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872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包括气锚、潜油泵体、油管、拉油杆、导向器,所述气锚装配连接在潜油泵体的下方进口端,所述潜油泵体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管内设有拉油杆,所述拉油杆的下端与潜油泵体内的螺杆转子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设有多段且多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器,所述拉油杆的上端与螺杆潜油泵地面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泵效高,节能且成本低;能够阻挡外部沙粒进入内部,能够防止堵塞。

A kind of string in drainage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采井内管柱
本技术涉及煤层气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煤层气拍排采井内管柱。
技术介绍
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在煤基质颗粒表面为主、部分游离于煤孔隙中或溶解于煤层水中的烃类气体,是煤的伴生矿产资源,属非常规天然气,是近一二十年在国际上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俗称“瓦斯”,热值是通用煤的2-5倍,1立方米纯煤层气的热值相当于1.13kg汽油、1.21kg标准煤,其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以与天然气混输混用,而且燃烧后很洁净。在采煤之前如果先开采煤层气,煤矿瓦斯爆炸率将降低70%到85%。煤层气排采系排水采气的简称,即利用机械举升设备将井筒内的水举升到地面,逐步降低井底流压。随着井底流压降低,逐渐形成压降漏斗并逐步向外扩展,进而逐步降低煤层的储层压力,迫使吸附在煤基质孔隙内表面的煤层气被解吸,然后通过基质孔隙的非达西渗流和扩散到天然裂隙,煤层气再从裂隙中渗流到井筒,从而被采出。现有的井内排采管柱,排采过程中排采效率低,且容易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排采井内管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包括气锚、潜油泵体、油管、拉油杆、导向器,所述气锚装配连接在潜油泵体的下方进口端,所述潜油泵体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管内设有拉油杆,所述拉油杆的下端与潜油泵体内的螺杆转子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设有多段且多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器,所述拉油杆的上端与螺杆潜油泵地面驱动单元传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气锚包括锚体,所述锚体为圆柱筒形,所述锚体的侧板上设有多个贯通的吸入口,所述锚体内设有阻隔筒,所述阻隔筒的上端固定在锚体的侧壁上,所述阻隔筒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阻隔筒的下端高度低于吸入口,所述阻隔筒外侧与吸入口之间形成阻隔空腔;所述锚体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丝堵。进一步的,所述丝堵的外侧为锥形。进一步的,所述潜油泵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设有出液接头,所述筒体的内部固定有螺杆泵定子,所述螺杆泵定子的内腔中套装有螺杆泵转子,所述螺杆泵定子的下端连接有进液过滤套,所述进液过滤套的侧壁上设有与筒体下端的敞口连通的进液孔,所述筒体的下端与气锚的上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油管外壁上设有电子压力计,所述电子压力计设置在靠近潜油泵体的一端,所述电子压力计通过电缆与外壁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油管外壁上设有便于保护电子压力计上连接电缆的电缆保护器。本技术结构简单,泵效高,节能且成本低;能够阻挡外部沙粒进入内部,能够防止堵塞。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气锚与潜油泵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锚,2-潜油泵体,3-油管,4-拉油杆,5-导向器,11-锚体,111-吸入口,12-阻隔筒,121-通孔,13-丝堵,21-筒体,211-出液接头,22-螺杆泵定子,23-螺杆泵转子,24-进液过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包括气锚1、潜油泵体2、油管3、拉油杆4、导向器5,所述气锚1装配连接在潜油泵体2的下方进口端,所述潜油泵体2上端与油管3相连,所述油管3内设有拉油杆4,所述拉油杆4的下端与潜油泵体2内的螺杆转子21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4设有多段且多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器5,所述拉油杆4的上端与螺杆潜油泵地面驱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4传动驱动潜油泵体2将下端介质泵出。具体的,所述气锚1包括锚体11,所述锚体11为圆柱筒形,所述锚体11的侧板上设有多个贯通的吸入口111,所述锚体11内设有阻隔筒12,所述阻隔筒12的上端固定在锚体11的侧壁上,所述阻隔筒12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121,所述阻隔筒12的下端高度低于吸入口111,所述阻隔筒12外侧与吸入口111之间形成阻隔空腔;所述锚体11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丝堵13。具体的,所述丝堵13的外侧为锥形。具体的,所述潜油泵体2包括筒体21,所述筒体21的上端设有出液接头211,所述筒体21的内部固定有螺杆泵定子22,所述螺杆泵定子22的内腔中套装有螺杆泵转子23,所述螺杆泵定子22的下端连接有进液过滤套24,所述进液过滤套24的侧壁上设有与筒体21下端的敞口连通的进液孔,所述筒体21的下端与气锚1的上端相连。具体的,所述油管3外壁上设有电子压力计31,所述电子压力计31设置在靠近潜油泵体2的一端,所述电子压力计31通过电缆与外壁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具体的,所述油管3外壁上设有便于保护电子压力计31上连接电缆的电缆保护器32,所述电缆保护器32为跨结箍电缆保护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锚、潜油泵体、油管、拉油杆、导向器,所述气锚装配连接在潜油泵体的下方进口端,所述潜油泵体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管内设有拉油杆,所述拉油杆的下端与潜油泵体内的螺杆转子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设有多段且多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器,所述拉油杆的上端与螺杆潜油泵地面驱动单元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气锚、潜油泵体、油管、拉油杆、导向器,所述气锚装配连接在潜油泵体的下方进口端,所述潜油泵体的上端与油管相连,所述油管内设有拉油杆,所述拉油杆的下端与潜油泵体内的螺杆转子的端部传动连接,所述拉油杆设有多段且多段之间连接有导向器,所述拉油杆的上端与螺杆潜油泵地面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采井内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锚包括锚体,所述锚体为圆柱筒形,所述锚体的侧板上设有多个贯通的吸入口,所述锚体内设有阻隔筒,所述阻隔筒的上端固定在锚体的侧壁上,所述阻隔筒的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阻隔筒的下端高度低于吸入口,所述阻隔筒外侧与吸入口之间形成阻隔空腔;所述锚体的下端密封连接有丝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生李来新李明牛鸿波钱建峰徐建民马壮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浩兴坤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