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建筑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稳步推进,水泥混凝土材料作为使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土木工程材料,已被广泛运用到港口码头、护岸、防波堤、桥梁、隧道、人工岛等水工结构物的建设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水工结构的水下部位施工来说,普通混凝土在水下直接浇筑时,由于受到水的冲洗会造成混凝土砂浆骨料分离、水泥部分流失、强度下降等问题。传统解决水下混凝土的浇筑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开底容器法、泵送法、导管法、挠性柔管法、预填骨料压浆法、袋装叠置等。采用以上方法进行水下混凝土浇筑会使施工工艺变得复杂,增加施工工期和工程成本。为克服上述水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缺陷,必须寻找新的建筑材料来解决水下混凝土施工的难题。近三十年以来,一种水下抗分散混凝土技术因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混凝土性能优异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土木工程专家的重视。水下抗 ...
【技术保护点】
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称取甲壳素高聚物和水放入反应容器中,升高温度到80~85℃,加速搅拌混合物,使得甲壳素高聚物分子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的甲壳素高聚物悬浊液;/n步骤二:保持甲壳素高聚物悬浊液温度在80~8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搅拌,脱去甲壳素高聚物中的乙酰基,得到含有氨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n步骤三:降低体系温度至40~45℃,在含有氨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中加入定量盐酸和高碘酸钠混合溶液,调节溶液pH为2~3,在此温度下搅拌,形成含有氨基、羧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 ...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甲壳素高聚物和水放入反应容器中,升高温度到80~85℃,加速搅拌混合物,使得甲壳素高聚物分子均匀分散到水中,形成均匀的甲壳素高聚物悬浊液;
步骤二:保持甲壳素高聚物悬浊液温度在80~85℃,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搅拌,脱去甲壳素高聚物中的乙酰基,得到含有氨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
步骤三:降低体系温度至40~45℃,在含有氨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中加入定量盐酸和高碘酸钠混合溶液,调节溶液pH为2~3,在此温度下搅拌,形成含有氨基、羧基的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
步骤四:保持体系温度在40~45℃,在含有氨基、羧基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中加入丙稀酸单体持续搅拌,使丙稀酸完全溶解在壳聚糖高聚物悬浊液中,在此温度和体系pH为2~3的条件下,向悬浊液中缓慢滴加硫酸铈铵和焦亚硫酸钠的复合链引发剂,30~60min加完,然后升高悬浊液温度到80~85℃,强制搅拌反应4~6h,得到甲壳素-丙稀酸共聚物;
步骤五:将步骤四制备得到的甲壳素-丙稀酸共聚物在反应容器中熟化2~3h,得pH为2~3、固含量为10~15%的白色、黏稠状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甲壳素高聚物和水的质量比为1:(2.8~3.2);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高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万~40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甲壳素高聚物悬浊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重量比为(3.2~3.6):1;其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配制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用改性天然甲壳素-丙稀酸共聚型多功能有机抗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晖,陈达,廖迎娣,欧阳峰,宣卫红,徐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