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家林专利>正文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897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其包括具有内腔的蓄电池外壳,若干挡板,以及蓄电池块,蓄电池块包括曲面设置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围成一密封腔体的密封盖,密封腔体内设有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均为与壳体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板,在曲面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曲面板的栅板孔,栅板孔为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栅板孔上设有若干凸肋,蓄电池外壳与壳体之间形成冷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设置为曲面板,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的栅板孔,可增大活性物质与栅板的接触面积,既而增大反应面积,提高电量的转换率,缩短了电量的充放电时间。

A kind of storage battery for container energy stor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站应运而生,因其便利性,移动电站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普遍,移动电站顾名思义移动的电源,随之,蓄电池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和普遍,同时蓄电池的蓄电能力以及充放电性能也得到了重视。由于,传统的蓄电池栅板为蜂窝状直孔的板栅或为拉网式板栅的表面均为冲压光滑结构,由于铅膏在放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膨胀,对于传统的蜂窝状直孔的板栅及冲压光滑结构而言,均不能对膨胀的铅膏提供有效的物理阻挡,导致部分铅膏从板栅上脱落失效,从而导致电量的转化率低,蓄电能力差。同时,移动电站往往为了大容量化而并联连接多个蓄电池单体,在这种情况下,被其他蓄电池单体包围的位于中央部的蓄电池单体的散热性不够充分,存在易产生由过热引起的蓄电池单体的劣化、故障之类的问题。专利CN106099120A,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用以对一电器元件提供电源,该电器元件具有至少两根电线,其包括一外壳,具有一容纳空间;一正极板和一负极板,均位于容纳空间内,该正极板和该负极板分别具有多个栅架和多数活性物质,多个栅架间隔设置,活性物质粘覆于多个栅架;一隔板收容于容纳空间内,并位于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多数电解液位于容纳空间内,填充容纳空间内的各缝隙;二极柱,分别与正极板和负极板相导接,每一极柱至少部分显露出外壳,用以导接两根电线,每一栅架由多个连接条构成,每一连接条设有至少一孔洞,或至少一凸块,或至少一孔洞和至少一凸块,活性物质粘覆于孔洞和凸块。专利CN108336267A,公开了一种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具备收纳蓄电池单体的外壳(20),外壳(20)具有在z方向上看时相互重叠的顶板(21、22),顶板(21)具有凸部(21A)及凹部(21B),顶板(22)具有凸部(22A)及凹部(22B)。凸部(21A)在从z方向看时与凹部(22B)重叠,凸部(22A)在从z方向看时与凹部(21B)重叠。上述技术方案中,虽然通过在栅架的连接条上设置孔洞和凸块,来增大活性物质和连接条接触面积,避免脱落现象,但是其孔洞为直孔,虽能避免部分活性物质脱落,但是针对膨胀的铅膏,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物理阻挡,所以不能很好的起到防脱落的效果。虽然通过将外壳(20)的顶板(21、22)设置为凹凸形状,来增大顶板的表面积,进一步来提高散热性及机械强度,但是对于蓄电池高密度地层叠,只是将热量暂时散发至由凸部和凹部形成的间隙内,并不能直接将热量排至蓄电池外部,最终导致散热效果并不理想,由此易产生由过热引起的蓄电池单体的劣化、故障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但电量转化率高,而且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环保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蓄电池外壳,若干将内腔分隔为多个容纳腔的挡板,以及放置于容纳腔内的蓄电池块,所述蓄电池块包括曲面设置来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围成一密封腔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在正极栅板与负极栅板之间还设有隔板,所述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均为与壳体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板,在曲面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曲面板的栅板孔,所述栅板孔为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所述栅板孔上设有若干可增大活性物质与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接触面积的凸肋,所述凸肋向栅板孔外侧凸出设置且凸肋的形状为三角长条楞,所述蓄电池外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冷却酸性气体的冷却层。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栅板孔与曲面板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倾斜角度为45-60度。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栅板孔为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且栅板孔的下端设置为平面切口部,所述栅板孔与曲面板倾斜垂直设置。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栅板孔呈阵列式排列,所述栅板孔之间间距为0.8-1.5cm。