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243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底盖、主体、中心分火器底盘、外圈火分火器、分火器大盖、中心分火器和分火器小盖,其特征在于:底盖固定在主体底面,中心分火器底盘固定于外圈火分火器底下,外圈火分火器置于主体上,中心分火器置于中心分火器底盘中央,分火器大盖和分火器小盖分别置于外圈火分火器和中心分火器上,主体上设有分别带大、小喷嘴的大、小燃气入口,小喷嘴向上正对从中心分火器底盘中央露出的中心分火器下开口,底盖及主体上各有半槽,组成完整的一个文丘里管及其延伸的两个供气腔,文丘里管呈径向布置,其入气端正对大喷嘴,末端连接呈周向对称布置的两供气腔,两供气腔末端分别设有出气柱,外圈火分火器底部带有两进气柱分别与出气柱对接导通并使外圈火分火器架空在主体上,中心分火器底盘介于外圈火分火器与主体之间,形成处于下方的、中心分火器的一次空气供应空间以及位于上方的、外圈火与中心火之间的二次空气供应空间。(*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尤其是一种适于家用的嵌入式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公知的燃气灶均需设置一个或多个燃烧器。每个燃烧器由喷嘴供给燃气混合气,家用燃气灶上的燃气燃烧器设置一个或两个喷嘴,形成中心火及外圈火,环形的外圈火设置向外及向内的火孔(槽),与中心火一起,外观上可见三圈以上的火焰。燃烧器结构中,引射混合管的形状尺寸、喷嘴孔中心对引射管中心的装配精度、喷嘴孔直径大小等都是影响燃烧效果的主要因素,一般的燃烧器多数采用砂型铸造的铸铁件,火孔设置在其上的火孔盖上,而喷嘴则设置在燃气灶本体的底盘上,不论在制造精度及装配精度上,不能完全满足燃烧稳定性、燃烧性能等等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稳定的燃气灶的燃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底盖、主体、中心分火器底盘、外圈火分火器、分火器大盖、中心分火器和分火器小盖,其特征在于底盖固定在主体底面,中心分火器底盘固定于外圈火分火器底下,外圈火分火器置于主体上,中心分火器置于中心分火器底盘中央,分火器大盖和分火器小盖分别置于外圈火分火器和中心分火器上,主体上设有分别带大、小喷嘴的大、小燃气入口,小喷嘴向上正对从中心分火器底盘中央露出的中心分火器下开口,底盖及主体上各有半槽,组成完整的一个文丘里管及其延伸的两个供气腔,文丘里管呈径向布置,其入气端正对大喷嘴,末端连接呈周向对称布置的两供气腔,两供气腔末端分别设有出气柱,外圈火分火器底部带有两进气柱分别与出气柱对接导通并使外圈火分火器架空在主体上,中心分火器底盘介于外圈火分火器与主体之间,形成处于下方的、中心分火器的一次空气供应空间以及位于上方的、外圈火与中心火之间的二次空气供应空间。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作进一步改进。主体上成形有处于文丘里管入气端与大喷嘴之间的扇形空间。主体上、大、小燃气入口之间设有连接通道。底盖、主体、外圈火分火器和中心分火器是铝压铸件或黄铜热模锻件。外圈火分火器为开口环,截面呈U形,其顶面和侧面设有深浅不一的槽及钻孔。外圈火分火器的环形腔被两传火通道分割为两部分。中心分火器底盘用金属薄板冲压而成,中间拉伸有一个与中心分火器配合的带孔的凸台,两边具有可供出气柱通过的扇形缺口,外围拉伸有四个可供与外圈火分火器配合的带螺钉过孔的凸台。中心分火器为圆筒形,顶面设有深浅不一的槽。分火器大盖和分火器小盖由钢件模压成形且表面抛光并搪瓷。中心分火器和中心分火器底盘连接成一体。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以压铸、冲压、热模锻等工艺方法制造零件,保证了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喷嘴直接安装在燃烧器主体上,保证装配精度。这样,燃气燃烧器对燃烧稳定性、燃烧性能均能满足。