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变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46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永磁变频电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驱动变频模块设置在电机壳体上、风扇不能对驱动变频器进行散热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所述后端盖的外侧轴向设置驱动变频模块,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散热孔,用于对所述电机外壳内各部件送风散热及对所述驱动变频模块送风散热。其效果:电机的线圈、风扇、驱动变频模块依次形成轴向设置,风扇设置在电机主体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中间位置,风扇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同时向两侧吹风,既对电机主体部件进行散热,又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Permanent magnet variable frequency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永磁变频电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用永磁变频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整体性好、方便快速拆装维修的泵用永磁变频电机。
技术介绍
现有水泵市场的永磁变频和带变频功能的异步电机的驱动器和电机的连接方式为径向装配方式,都是采用单独的电机配上一个驱动模块或者背负式的变频器(即驱动变频模块)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永磁变频电机或者带变频功能的异步电机。而这种电机上设置的风扇为轴向设置,即电机的转轴用于驱动风扇,风扇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重合,风扇用于对电机壳体内的各部件进行散热。驱动变频模块设置在电机壳体的侧向,风扇不能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影响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而且这种变频电机还存在其他不足之处:整体性较差,体积较大,当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拆卸装配较繁琐,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永磁变频电机,电机的线圈、风扇、驱动变频模块依次形成轴向设置,风扇设置在电机主体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中间位置,风扇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同时向两侧吹风,既对电机主体部件进行散热,又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使电机的整体性更好,也有利于减小电机的整体体积,通过快插端子,方便驱动变频模块及风扇、后端盖等的快速拆卸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拆卸效率,也有利于方便维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永磁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转轴、线圈,所述转轴穿出所述电机外壳与一风扇配合,所述风扇设置在一后端盖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的外侧轴向设置驱动变频模块,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散热孔,用于对所述电机外壳内各部件送风散热及对所述驱动变频模块送风散热。电机的线圈、风扇、驱动变频模块依次形成轴向设置,风扇设置在电机主体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中间位置,风扇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同时向两侧吹风,既对电机主体部件进行散热,又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使电机的整体性更好,也有利于减小电机的整体体积,通过快插端子,方便驱动变频模块及风扇、后端盖等的快速拆卸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拆卸效率,也有利于方便维修。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模块,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壁体上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为了提高电机的整体形状的合适性,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的外部形状适配。所述后端盖的外端壁上设有信号线传输通道,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径向设置,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外围部位。信号线传输通道的设置位置及方向,有利于缩短信号线及电源线在电机内的总长度,减少故障的发生,也有利于电机各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的装配。进一步作为优选,还包括信号线和电源线,所述信号线和电源线穿过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并通过快插端子与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形成信号连接及电源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穿出所述电机外壳的尾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尾部。使电机主体部件、风扇、驱动变频模块呈轴向布置。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模块,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的外部形状适配。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电机的线圈、风扇、驱动变频模块依次形成轴向设置,风扇设置在电机主体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中间位置,风扇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同时向两侧吹风,既对电机主体部件进行散热,又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使电机的整体性更好,也有利于减小电机的整体体积,通过快插端子,方便驱动变频模块及风扇、后端盖等的快速拆卸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拆卸效率,也有利于方便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永磁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转轴2、线圈3,所述转轴2穿出所述电机外壳1与一风扇4配合,所述风扇设置在一后端盖5内,所述后端盖的外侧轴向设置驱动变频模块6,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散热孔,用于对所述电机外壳内各部件送风散热及对所述驱动变频模块送风散热。电机的线圈、风扇、驱动变频模块依次形成轴向设置,风扇设置在电机主体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中间位置,风扇工作产生的风能够同时向两侧吹风,既对电机主体部件进行散热,又对驱动变频模块进行散热,有利于提高驱动变频模块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且使电机的整体性更好,也有利于减小电机的整体体积,通过快插端子,方便驱动变频模块及风扇、后端盖等的快速拆卸装配,有利于提高装配、拆卸效率,也有利于方便维修。作为优选,所述转轴2穿出所述电机外壳的尾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尾部。使电机主体部件、风扇、驱动变频模块呈轴向布置。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包括壳体61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模块,所述壳体61与所述后端盖5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壁体上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为了提高电机的整体形状的合适性,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的外部形状适配。所述后端盖的外端壁上设有信号线传输通道62,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径向设置,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设置在所述风扇的外围部位。信号线传输通道的设置位置及方向,有利于缩短信号线及电源线在电机内的总长度,减少故障的发生,也有利于电机各部件、及驱动变频模块的装配。进一步作为优选,还包括信号线和电源线,所述信号线和电源线穿过所述信号线传输通道,并通过快插端子与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形成信号连接及电源连接。通常情况下快插端子设置在电机外壳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永磁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转轴、线圈,所述转轴穿出所述电机外壳与一风扇配合,所述风扇设置在一后端盖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的外侧轴向设置驱动变频模块,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散热孔,用于对所述电机外壳内各部件送风散热及对所述驱动变频模块送风散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永磁变频电机,包括电机外壳,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转轴、线圈,所述转轴穿出所述电机外壳与一风扇配合,所述风扇设置在一后端盖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的外侧轴向设置驱动变频模块,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散热孔,用于对所述电机外壳内各部件送风散热及对所述驱动变频模块送风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变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变频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子模块,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后端盖配合的壁体上设置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散热孔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变频电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冠刚叶龙李进富茅建勇席签
申请(专利权)人:新界泵业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