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161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该技术方案以多通道移液枪的结构为依托,设计了多根管体联排式的取样结构。具体来看,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塑料材质的管体容纳生化底物,下端连接针头用于吸取待测菌液,在管体侧壁上分别设标签和阴、阳性色卡,从而可更加直观的比对显色结果;这种取样结构省去了单根生化管多次重复取样的繁琐操作,而且可保证各管取样量相等,便于结果的横向比对。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为管体设计了配套的密封套及密封条,将管体容纳于密封套的槽体中,可对管体下端及针头起到相对的封闭效果,避免粘有菌液的外壁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显著改善微生物鉴定实验的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A micro biochemical tube for microbial ident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实验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
技术介绍
生化微量管是细菌鉴定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试验耗材,在基层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以及医学院校的微生物检验课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由于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因此在代谢过程中对底物的分解能力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基于这种原理,将容纳有生化底物及显色成分的生化微量管用于微生物培养,可根据培养物的显色结果来实现微生物鉴别。常规的微量生化管为单根的封闭式玻璃管结构,由于在微生物鉴别实验中,接种环节需要严格避免杂菌污染,因此每接种一根都要事先用沙轮将密闭的玻璃管割开,拗断备用,然后接种针过火焰灭菌、冷却试温、挑取微生物,并将拗断的生化微量管的管口过火焰灭菌,然后将挑取微生物的接种针在微量生化管的内壁反复研磨,以上操作完毕还要再次将微量生化管的管口和接种针过火焰灭菌,如此反复数十次才完成一组实验操作,效率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在充分避免杂菌混入的基础上实现多根微量生化管的同时接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尽量降低样品与空气、样品与操作人员的接触机会,从而避免微生物对环境及操作人员造成侵害。此外,目前常规微量生化管在使用过程中,接种的菌量是随机的,不易量化,容易造成实验结果差异性较大。而且,每根拗断使用的微量生化管呈开放状态,很容易使混有菌液的生化底物溢出造成污染,且这些零乱放置的微量生化管在记录试验结果时还需要重新按顺利整理摆放,然后将微量生化管的显色结果与说明书中比对,再将生化结果转化为数值编码通过编码检索出鉴定结果,整个操作过程比较繁琐,不够安全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微量生化管难以在保证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实现多根同时接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在接种环节中,当微量生化管针头外壁与样品接触后,由于其暴露在空气中,因而对环境及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侵害风险。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微量生化管在使用过程中,接种的菌量难以量化。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微量生化管的检测结果需要翻看说明书查找确定,不够直观。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包括管体,下锥面,针头,斜面,标签,阳性色卡,阴性色卡,生化底物,密封套,槽体,上锥面,针通道,密封条,移液枪,连接片,其中,在管体的下端具有下锥面,在管体的下端连接有针头,所述针头的下端具有斜面,在管体的侧壁上端贴附有标签(用于标记试验项目),在管体的侧壁中部分别贴附有阳性色卡和阴性色卡,在管体中容纳有生化底物;密封套的上端开设有若干槽体,在槽体中具有上锥面,所述上锥面与所述下锥面相配合,槽体与管体的下端相配合(上述两种配合关系共同起到固定作用),在密封套中、位于槽体下端的位置开设有针通道,在密封套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封闭针通道的下端,管体的上端插接在移液枪的端口处,所述管体有若干个,所述若干管体并排排列,相邻的管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作为优选,还包括菌液槽,在菌液槽中盛装有菌液,针头的下端浸没于所述菌液中。作为优选,所述管体的下端插接在槽体中,针头插接在针通道中,斜面楔入密封条中。作为优选,所述密封条的材质为橡胶或泡沫塑料。作为优选,在管体的上端口处套接有密封帽。作为优选,管体上端口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型、六边型、正方型或长方型。