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电解质,所述电解质为胶体电解质。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隔板的材料采用玻璃棉。上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块还包括两个极柱,所述壳体与挡板之间形成用于冷却酸性气体的夹层。本技术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设置为曲面板,同时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的栅板孔,可实现增大活性物质与栅板的接触面积,既而实现增大反应面积,最终提高了电量的转换率,在增大制电量的同时缩短了电量的充放电时间;同时,本技术在中栅板孔倾斜角度设置以及多个凸肋的设置,可防止在充电过程中由于铅膏膨胀而产生剥离情况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量的转换率,大幅度提高了蓄电池块的“蓄电”能力。将壳体设置为曲面,增大了壳体的表面积,从而增大了散热面积,大量的热散至外部,避免了由过热引起的蓄电池单体的劣化、故障之类的问题;以及外壳与壳体之间形成冷却层,可实现酸性气体的冷却,从而防止酸性气体从密封盖处散出至空气中,防止污染环境。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但电量转化率高,充放电时间短,而且散热效果好,安全性高,还可有效防止酸性气体溢出,提高了蓄电池的环境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蓄电池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蓄电池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蓄电池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负极栅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7为实施例2中蓄电池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2中蓄电池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中蓄电池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实施例1中栅板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蓄电池外壳1,若干将内腔分隔为多个容纳腔的挡板2,以及放置于容纳腔内的蓄电池块3,蓄电池块3包括曲面设置来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的壳体4,以及与壳体4围成一密封腔体5的密封盖6,密封腔体内填充有电解质,电解质为胶体电解质,可有效防止电解质泄露,增加了蓄电池的环境安全性。密封腔体5内设有正极栅板7和负极栅板8,正极栅板的材料为高锡低钙特种多元合金,提高了正极栅板的耐腐蚀性,高锡低钙特种多元合金内阻小,具有较高的放电效能率和较强的高倍率放电性能,负极栅板采用无锑铅钙多元特种合金,可以抑制氢气的析出,达到基本不失水的目的,在蓄电池块使用寿命期间无需加水维护,使用方便。在正极栅板7与负极栅板8之间还设有隔板9,隔板的材料采用玻璃棉。正极栅板7和负极栅板8均为与壳体4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板,将正极栅板7和负极栅板8设置为曲面,可实现增大活性物质与正极栅板7和负极栅板8的接触面积,既而实现增大反应面积,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蓄电池外壳,若干将内腔分隔为多个容纳腔的挡板,以及放置于容纳腔内的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块包括曲面设置来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围成一密封腔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在正极栅板与负极栅板之间还设有隔板,所述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均为与壳体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板,在曲面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曲面板的栅板孔,所述栅板孔为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所述栅板孔上设有若干可增大铅膏与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接触面积的凸肋,所述凸肋向栅板孔外侧凸出设置且凸肋的形状为三角长条楞,所述蓄电池外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冷却酸性气体的冷却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蓄电池外壳,若干将内腔分隔为多个容纳腔的挡板,以及放置于容纳腔内的蓄电池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块包括曲面设置来用于增大散热面积的壳体,以及与壳体围成一密封腔体的密封盖,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在正极栅板与负极栅板之间还设有隔板,所述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均为与壳体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板,在曲面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曲面板的栅板孔,所述栅板孔为两个圆台的上底面粘合对称设置,所述栅板孔上设有若干可增大铅膏与正极栅板和负极栅板接触面积的凸肋,所述凸肋向栅板孔外侧凸出设置且凸肋的形状为三角长条楞,所述蓄电池外壳与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冷却酸性气体的冷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储能系统用蓄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栅板孔与曲面板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所述倾斜角度为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家林
申请(专利权)人:范家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