤维膜后续处理,本专利技术中的中空纤维膜可用于水质净化处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利用该生产装置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中空纤维膜(如纳滤膜、反渗透膜等)喷丝及拉伸后,一般需要进行至少两道清洗,第一道是纯水或无离子水漂洗,第二道是有甘油清洗,清洗完毕后,还需要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后才能完成最后滤芯组件的组装。目前工艺中第一道漂洗、第二道甘油清洗及烘干,均是分开独立完成,中间还需要人工搬运和移动,存在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无法把控及劳动强度大的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的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的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纯水淋洗区、甘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体(1),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前述纯水淋洗区外周形成有第一罩体(11)并底部形成纯水槽(111),前述甘油淋洗区外周形成有第二罩体(12)并底部形成甘油槽(121),前述烘干区的外周形成有第三罩体(13),前述第三罩体(13)上设有加热管(131);/n循环轨道(2),设于前述框架体(1)顶部并首尾相接设置;/n移动支架(3),能滑动地设于前述循环轨道(2)上,并能依次经过前述的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所述移动支架(3)的下端能供纤维膜丝挂设;/n驱动器,设于前述框架体(1)上并能驱动前述的移动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体(1),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前述纯水淋洗区外周形成有第一罩体(11)并底部形成纯水槽(111),前述甘油淋洗区外周形成有第二罩体(12)并底部形成甘油槽(121),前述烘干区的外周形成有第三罩体(13),前述第三罩体(13)上设有加热管(131);
循环轨道(2),设于前述框架体(1)顶部并首尾相接设置;
移动支架(3),能滑动地设于前述循环轨道(2)上,并能依次经过前述的纯水淋洗区甘油淋洗区及烘干区,所述移动支架(3)的下端能供纤维膜丝挂设;
驱动器,设于前述框架体(1)上并能驱动前述的移动支架(3)沿着循环轨道(2)滑行;
第一喷淋管(71),设于前述纯水淋洗区内并底端与前述的纯水槽(111)相通,顶端设有第一喷头或第一喷水孔;
第一循环泵(711),与前述的第一喷淋管(71)连通并能提供动力;
第二喷淋管(72),设于前述甘油淋洗区内并底端与前述的甘油槽(121)相通,顶端设有第二喷头或第二喷水孔;以及
第二循环泵(721),与前述的第二喷淋管(72)连通并能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区的顶部设有能送风的风机(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纤维膜后处理连续化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澄峰王彪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