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管体为塑料材质,管体作为菌液与生化底物的混合场所,在其中完成显色过程;管体的下锥面与密封条的槽体的上锥面相契合,用于使管体稳定的插接于槽体中,同时,这种锥面结构可起到引导插入的作用;管体下端的针头用于吸取待测菌液;斜面更加便于针头楔入密封条;标签用于标记试验项目;阳性色卡和阴性色卡便于直观的比较显色结果;生化底物为菌种鉴别实验中用到的常规试剂,具体类别及用量可根据微生物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加以确定,生化底物一般呈固态,由于针头直径极小,因此固态的生化底物不会从针头下漏;密封套用于对管体及针头下部接触菌液的位置加以封闭,从而尽量避免其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侵害;在密封套的具体结构中,槽体用于供管体插接固定;密封套的槽体的上锥面与管体的下锥面契合,在插入时起到引导作用;针通道用于将针头容纳、封闭于其中;密封条为橡胶或泡沫塑料材质,用于封闭针通道及针头,密封条可与密封套固定连接,也可设置为分体式结构;移液枪用于为吸取菌液提供动力;菌液槽用于盛装待测菌液,以供一组管体并排浸入其中,吸取菌液。管体上端的密封帽可以是任何起到密封作用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塑封膜、塑料端盖等。在使用时,先将管体上端的密封帽启封,将管体的上端口连接在移液枪上,将针头浸没于菌液槽中,利用移液枪吸取菌液;菌液被吸入管体后,将管体并排的插接在密封套的槽体中,使针头容纳于针通道中,并保持斜面插接在密封条中;将移液枪与联排的管体分离,重新利用密封帽将管体上端封闭,而后静置反应;在管体中,菌液与生化底物混合,显色,根据显色情况与色卡进行比对,得到鉴定结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该技术方案以多通道移液枪的结构为依托,设计了多根管体联排式的取样结构。具体来看,本专利技术以塑料材质的管体容纳生化底物,下端连接针头用于吸取待测菌液,在管体侧壁上分别设标签和阴、阳性色卡,从而可更加直观的比对显色结果;这种取样结构省去了单根生化管多次重复取样的繁琐操作,而且可保证各管取样量相等,便于结果的横向比对。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为管体设计了配套的密封套及密封条,将管体容纳于密封套的槽体中,可对管体下端及针头起到相对的封闭效果,避免粘有菌液的针头外壁暴露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应用本专利技术,可显著改善微生物鉴定实验的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管体及针头插接在密封套中的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管体及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菌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管体及针头安装于移液枪的状态图;图中:1、管体2、下锥面3、针头4、斜面5、标签6、阳性色卡7、阴性色卡8、生化底物9、密封套10、槽体11、上锥面12、针通道13、密封条14、移液枪15、菌液槽16、连接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如图2、图3、图5所示,包括管体1,下锥面2,针头3,斜面4,标签5,阳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下锥面(2),针头(3),斜面(4),标签(5),阳性色卡(6),阴性色卡(7),生化底物(8),密封套(9),槽体(10),上锥面(11),针通道(12),密封条(13),移液枪(14),连接片(16),其中,在管体(1)的下端具有下锥面(2),在管体(1)的下端连接有针头(3),所述针头(3)的下端具有斜面(4),在管体(1)的侧壁上端贴附有标签(5),在管体(1)的侧壁中部分别贴附有阳性色卡(6)和阴性色卡(7),在管体(1)中容纳有生化底物(8);密封套(9)的上端开设有若干槽体(10),在槽体(10)中具有上锥面(11),所述上锥面(11)与所述下锥面(2)相配合,槽体(10)与管体(1)的下端相配合,在密封套(9)中、位于槽体(10)下端的位置开设有针通道(12),在密封套(9)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条(13),所述密封条(13)封闭针通道(12)的下端,管体(1)的上端插接在移液枪(14)的端口处,所述管体(1)有若干个,所述若干管体(1)并排排列,相邻的管体(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片(16)。/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3 CN 201910433495X1.一种联排针管式微生物鉴定微量生化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下锥面(2),针头(3),斜面(4),标签(5),阳性色卡(6),阴性色卡(7),生化底物(8),密封套(9),槽体(10),上锥面(11),针通道(12),密封条(13),移液枪(14),连接片(16),其中,在管体(1)的下端具有下锥面(2),在管体(1)的下端连接有针头(3),所述针头(3)的下端具有斜面(4),在管体(1)的侧壁上端贴附有标签(5),在管体(1)的侧壁中部分别贴附有阳性色卡(6)和阴性色卡(7),在管体(1)中容纳有生化底物(8);密封套(9)的上端开设有若干槽体(10),在槽体(10)中具有上锥面(11),所述上锥面(11)与所述下锥面(2)相配合,槽体(10)与管体(1)的下端相配合,在密封套(9)中、位于槽体(10)下端的位置开设有针通道(12),在密封套(9)的下端连接有密封条(13),所述密封条(13)封闭针通道(12)的下端,管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荔丰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