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宗立君专利>正文

一种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0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叶轮;所述外壳包括进气口和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腔;还包括可降低所述外壳的温度的恒温装置,该恒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导热壳、设于所述导热壳内的水道、与所述水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与所述进水管相配合的出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导热壳、水道、进水管及出水管的配合设置,降低了外壳的温蒂,使得空气不易膨胀,压缩率更高,供氧量更足,设备使用寿命更长。

A turbo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增压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本身不是一种动力源,它是利用发动机排气中的剩余能量来工作,其作用是向发动机提供更多的空气,涡轮增压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发动机气缸排出的废气推动涡轮转动,再带动压气机叶轮将经空气滤清器过滤的空气加压后送入气缸,因为进入气缸的空气增多,所以允许喷入更多的燃油或使燃油更充分的燃烧,从而使发动机产生更大的功率,因此涡轮增压器有在汽油机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增大低速扭矩,减少排气污染,高原功率恢复等优点,因此涡轮增压器被广泛作为动力辅助装置使用。然而由于空气进入增压器后被螺旋压缩,空气与增压器之间高速碰撞、摩擦,会导致空气温度和增压器的温度大幅度提升,而温度的升高会使得空气受热膨胀,那么被压缩的空气量即会减少,不仅无法提供给发动机足够的氧气,还容易损坏增压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供氧充足、使用寿命长的涡轮增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和设于所述外壳内的叶轮;所述外壳包括进气口和与所述进气口相连通的进气腔;还包括可降低所述外壳的温度的恒温装置,该恒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导热壳、设于所述导热壳内的水道、与所述水道相连通的进水管及与所述进水管相配合的出水管;通过导热壳、水道、进水管及出水管的配合设置,使得外壳内部的高温能够被快速的吸纳,从而使得外壳的温度能够被降低,始终维持在较低的温度水平,进而使得空气不易受热膨胀,避免了增压器的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使得输送给发动机的氧气量更为充足,保证发动机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同时进出水管可以与发动机现有的冷却系统相连通,无需额外的循坏系统,节约设备成本。进一步的,所述导热壳包括左壳体、与所述左壳体可拆卸连接的右壳体、设于所述左壳体上的插接凸沿及与所述插接凸沿相配合的插接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导热壳的安装更为方便的同时,连接的密封性较好,且与外壳全面接触,导热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水道呈螺旋形结构设置,该水道包括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的外水道和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的内水道;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水道中的水流流速更快,对热量的吸收效果更好,降温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的,还设有风量控制装置,该风量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导热壳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支撑杆、用于改变所述进气口的大小的扇叶结构及与所述扇叶结构相配合的扇叶驱动结构;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可以改变进气口的大小,从而改变进风量,使得当发动机停止时,叶轮不会由于惯性转动而持续进风,避免了设备的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扇叶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扇轴、与所述扇轴固定连接的固定扇及与所述扇轴转动配合的封闭扇;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封闭扇可来回转动,从而使得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而改变进风口的大小,达到控制进风量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扇呈倾斜状态设置;该固定扇上设有第一卡接凸部和第二卡接凸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扇的安装不仅不会影响到进风量,反而使得通过进风口的空气能够现在固定扇的作用下形成螺旋气流,便于进一步的压缩。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扇呈倾斜装置设置,该封闭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凸部相配合的第一卡接槽和与所述第二卡接凸部相配合的第二卡接槽;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固定扇与封闭扇之间的配合更为稳定,两者不会相对振动,从而减少的噪音的产生,使得结构强度更高,设备运行更为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扇叶驱动结构包括可来回动作的驱动环、设于所述驱动环上的驱动片、用于供所述驱动片来回动作的活动槽及一端作用于所述驱动片上的复位件,该复位件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活动槽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驱动片可以在活动槽内来回移动,结构简单,配合稳定,故障率低。