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8876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涉及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包括: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水平布置,工件夹持臂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回转轴,其中一个回转轴竖直布置;工具夹持臂包括一个竖直回转轴和两个水平回转轴;工件夹持臂末端用于安装工件;工具夹持臂末端安装加工工具,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机器人控制器用于控制工件夹持臂进行三转动一平动的4自由度运动,以及控制工具夹持臂进行3自由度转动,从而实现3+4双臂协作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三旋转一平动的工件夹持臂和三旋转的工具夹持臂组成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从而缩短运动链长度、提升系统刚度、保证加工精度,解决现有技术整体刚度及加工精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Machi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a new 3 + 4 dual arm cooperativ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叶片加工抛光作主要用于去除叶片表面刀纹、提高叶片表面光度、修正型面等,其加工效果直接影响叶片的气动性能、作业效率和服役寿命。当前,手工/六轴数控磨抛是复杂叶片主要的磨抛手段。手工磨抛应用最为广泛(应用占比90%以上),但存在加工效率和精度低、表面一致性差、加工要求难以得到保证、环境污染和危害工人健康等问题。六轴数控磨床相对于手工磨抛可以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但也存在明显缺点:(1)成本高,成套精密机床需要几百万人民币;(2)加工模式单一,针对粗磨、精磨和抛光需要手动更换砂带;(3)不具备指定磨抛余量的变力自适应加工能力,不具备微米级原位测量的高性价比手段,无法构成补偿加工闭环回路。机器人加工则为磨抛提供了新思路。相对于六轴数控磨床,机器人具有成本低、柔性好、智能化、效率高、操作空间大等优势。同时,机器人常用的感知功能,如机器视觉、力觉以及相应的视觉伺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用于工件(6)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底座(3)、加工工具(4)、工具夹持臂(5)、机器人控制器(7)以及工件夹持臂(8);/n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所述工具夹持臂(5)及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均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工件夹持臂(8)滑动安装于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上;/n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水平布置,所述工件夹持臂(8)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回转轴,其中一个回转轴竖直布置;所述工具夹持臂(5)包括一个竖直回转轴和两个水平回转轴;所述工件夹持臂(8)末端用于安装所述工件(6);所述工具夹持臂(5)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用于工件(6)的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底座(3)、加工工具(4)、工具夹持臂(5)、机器人控制器(7)以及工件夹持臂(8);
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所述工具夹持臂(5)及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均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工件夹持臂(8)滑动安装于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上;
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水平布置,所述工件夹持臂(8)包括三个相互垂直的回转轴,其中一个回转轴竖直布置;所述工具夹持臂(5)包括一个竖直回转轴和两个水平回转轴;所述工件夹持臂(8)末端用于安装所述工件(6);所述工具夹持臂(5)末端通过法兰安装所述加工工具(4),用于加工所述工件(6);
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进行三转动一平动的4自由度运动,以及控制所述工具夹持臂(5)进行3自由度转动,从而实现3+4双臂协作加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坐标测量设备(1);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将所述工件(6)送入所述三坐标测量设备(1),以检测所述工件(6)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将所述工件(6)转移至加工工具(4)的工作空间内,然后对不合格部位进行3+4双臂协作加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夹持臂(5)包括第一轴减速机(10)、第一轴电机(12)、第二轴电机(13)、第二轴减速机(14)、机器人转座(15)、第三轴减速机(16)、第三轴电机(17)、第一臂部(33)、第二臂部(34)和机器人底座(20);
所述机器人底座(20)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第三轴电机(17)安装于所述机器人底座(20)上,且通过所述第三轴减速机(16)连接所述机器人转座(15),所述第三轴减速机(16)的转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二轴减速机(14)水平安装于所述机器人转座(15)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臂部(3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减速机(10)水平安装于所述机器人转座(15)上,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臂部(33)的另一端枢接且与所述第二臂部(3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臂部(34)的另一端安装所述加工工具(4);所述第二轴电机(13)固定于所述第一臂部(33)上,且其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轴减速机(14)的输入轴;所述第一轴电机(12)固定于所述第一臂部(33)上,且其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轴减速机(10)的输入轴;
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轴电机(12)、所述第二轴电机(13)、所述第三轴电机(17)的运动,从而控制所述加工工具(4)的运动轨迹。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夹持臂直线滑轨(2)包括直线轴导轨(32)和直线轴电机(31);
所述工件夹持臂(8)包括第四轴减速机(27)、第四轴电机(28)、第五轴减速机(24)、第五轴电机(25)、第六轴减速机(22)、第六轴电机(23)、末端法兰(21)、机器人底座(30)、第三臂部(35)和第四臂部(36);
所述第四轴电机(28)安装于所述机器人底座(30)上,且通过所述第四轴减速机(27)连接所述第三臂部(35)的一端,所述第四轴减速机(27)的转轴竖直布置;所述第五轴减速机(24)水平设置,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臂部(35)的另一端枢接,且与所述第四臂部(3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轴减速机(22)垂直于所述第五轴减速机(24)布置,且固定于所述第四臂部(36)的另一端,所述第六轴减速机(22)的输出轴安装所述末端法兰(21),所述末端法兰(21)用于安装所述工件(6);所述第五轴电机(25)固定于所述第三臂部(35)上,且其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五轴减速机(24)的输入轴;所述第六轴电机(23)安装于所述第四臂部(36)上,且其输出轴连接所述第六轴减速机(22)的输入轴;
所述直线轴导轨(32)水平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所述机器人底座(30)安装于所述直线轴导轨(32)上,所述直线轴电机(31)用于驱动所述机器人底座(30)沿所述直线轴导轨(32)滑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工件(6)通过夹具(9)安装于所述末端法兰(21)上,通过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和所述工具夹持臂(5)运动,以按照预设轨迹对所述工件(6)进行双臂协作加工;在加工完成后,通过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将所述工件(6)转移至所述三坐标测量设备(1),以检测和判断所述工件(6)的加工表面是否满足加工要求:
若不满足加工要求,则所述机器人控制器(7)继续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将所述工件(6)转移至所述加工工具(4)的工作空间,并控制所述工件夹持臂(8)和所述工具夹持臂(5)协作运动,以对所述工件(6)不满足加工要求的部位再次进行加工直至满足加工要求;若满足加工要求,则加工结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3+4新构型双臂协作机器人加工系统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工具夹持臂(5)与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工件夹持臂(8)进行双臂协作加工;其中,双臂协作加工的控制流程如下:
S1,获取所述工具夹持臂(5)、所述工件夹持臂(8)的平移轴和回转轴的配置参数,得到工具坐标系的具体表示;记所述第一轴减速机(10)、所述第二轴减速机(14)、所述第三轴减速机(16)、所述第四轴减速机(27)、所述第五轴减速机(24)、所述第六轴减速机(22)相对于自身零位的实轴转角分别为θ1、θ2、θ3、θ4、θ5、θ6;
S2,在工件坐标系中对所述工件(6)进行加工路径规划,得到加工的路径点,包括路径点的位置和姿态;
S3,根据所述工件(6)的实际装夹位置与所述工件夹持臂(8)的末端法兰坐标系的偏差,将步骤S2规划的路径点转化为所述工件夹持臂(8)的末端法兰盘坐标系中的刀位点,获得各个刀位点的位置和姿态;
S4,按照当前刀位点的位置和姿态,以及所述加工工具(4)的实际装夹位置与所述工具夹持臂(5)的末端法兰坐标系的偏差,通过运动学逆解的方式,计算并输出θ1、θ2、θ3、θ4、θ5、θ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杨建中欧道江张成磊朱万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