在现代制造工艺水平上,成本也有所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轴测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解轴线方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底盖1、主体2组合后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仰视图;图5是大、小燃气入口横向贯通工艺孔通道L的局部平面剖切示意图;图6是底盖1的俯视图;图7是图3的右视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外圈火分火器4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11是图10的X-X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Z-Z剖视图;图13是图10的仰视图;图14是中心分火器6、中心分火器底盘3和分火器小盖7的组合后的剖视图;图15是底盖1、主体2、外圈火分火器4、分火器大盖5组合后的剖视图(有两剖面);图16是主体2、中心分火器底盘3、外圈火分火器4、中心分火器6组合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2,一种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底盖1、主体2、中心分火器底盘3、外圈火分火器4、分火器大盖5、中心分火器6、分火器小盖7,在图2上还有在大喷嘴8、小喷嘴9。本技术特有的中心分火器底盘3用不锈钢薄板冲压而成,中间拉伸有一个与中心分火器6配合的带孔的凸台31,两边具有可供出气柱通过的扇形缺口32,外围拉伸有四个可供与外圈火分火器4配合的带螺钉过孔的凸台33。参照图3-8,底盖1固定在主体2底面,底盖1及主体2通过铆接的方法接合在一起,接合面上衬以密封垫片(未示出),底盖1及主体2铆合后,底盖1及主体2上各有半槽,组成完整的一个文丘里管G1及其延伸的两个供气腔G2,文丘里管呈径向布置,末端连接呈周向对称布置的两供气腔,其平面形状呈形,在主体2上安装有大喷嘴8及小喷嘴9。大喷嘴8出口处及文丘里管G1管口前,有一个扇形的空间A,燃气从大喷嘴出冲入文丘里管中,空间A的空气形成负压被引射入供气腔中而成为燃气空气混合气,空间A亦作为安装大喷嘴时所使用的活动空间。主体2上设置有大、小喷嘴的大、小燃气入口M、N分别供给大、小喷嘴燃气,最后给外圈火分火器4及中心分火器6供给燃气空气混合气进行燃烧,此时由于燃控制阀的作用,可以独立控制外圈火分火器4的开关;如果打通大、小燃气入口M、N之间的连接通道L而堵塞小燃气入口N时,由大燃气入口M进的燃气由L旁通至小喷嘴,大小火同时开关而不会分别控制。参照图8,主体2上设有出气柱21,出气柱具有与供气腔G2连通的垂直通道G3,也可见到空间A、大小喷嘴8、9。参照图9-13,外圈火分火器4为开口的环,基本截面形状为U形,见图11的右半部分。它设置有两个进气柱41,进气柱具有垂直通道G4,与主体2的燃气空气混合气输送腔G1、G2、G3相通;从G4通道中输送来的混合气进入环形腔G5中,并由盖5(见图15)所封闭。外圈火分火器4的内外壁的顶面和侧面设有深浅不一的槽和小孔,盖5将腔G5封闭后,混合气由之排出,点燃后形成两环火焰,G5腔末端设置侧壁将之分隔为两部分并形成两传火通道H,当盖5封闭后由侧壁上的浅槽K供燃气,点燃后在H腔内有微燃的火焰;当外圈火火焰熄后重燃,中心分火器6上的火焰便点燃H腔并传至全部外环火焰上。外圈火分火器4由铝压铸件制造,由于使用时温度很高,采用黄铜热模锻件更为适合。参照图14,中心火分火器6为圆筒形,其顶面设置深浅不一的多个槽,中部设置直管通道E作为燃气空气混合腔,由铝压铸件制造,采用黄铜热模锻件更为适合。参照图15,在断裂线左侧的剖面图与本图其他剖面不在同一平面上,但已明确表示了文丘里管G1及供气腔G2、垂直通道G3、G4、环形腔G5间的连通状态。图中也示出了传火通道H及浅槽K。参照图16,并结合图15,燃气空气混合气由G1、G2、G3、G4、G5所组成通道供应外圈火分火器4,由E腔垂直通道供应中心分火器6。图16再把中心分火器6的一次空气供应路径B,外环火与中心火之间的二次空气供应路径T2显示,整个燃烧系统的燃气、空气流动等需求就更清楚了。中心分火器底盘3固定于外圈火分火器4底下,外圈火分火器4置于主体2上,中心分火器6置于中心分火器底盘3中央(又如图14),分火器大盖和分火器小盖分别置于外圈火分火器和中心分火器上(如图14、15),小喷嘴9向上正对从中心分火器底盘3中央露出的中心分火器6下开口,外圈火分火器4底部的两进气柱分别与出气柱对接导通并使外圈火分火器4架空在主体2上,中心分火器底盘3介于外圈火分火器4与主体2之间,形成处于下方的、中心分火器的一次空气供应空间(即路径B所过之处)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全张煜桢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市得力燃具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