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ARK 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205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ARK 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将连接销插在连接套管内并通过第一猪尾销进行锁紧固定,构成吊装吊环;通过第二猪尾销将吊装吊环的连接套管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相固定;将吊车吊钩与吊装吊环的眼板相连,然后启动吊车,起吊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吊装吊环与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进行固定,无需焊接、打磨,采用猪尾防脱销进行固定,施工非常便捷。

A hoisting method for the installation platform module of mark \u2162 enclosur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建造
,尤其涉及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MARKⅢ型围护系统的LNG船舶以及LNG燃料舱建造过程中需使用一种围护系统安装平台,通常将围护系统安装平台划分成若干个小模块进行预安装,模块安装好后再按顺序吊装进LNG舱搭载,以往在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吊装时主要利用如下方法进行:方法1:在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上焊接常规吊环,吊环在模块搭载完成后再进行拆除。方法2:采用吊带或者钢丝绳直接和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进行连接固定,通常需要在模块上设置很多吊点,绑扎通常不规范。现有技术中没有专用的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吊装装置,且现有模块吊装方法具有如下不足:第一、在围护系统安装平台上进行吊环的安装以及拆除均需要明火作业,易造成围护系统安装平台上附近区域胶合板的损坏,且焊接和拆除易损坏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本身结构,影响其强度。第二、焊接安装吊环或使用吊带、钢丝绳直接吊装需要额外设置较多加强来减少吊装产生的变形,不利于模块精度控制。第三、装焊吊环及绑扎吊带/钢丝绳操作步骤多、繁琐,施工效率较慢,对模块的吊装搭载周期有较大影响,不利于后续模块搭载、组装的快速推进。第四、现有吊装方式安全系数不高,吊环安装、吊带/钢丝绑扎后检查困难,容易存在安全隐患。正是基于以上几个原因,所以进行了一种用于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吊装的装配式吊环的研究,尝试通过装配式吊环来提高围护系统模块吊装的的便利性,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解决了以往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吊装时吊环装焊难度大、易损坏平台本体、不利于控制平台变形、施工效率慢、安全性不高的问题。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通过吊装吊环进行吊装,所述吊装吊环包括保距主板、连接套管和连接销,所述保距主板上固定有眼板和拉手;所述吊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S2,将连接销插在连接套管内并通过第一猪尾销进行锁紧固定,构成吊装吊环;S3,通过第二猪尾销将吊装吊环的连接套管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相固定;S4,将吊车吊钩与吊装吊环的眼板相连,然后启动吊车,起吊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的具体步骤为:S11,将第一挡板套在连接套管上,第一挡板与连接套管之间采用单面焊接;S12,将连接套管插在保距主板上,使第一挡板的无焊脚的侧面与保距主板接触;S13,从保距主板的另一侧将第二挡板套在连接套管上,第二挡板与连接套管之间采用单面焊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的无焊脚的下端面与保距主板之间保持1mm-3mm的间隙,第二挡板的无焊脚的上端面与保距主板之间保持1mm-3mm的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二猪尾销与保距主板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所述连接套管为内中空管状结构,连接套管上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连接销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接销与保距主板或拉手之间连接有第二链条。优选地,立柱上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连接销通过同时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一插孔的第一猪尾销固定在连接套筒内,连接套筒套在固定销的外侧,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二插孔和第三固定孔的第二猪尾销与固定销锁紧固定。优选地,立柱上没有设固定销,立柱上设有第四固定孔,连接销通过同时穿过第一固定孔和第二插孔的第一猪尾销固定在连接套筒内且其下端从连接套筒内伸出,连接销的下端插在立柱内,并通过同时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的第二猪尾销与立柱锁紧固定。优选地,所述第一猪尾销和第二猪尾销的结构相同,包括水平设置的折线段、连接在折线段端部的第一弧线段、连接在第一弧线段端部的第二弧线段。优选地,所述折线段为L形,第二弧线段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眼板垂直固定在保距主板上端面的中心,眼板与保距主板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5°。优选地,所述连接销的插入端呈锥形,连接销的外径比连接套管的内径小2mm-4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吊装吊环与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进行固定,无需焊接、打磨,采用猪尾防脱销进行固定,施工非常便捷。2、本专利技术采用保距主板可以保证与围护系统安装平台的立柱相匹配,形成一体框架,无需设置额外的加强,强度较高且控制变形的效果较好。3、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吊环的焊接、拆除所产生的明火作业,不会对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本体、胶合板造成损坏。4、本专利技术安装简单,安装好后便于检查是否固定到位,对于未安装好的一目了然,且复位容易,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吊装吊环的俯视图。图2是吊装吊环的正视图。图3是连接套管在保距主板上的安装图。图4是眼板的安装图。图5是连接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上带有固定销时的吊装吊环的使用状态图。图7是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上不带固定销时的吊装吊环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的含义为:1为保距主板;2为眼板;3为连接套管,311为第一插孔,312为第二插孔,32为第一挡板,33为第二挡板;4为拉手;5为连接销,51为第一固定孔,52为第二固定孔;6为第一猪尾销,61为折线段,62为第一弧线段,63为第二弧线段;7为第二猪尾销;8为第一链条;9为第二链条;A为立柱,A1为固定销,A11为第三固定孔,A12为第四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通过吊装吊环进行吊装,所述吊装吊环包括保距主板、连接套管和连接销,所述保距主板上固定有眼板和拉手;/n所述吊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nS2,将连接销插在连接套管内并通过第一猪尾销进行锁紧固定,构成吊装吊环;/nS3,通过第二猪尾销将吊装吊环的连接套管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相固定;/nS4,将吊车吊钩与吊装吊环的眼板相连,然后启动吊车,起吊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通过吊装吊环进行吊装,所述吊装吊环包括保距主板、连接套管和连接销,所述保距主板上固定有眼板和拉手;
所述吊装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
S2,将连接销插在连接套管内并通过第一猪尾销进行锁紧固定,构成吊装吊环;
S3,通过第二猪尾销将吊装吊环的连接套管与所述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立柱相固定;
S4,将吊车吊钩与吊装吊环的眼板相连,然后启动吊车,起吊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将连接套管安装在保距主板上的具体步骤为:
S11,将第一挡板套在连接套管上,第一挡板与连接套管之间采用单面焊接;
S12,将连接套管插在保距主板上,使第一挡板的无焊脚的侧面与保距主板接触;
S13,从保距主板的另一侧将第二挡板套在连接套管上,第二挡板与连接套管之间采用单面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无焊脚的下端面与保距主板之间保持1mm-3mm的间隙,第二挡板的无焊脚的上端面与保距主板之间保持1mm-3mm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ARKⅢ型围护系统安装平台模块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猪尾销与保距主板之间连接有第一链条;
所述连接套管为内中空管状结构,连接套管上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
所述连接销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伟钱振华王春波陈怡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