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扇上设有凸杆,所述驱动片上设有与所述凸杆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与所述凸杆相配合的活动道;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使得封闭扇能够随着驱动片的移动而移动,达到改变进风口大小的目的。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热壳、水道、进水管及出水管的配合设置,降低了外壳的温蒂,使得空气不易膨胀,压缩率更高,供氧量更足,设备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废气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左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风量控制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泄压执行装置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0所示,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1、叶轮2、恒温装置、风量控制装置及泄压执行装置;外壳包括废气腔11、废气管12、废气通道13、排气口14、进气腔15、出气管16、进气口17及出气通道18;叶轮包括废气轮21、进气轮22及连杆23;废气轮安装在废气腔内,至少部分嵌入废气腔的内壁内,使得废气流经废气轮时,两者之间的接触更为平滑,不易产生气阻和噪音;进气轮安装在进气腔内,且至少部分嵌入进气腔的内壁内,使得空气加流经进气轮时,不易产生噪音和气阻;废气轮和进气轮均键连接在连杆上,从而使得两者可以同步转动。具体的,废气腔开设在外壳内,排气口开设在外壳的底部,与废气腔相连通,从而使得进入废气腔内的废气能够从排气口中排出;废气通道环绕废气腔开设,与废气腔相连通;废气管由外壳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与废气通道相连通,且废气管与废气通道相切,从而使得从废气管中输入废气通道内的废气能够沿着环形的废气管移动,形成涡流,并作用在废气轮上,推动废气轮转动,而废气轮的转动则又会带动与其相连的进气轮转动;进气轮在进气腔内的转动则会在进气腔内形成负压,而进气口开设在外壳的顶部,与进气腔相连通,从而使得外部的空气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进气进气腔内,在进气轮的作用下形成涡流,并被压缩;出气通道环绕进气腔开设,两者相连通,从而使得进气腔内的压缩空气能够进入出气通道内;出气管由外壳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与出气通道相连通,且两者相切,从而使得在出气通道内流动的压缩空气能够顺着出气管流出,输送入发动机了,为发动机提供充足的氧气。优选的,废气轮和进气轮的扇叶均呈螺旋状结构开设,能够更好的与气体接触;在废气轮21上开设了一个挡风部211,该挡风部为竖直状态开设的弧形板,废气通道和废气腔之间的连接口的高度与挡风部的高度相同,从而使得废气通道内的废气能够更好的作用在废气轮上,带动废气轮更为快速的转动,进而进一步增大进气量;在出气通道18内开设了微螺旋,从而使得压缩空气进入出气通道内时,能够形成螺旋气流,使得空气能够被进一步压缩,同时流动速度更快,进一步增大了进气量,使得发动机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氧气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叶轮(2);所述外壳(1)包括进气口(17)和与所述进气口(17)相连通的进气腔(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降低所述外壳(1)的温度的恒温装置,该恒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上的导热壳(31)、设于所述导热壳(31)内的水道(32)、与所述水道(32)相连通的进水管(33)及与所述进水管(33)相配合的出水管(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包括外壳(1)和设于所述外壳(1)内的叶轮(2);所述外壳(1)包括进气口(17)和与所述进气口(17)相连通的进气腔(1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降低所述外壳(1)的温度的恒温装置,该恒温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上的导热壳(31)、设于所述导热壳(31)内的水道(32)、与所述水道(32)相连通的进水管(33)及与所述进水管(33)相配合的出水管(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壳(31)包括左壳体(311)、与所述左壳体(311)可拆卸连接的右壳体(312)、设于所述左壳体(311)上的插接凸沿(313)及与所述插接凸沿(313)相配合的插接槽(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32)呈螺旋形结构设置,该水道(32)包括与所述进水管(33)相连通的外水道(321)和与所述出水管(34)相连通的内水道(3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风量控制装置,该风量控制装置包括与所述导热壳(31)可拆卸连接的安装座(41)、设于所述安装座(41)上的支撑杆(44)、用于改变所述进气口(17)的大小的扇叶结构及与所述扇叶结构相配合的扇叶驱动结构。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立君
申请(专利权)人:宗立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