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998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后视镜框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及安装于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拨杆与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拨杆开设有供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滑槽上的任一一位置至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及滑柱呈平行设置,第一枢轴与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第二枢轴与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第一枢轴与滑柱的连线及第二枢轴与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在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汽车已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代步工具之一,而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人员观察后方情况的重要部件。按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后视镜,分为流媒体后视镜及传统后视镜。由于流媒体后视镜具有流媒体模式和普通后视镜模式,集成了多种功能,故有逐渐取代传统后视镜的趋势。现有的流媒体后视镜通过拨动拨杆以在流媒体模式与普通后视镜模式之间切换。而传统的流媒体后视镜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在握住镜体调整镜子角度时,直接影响到拨杆,使得拨杆受力而跳动,从而导致用户无意中切换模式,这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因此,急需要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的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的后视镜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的流媒体后视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框架包括用于与后视镜壳体安装的第一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的第二座体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拨杆开设有供所述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任一位置至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及所述滑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较佳地,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8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或者,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较佳地,所述第一座体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座体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座体具有镂空结构,所述拨杆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所述拨杆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座体。较佳地,所述第一枢轴及所述第二枢轴穿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柱穿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较佳地,所述第一座体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拨杆穿出的穿孔。较佳地,所述拨杆包括轴体、分别设于所述轴体两侧的凸轮及与所述轴体一体成型的操作杆,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凸轮上,所述轴体沿轴向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枢轴穿置的穿置孔。较佳地,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轴体呈相交设置。较佳地,所述轴体上还开设有容置槽。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框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拨杆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座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恒具有张紧所述拨杆的趋势。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第一座体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弹性件做弹性变形运动的避让孔。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簧片及与所述簧片连接的簧条,所述簧片位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所述簧条位于所述镂空结构内。较佳地,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的两侧具有视窗孔,所述视窗孔与所述滑柱及所述滑槽呈相对设置。较佳地,所述第一座体的四周设有安装孔。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框架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第一座体面向所述后视镜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微动开关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二座体接触。较佳地,所述第二座体面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具有第一万向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流媒体后视镜包括后视镜壳体、安装架及上述的后视镜框架,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后视镜壳体安装,所述第二座体与所述安装架安装。所述曲柄套筒内还具有第二弹性件。较佳地,本专利技术的流媒体后视镜还包括曲柄套筒,所述曲柄套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连接,所述曲柄套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较佳地,所述安装架具有第二万向球,所述第二万向球套于所述曲柄套筒的第二端内。较佳地,所述曲柄套筒内还具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及所述安装架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框架借助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故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可相对枢转;又由于拨杆与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故拨杆与第一座体的第二端可相对枢转;由于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拨杆开设有供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滑槽上的每一位置与第二枢轴的距离呈越来越远的设置,故当人手拨动拨杆时,拨杆绕第二枢轴转动时,从而带动滑槽随着拨杆转动,以使所述滑柱相对所述滑槽滑动,由于第二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即第二座体相对固定,从而使第一座体相对第二座体枢转,从而使得后视镜的镜体在切换模式时具有一定的变化角度;当流媒体后视镜处于普通后视镜模式或者流媒体后视镜模式时,扳动镜体,即扳动第一座体时,由于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及滑柱呈平行设置,第一枢轴与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第二枢轴与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第一枢轴与滑柱的连线及第二枢轴与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故作用于第二枢轴上的力的方向在第二轴体与滑柱之间的连线上,根据力矩公式M=F*L(M——转动力矩,F——力,L——力臂),以滑柱为原点,当夹角为90°时,力的方向经过原点,即力臂为0,则力矩为0,即用户不能扳动拨杆,当夹角为80°或100°时,此时具有力臂,但力臂很小,则使得用户使出很大的力才能拨动拨杆,从而防止拨杆拨动。当夹角越接近90°时,力臂越接近0,则越不容易产生使得拨杆转动的力矩。故本专利技术的后视镜框架在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同理地,本专利技术的流媒体后视镜,由于具有上述后视镜框架,故具有同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流媒体后视镜的隐藏后视镜壳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流媒体后视镜的隐藏后视镜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流媒体后视镜的后视镜壳体后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A-A剖切线剖切后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之滑柱处于第一极限位置的半剖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之滑柱处于第二极限位置的半剖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从第一座体看向第二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从第二座体看向第一座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隐藏第一座体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后视镜框架之拨杆的立体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后视镜壳体安装的第一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的第二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拨杆开设有供所述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任一位置至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及所述滑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后视镜壳体安装的第一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的第二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拨杆开设有供所述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任一位置至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及所述滑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8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或者,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座体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座体具有镂空结构,所述拨杆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所述拨杆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及所述第二枢轴穿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柱穿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拨杆穿出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包括轴体、分别设于所述轴体两侧的凸轮及与所述轴体一体成型的操作杆,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凸轮上,所述轴体沿轴向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枢轴穿置的穿置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平韩财学王乙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