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景宁专利>正文

一种解耦式单向离合器及其耦合弹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18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及其耦合弹簧,所述的解耦式离合器包括径向限位轴套、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和耦合弹簧,所述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部滑动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末端向内绕制形成内层弹簧,所述内层弹簧与轴向承载限位轴套的轴向限位面相抵,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和轴向限位承载轴套过盈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耦合弹簧采用双层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扭变形特性,并可形成活动锁块。

A decoupling one way clutch and its coupling sp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耦式单向离合器及其耦合弹簧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合器领域,尤其涉及超越离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及其耦合弹簧。
技术介绍
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可将传动系统随时分离或接合。离合器有很多种类,包括定位离合器、逆止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超越离合器的特点是当单向离合器的动力输出部分(内环或外环)转速小于动力源(外环或内环)时,离合器处于耦合状态,内外联动;而当单向离合器的动力输出部分(内环或外环)转速比动力源(外环或内环)还快时,离合器处于解脱状态,内外环没有任何连动关系,此谓单向离合器的单向超越功能。超越离合器被广泛应用到汽车发动机、磨床加工以及数控机床的速度控制等领域。常规的超越离合器,如中国专利CN104074951B公开的一种单向离合器皮带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单向离合器包括承载外圈4’、单向弹簧5’和单向止推环6’。所述的单向离合器与芯轴1’、皮带轮外壳9、顶部承载轴承2’、卡簧7’和底部承载轴承8构成单向离合器皮带轮总成。当皮带轮外壳9’的转速超过芯轴1’的转速时,承载外圈4’在转动过程中顶推单向弹簧5’的悬置端并使单向弹簧胀开,芯轴1’与皮带轮外壳9’实现同向运动。当皮带轮外壳9’的转速小于芯轴1’的转速时,承载外圈4’对单向弹簧5’悬置端产生拉力而使单向弹簧5’收缩变形,并与承载外圈4’解锁,芯轴1’与皮带轮外壳9’实现分离。上述结构的单向离合器利用单向弹簧的可变形的特点,通过承载外圈对单向弹簧不同的相对运动方向,驱使单向弹簧处于收缩或胀开状态,从而使承载外圈与单向弹簧解锁或锁定,实现芯轴与皮带轮外壳的离合。由于承载外圈对单向弹簧的相对运动所形成的是柔性摩擦,而非传统结构的硬摩擦,因此能够做到较低噪音,并延长了离合器的使用寿命。然而,上述技术方案在离合器接合的过程中单向弹簧处于胀开的状态中。由于接合状态是离合器的常态,单向弹簧长期处于胀开状态容易产生永久形变而损坏。同时,在离合器分离的过程中,单向弹簧整体与承载外圈形成摩擦,也会降低单向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解耦式离合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包括径向限位轴套、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和耦合弹簧,所述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部滑动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末端向内绕制形成内层弹簧,所述内层弹簧与轴向承载限位轴套的轴向限位面相抵,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和轴向限位承载轴套过盈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解耦式离合器,径向限位轴套为离合器的动力源,轴向承载限位轴套为离合器的输出部分。使用时将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的外圆周壁与外界动力源(如汽车发动机,磨床或者数控机床的主轴电机)过盈配合,所述的轴向承载限位轴套的内圆周壁与外界动力输出部分(如汽车发电机,磨床的砂轮带,或者数控机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主轴)过盈配合。当外界动力源启动及顺时针运转时,与外界动力源过盈状态的径向限位轴套拉动耦合弹簧使其转动。由于与耦合弹簧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处过盈状态,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带动外界动力输出部分产生同步运动,实现离合器的接合。当动力源的转速低于芯轴时,与外界动力源处于过盈状态的径向限位轴套施加给耦合弹簧一个反推力,使耦合弹簧胀开,其内径大于固定在外界动力输出部分上的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外径,从而使外界动力输出部分与外界动力源处分离状态,实现离合器的分离。本专利技术在离合器接合的过程中耦合弹簧始终处于收缩状态,不产生形变。由于接合状态是离合器的常态,因而在离合器的使用过程中,耦合弹簧在绝大部分时间内保持收紧,有效地保护了耦合弹簧,大大提高了耦合弹簧的使用寿命。由于在离合器接合的过程中耦合弹簧相对静止,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不产生摩擦,因此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在离合器分离的过程中,耦合弹簧仅在末端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产生柔性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单向弹簧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可降低装配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运行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更为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耦合弹簧采用双层结构,具有较强的抗扭变形特性,并可形成活动锁块。常规的单层弹簧在扭矩大于80Nm时空转摩擦力即达到上限,而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弹簧在扭矩达到150Nm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的内层弹簧的圈数为1~3圈。优选地,所述的内层弹簧的圈数为1.5~2.5圈。更优选地,所述的外层弹簧的圈数为8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耦合弹簧的截面为矩形。矩形截面弹簧并优先选用合金材料,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端面设有定位凸圈,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圈相配合的定位沉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定位凸圈的截面呈锥形,所述的定位沉孔具有相应的圆锥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轴向限位承载轴套截面呈T形,具有上部的大直径段、下部的小直径段和一个中央通孔,所述大直径段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小直径段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内层弹簧的内壁过盈配合,所述的中央通孔的内壁与所述的动力输出部分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截面呈T形,具有上部的大直径段、下部的小直径段和一个中央通孔,所述的大直径段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的动力源过盈配合,所述的小直径段的外圆周壁与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过盈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的大直径段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耦合弹簧顶端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的耦合弹簧的一端插入该安装孔内,便于装配和拆卸。本专利技术还要提供一种解耦式离合器的耦合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弹簧末端向内绕制形成内层弹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单向离合器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耦合式单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耦合式单向器的外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耦合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耦合弹簧的轴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轴测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径向限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径向限位轴套的轴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解耦式单向器的耦合状态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解耦式单向器的解耦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单向皮带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3是解耦式单向皮带轮的轴测图。图中,1-芯轴,2-下轴承,3-耦合弹簧,4-轴向限位承载轴套,5-径向限位轴套,6-上轴承,7-皮带轮外壳;301-内层弹簧,302-外层弹簧,303-耦合弹簧顶端;401-小直径段外圆周壁,402-轴向限位面,403-定位凸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包括径向限位轴套、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和耦合弹簧,所述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部滑动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末端向内绕制形成内层弹簧,所述内层弹簧与轴向承载限位轴套的轴向限位面相抵,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和轴向限位承载轴套过盈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包括径向限位轴套、轴向限位承载轴套和耦合弹簧,所述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与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部滑动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末端向内绕制形成内层弹簧,所述内层弹簧与轴向承载限位轴套的轴向限位面相抵,所述的耦合弹簧的外层弹簧的内壁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和轴向限位承载轴套过盈配合,所述的耦合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弹簧的圈数为1~3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层弹簧的圈数为1.5~2.5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层弹簧的圈数为8圈。


5.如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弹簧的截面为矩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限位承载轴套的顶端面设有定位凸圈,所述的径向限位轴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圈相配合的定位沉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解耦式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凸圈的截面呈锥形,所述的定位沉孔具有相应的圆锥面。


8.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景宁
申请(专利权)人:倪景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