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文的进步,汽车已成为人们常见的一种代步工具之一,而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人员观察后方情况的重要部件。按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后视镜,分为流媒体后视镜及传统后视镜。由于流媒体后视镜具有流媒体模式和普通后视镜模式,集成了多种功能,故有逐渐取代传统后视镜的趋势。现有的流媒体后视镜通过拨动拨杆以在流媒体模式与普通后视镜模式之间切换。而传统的流媒体后视镜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在握住镜体调整镜子角度时,直接影响到拨杆,使得拨杆受力而跳动,从而导致用户无意中切换模式,这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因此,急需要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的流媒体后视镜及其后视镜框架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换模式的后视镜框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镜体时能够防止拨杆跳动以避免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后视镜壳体安装的第一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的第二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拨杆开设有供所述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任一位置至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及所述滑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后视镜壳体安装的第一座体、用于与安装架安装的第二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座体与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拨杆,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枢轴枢接,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座体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枢轴枢接,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二端设有滑柱,所述拨杆开设有供所述滑柱穿置并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任一位置至所述第二枢轴的距离均不同,所述第一枢轴、所述第二枢轴及所述滑柱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上一下的间隔开,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呈一左一右的间隔开,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相交且二者之间的夹角范围是8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及第二极限位置,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8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或者,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当所述滑柱位于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及所述第二枢轴与所述滑柱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座体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座体具有镂空结构,所述拨杆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所述拨杆部分伸出于所述第一座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及所述第二枢轴穿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滑柱穿置于所述镂空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拨杆穿出的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包括轴体、分别设于所述轴体两侧的凸轮及与所述轴体一体成型的操作杆,所述滑槽设于所述凸轮上,所述轴体沿轴向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枢轴穿置的穿置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视镜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与所述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平,韩财学,王乙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远峰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