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78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工艺步骤包括(1)将织物进行前处理得到半成品,(2)将半成品放入配置好的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3)将整理后的织物于100~120℃预烘15~75s,160~180℃焙烘40~80s,(4)待烘焙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步骤中的整理液加入了增强剂LK‑30和聚醚衍生物HP,显著提高了织物的易去污性能。

A new easy decontamination finishing process of polyester cotton blended fabric based on sk-6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技术后整理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涤棉混纺织物的后整理工艺。
技术介绍
涤棉混纺织物长久以来一直是纺织品生产的一个大类。由于其中的涤纶组分具有疏水性和亲油性,故涤棉混纺织物在服用过程中易于沾染油污,在干燥情况下易产生静电而吸附尘土,并且在洗涤时油污不易洗净还有再污染现象。因此,需要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易去污整理。易去污整理实际上是促进水向纤维内部和油污-纤维界面的扩散,由于促进了界面的水化,因而易使油污与纤维分离。水越易扩散,油污就越易脱落。而水的扩散取决于易去污剂的溶胀能力,而溶胀能力来源于其化学性能、亲水性、交联度及水洗温度等。当然,纤维内部进水后,使油污“卷珠”离去还需要一定的机械作用力。总的来说,只要使纤维亲水性增加,就能加快水的渗入,就能有利于去污。目前,市场上应用效果较好的亲水易去污整理剂是改性氟碳树脂类助剂,氟碳树脂类整理剂分子中既含有拒油性的氟烷基链段,又含有亲水性的聚氧乙烯链段,如常州斯科尼亚公司生产的SK-630易去污整理剂就是这样一种氟碳树脂溶液,外观呈白色或灰白色乳液,兼具易去污和防止再沾污性能,但其易去污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以实现涤棉混纺织物更好地易去污性能。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50~170℃条件下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5~7,在100~115℃条件下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50~170℃之间进行高温定型60~90s,得到半成品;(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轧余率为60~70%,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常州斯科尼亚公司的易去污整理剂SK-63020~50g/L,增强剂LK-308~12g/L,聚醚衍生物HP10~18g/L,防凝胶剂10~15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5~7;(3)预烘、焙烘:将经过浸轧功能整理后的织物于100~120℃进行预烘,停留时间45~75s,再于160~180℃进行焙烘,停留时间40~80s(4)收卷:待焙烘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优选的,所述浸轧的方式为一浸一轧。优选的,所述防凝胶剂为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的,所述焙烘温度为170℃,停留时间60s。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浸轧的整理液中加入增强剂LK-30,提高了织物上易去污整理剂SK-630的含量,在提高织物易去污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织物的强度;加入聚醚衍生物HP,可与易去污整理剂SK-630发生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织物的亲水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织物的易去污性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50℃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7,在100℃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50℃高温定型90s,得到半成品;(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浸轧方式为一浸一轧,轧余率为60%,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易去污整理剂SK-63020g/L,增强剂LK-308g/L,聚醚衍生物HP10g/L,脂肪酸聚乙二醇酯10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7;(3)预烘、焙烘:将经过浸轧功能整理后的织物于100℃进行预烘,停留时间75s,再于160℃进行焙烘,停留时间80s;(4)收卷:待焙烘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5)易去污性能测试,按AATCC-130-2000标准和测试方法,分为1~5级,级别高的效果好,测试用油为玉米油。实施例2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60℃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6,在110℃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60℃进行高温定型75s,得到半成品;(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浸轧方式为一浸一轧,轧余率为65%,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易去污整理剂SK-63035g/L,增强剂LK-3010g/L,聚醚衍生物HP14g/L,聚丙烯酰胺12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6;(3)预烘、焙烘:将经过浸轧功能整理后的织物于110℃进行预烘,停留时间60s,再于170℃进行焙烘,停留时间60s;(4)收卷:待焙烘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5)易去污性能测试,按AATCC-130-2000标准和测试方法,分为1~5级,级别高的效果好,测试用油为玉米油。实施例3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70℃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5,在115℃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70℃高温定型60s,得到半成品;(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浸轧方式为一浸一轧,轧余率为70%,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易去污整理剂SK-63050g/L,增强剂LK-3012g/L,聚醚衍生物HP18g/L,三乙基己基磷酸10g/L,十二烷基硫酸钠5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5;(3)预烘、焙烘:将经过浸轧功能整理后的织物于120℃进行预烘,停留时间45s,再于180℃进行焙烘,停留时间40s;(4)收卷:待焙烘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5)易去污性能测试,按AATCC-130-2000标准和测试方法,分为1~5级,级别高的效果好,测试用油为玉米油。实施例4(空白测试)以实施例2为基准,在整理液中不加入增强剂LK-30和聚醚衍生物HP,其他工艺条件不变,进行易去污性能测试。易去污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由上表的测试结果可知,整理液中加入增强剂LK-30和聚醚衍生物HP后,织物的易去污性能有显著提高。以上已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n(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50~170℃条件下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5~7,在100~115℃条件下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50~170℃之间进行高温定型60~90s,得到半成品;/n(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轧余率为60~70%,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n常州斯科尼亚公司的易去污整理剂SK-630 20~50g/L,增强剂LK-30 8~12g/L,聚醚衍生物HP 10~18g/L,防凝胶剂10~15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5~7;/n(3)预烘、焙烘:将经过浸轧功能整理后的织物于100~120℃进行预烘,停留时间45~75s,再于160~180℃进行焙烘,停留时间40~80s;/n(4)收卷:待焙烘后的织物自然冷却后收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K-630的涤棉混纺织物的易去污整理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工艺步骤包括:
(1)织物前处理:将织物于150~170℃条件下预定型,洗涤去除油污,用水冲洗至洗液pH为5~7,在100~115℃条件下将织物烘干,烘干结束后在150~170℃之间进行高温定型60~90s,得到半成品;
(2)将步骤(1)中烘干后的半成品放入整理液进行浸轧功能整理,轧余率为60~70%,所述整理液由以下浓度的组份组成:
常州斯科尼亚公司的易去污整理剂SK-63020~50g/L,增强剂LK-308~12g/L,聚醚衍生物HP10~18g/L,防凝胶剂10~15g/L,所述整理液用0.5mol/L醋酸调节pH值为5~7;
(3)预烘、焙烘:将经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圣凯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