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32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包括底座、行走装置、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本申请中采用高压输送装置作为动力源,可以采用连续的输送软管进行灌桩,替代了常规金属导管省去了逐节拆装的工艺,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效率;由于采用连续的输送软管,因此不再需要频繁的逐节拆装导管,杜绝了丝扣不紧和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浆现象,减少了断桩机率,提升管桩质量;本申请提供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不再需要吊车配合作业,省略了倒运吊装等工序杜绝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吊车租用成本。

A coiled intelligent pile d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均需要进行灌浆作业,现有的灌桩作业中主要是依靠吊车、灌注平台配合多节铁质导管,多节铁质导管通过螺纹连接、胶圈密封,连接到距孔底30-50cm;灌注时通过密封的铁质导管把混凝土送到孔底,保证达到埋深6米时,通过人工多次测量校核,拔出导管,确保埋深不低于2米,依次循环操作,达到设计灌注要求,通过灰斗连续浇注混凝土,利用导管内外混凝土压力差,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注。但是现有技术中在灌注时需要吊车依次循环对接导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靠人力对接导管并紧固导管丝扣,吊车上提导管再下放,在此过程中依靠人力开关平台门,此项工序全部是人力操作,工人劳动强度高,人工成本大。同时在在倒运和拆装导管起吊时均需要人工残余,容易对作业人员产生伤害,吊车吊着重物在旋转时容易碰到附近的作业人员,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拆装导管过程中,由于铁质导管重量大非常容易磕碰作业人员,造成作业人员的人身危害,灌注过程中泥浆对孔有护壁防塌作用,但还会出现意外塌孔现象,人员操作时只能在孔口上方操作,一旦出现意外塌孔将造成重大人员伤害。另外,由于是人工连接金属导管,因此每节导管在连接有时会出现丝扣不紧或密封圈损坏造成漏气漏水现象,影响灌桩质量。导管凹陷处长期与混凝土摩擦会造成磨漏,不易检查造成漏气漏水现象,影响灌桩质量。在现有的灌桩工艺中,混凝土高度测量及导管埋深的计算均是人工操作,存在误算的问题,造成导管多拔或少拔,严重影响灌桩质量。出现混凝土灌不下去甚至堵管的事故发生。而且在灌注过程中如果没有有经验的专职人员用专用的测绳进行频繁的测量,通过测量数据准确计算是否需要进行下一部工作,在此过程中灌桩质量受人为因素较大。在灌注过程中因需要使用吊车配合作业所以对场地要求比较苛刻对工作面要求比较大,如场地不能满足吊车的施工需求时需要铲车挖掘机配合平整场地。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如高空障碍物不能满足吊车的施工要求,场地太软等均可能要造成停产;在施工中墩(台)位的桩基施工需要交叉做业,需要把灌注工具(导管、平台….等)进行倒运,倒运繁琐,效率太低不符合现代化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灌桩工艺中,采用吊车、贴着导管和灌注平台配合作业,利用导管内外混凝土压力差,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注;存在作业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安全隐患大、灌注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施工场地要求高、成本高、器具倒运繁琐等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包括底座、行走装置、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于底座的下侧,用于带动整个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移动;所述盘绕装置、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均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动臂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动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轮;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盘绕装置相连,另一端绕过所述定位轮与所述金属连接管相连;所述盘绕装置能够转动,用于收放所述输送软管;所述高压输送装置与输送软管连通,用于向输送软管内输送混凝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盘绕装置包括卷筒和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液压马达;所述输送软管设有两条,两条所述输送软管均盘绕在所述卷筒上,两条输送软管均与所述金属连接管连通,所述高压输送装置分别与两条所述输送软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卷筒的两侧相对设有外阻架,两个所述外阻架与所述卷筒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圈环槽,所述输送软管安装于所述环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高压输送装置包括液压缸、输送缸、水箱、旁通管路和敞口的箱体,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输送杆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动力源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输送软管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升降动臂包括安装座、吊臂和液压杆;所述安装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吊臂的下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相连,上端与所述吊臂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吊臂转动,以带动吊臂的上端上下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盘绕式智能灌桩机还包括控制器、卷扬装置和距离传感器;所述卷扬装置用于通过钢丝绳吊装所述金属连接管;所述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金属连接管上,用于检测金属连接管与孔底混凝土液面之间的距离,并将检测到的距离信号发送给卷扬装置,所述控制器根据接收的距离信号控制卷扬装置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卷扬装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吊臂的下端,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吊臂的上端,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上,另一端绕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金属导管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主动轮设于所述吊臂下端的相对两侧,并通过转轴相连;所述从动轮设于所述吊臂上端的相对两侧,并通过转轴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走装置为液压履带式行走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包括底座、行走装置、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通过观内外混凝土的压力差来实现混凝土连续灌桩,因此需要采用金属导管,而本申请中采用采用连续的输送软管进行灌桩,由于采用高压输送装置作为动力源,因此采用输送软管能够满足灌桩压力的需求,不会出现压力不足混凝土堵塞输送软管的情况,能够连续稳定的进行混凝土灌桩作业;由于采用输送软管,替代了常规金属导管省去了逐节拆装的工艺,大大节省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作业人员在连接软管过程中出现危险的情况;另外,由于采用连续的输送软管,因此不再需要频繁的逐节拆装导管,杜绝了丝扣不紧和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浆现象,减少了断桩机率,提升管桩质量;本申请提供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不再需要吊车配合作业,省略了倒运吊装等工序杜绝了安全隐患,同时节省了吊车租用成本;同时也省略了孔口操作的工序,孔口不在需要操作人员所以杜绝了孔口出现突然塌方而造成人员伤害事故。本专利技术通过高压输送装置灌注混凝土,替代了常规的自由落体内外压差式灌注,所以避免了因压差小或混凝土出厂时质量不是很达标等产生的灌不动和堵管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为一体化机占用工作面比较小,对工作环境要求不高可谓是全地形灌桩机,同时通过行走装置能够便捷的进行运转、移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吊车灌桩器件倒运繁琐,效率低下的问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绕式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行走装置、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n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于底座的下侧,用于带动整个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移动;/n所述盘绕装置、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均设于所述底座上;/n所述升降动臂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动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轮;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盘绕装置相连,另一端绕过所述定位轮与所述金属连接管相连;/n所述盘绕装置能够转动,用于收放所述输送软管;所述高压输送装置与输送软管连通,用于向输送软管内输送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行走装置、盘绕装置、输送软管、金属连接管、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
所述行走装置连接于底座的下侧,用于带动整个盘绕式智能灌桩机移动;
所述盘绕装置、高压输送装置和升降动臂均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升降动臂的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动臂的上端设有定位轮;所述输送软管的一端与所述盘绕装置相连,另一端绕过所述定位轮与所述金属连接管相连;
所述盘绕装置能够转动,用于收放所述输送软管;所述高压输送装置与输送软管连通,用于向输送软管内输送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绕装置包括卷筒和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的液压马达;所述输送软管设有两条,两条所述输送软管均盘绕在所述卷筒上,两条输送软管均与所述金属连接管连通,所述高压输送装置分别与两条所述输送软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的两侧相对设有外阻架,两个所述外阻架与所述卷筒的外壁面之间形成一圈环槽,所述输送软管安装于所述环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绕式智能灌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输送装置包括液压缸、输送缸、水箱、旁通管路和敞口的箱体,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输送杆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动力源连通;所述旁通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箱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亚核通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