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97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和导线接头,微流控芯片本体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进机构,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环,转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观察机构,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脱机构,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内样品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也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导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微流控芯片能够稳定工作,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的效率。

A microfluidic chip for studying drug metabolism at molecular and cellular lev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
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微流控芯片进行分析处理。现有的微流控芯片在使用过程中液体流动速度较慢,影响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另外,微流控芯片一般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但导线连接常会脱离,使导线连接的稳定性较差,导致微流控芯片供电中断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流控芯片在使用过程中液体流动速度较慢,影响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以及微流控芯片导线连接常会脱离,使导线连接的稳定性较差,导致微流控芯片供电中断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效率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和导线接头,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通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进机构,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观察机构,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脱机构,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优选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与进料管外壁活动连接的注射筒,所述注射筒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注射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辅助观察机构包括与转环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大镜。优选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与微流控芯片本体侧壁固定连接的U形块,所述U形块的两侧壁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孔壁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杆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螺杆的杆壁固定套接有扭转块。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与微流控芯片本体下表面固定连接的L形块,两个所述L形块水平段的上表面连接有橡胶卡块。优选的,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吸盘。优选的,所述橡胶块的侧壁开设有弧形槽。优选的,所述移动杆远离固定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通过设置有橡胶活塞、螺纹杆、固定板和注射筒,当需要使用微流控芯片的时候,首先把样品通过进料管滴入微流控芯片本体内部,然后把注射筒套入进料管外壁,之后通过转块转动螺纹杆,螺纹杆通过固定板上的螺纹向下推进橡胶活塞,橡胶活塞挤压注射筒中的气体,气体推动样品在微流控芯片本体加速流动,同时螺纹杆控制便于精准控制样品流动,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内样品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2、该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通过设置有螺杆、橡胶块和扭转块,当微流控芯片本体需要通电的时候,首先把导线穿过螺杆,之后导线与导线接头进行连接,之后通过扭转块转动螺杆,螺杆带动橡胶块偏转,进而使橡胶块挤压导线,达到固定导线的目的,防止导线脱离导线接头,保障微流控芯片供电稳定,该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导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微流控芯片能够稳定工作,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的效率。3、该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通过设置有放大镜、移动杆和支撑杆,当微流控芯片工作时候,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对微流控芯片本体内部样品进行观察,在移动放大镜过程通过固定环转动支撑杆,同时通过移动杆在连接块上移动,该结构能够便于对微流控芯片内样品进行观察,省时省力。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内样品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处理的效率,也能够有效提高微流控芯片导线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障微流控芯片能够稳定工作,提高了微流控芯片样品分析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流控芯片本体、2导线接头、3进料管、4推进机构、41注射筒、42橡胶活塞、43固定块、44螺纹杆、45固定板、5转环、6辅助观察机构、61支撑杆、62连接块、63移动杆、64固定环、65放大镜、7防脱机构、71U形块、72螺杆、73橡胶块、74扭转块、8固定机构、81L形块、82橡胶卡块、9吸盘、10挡块、11转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1和导线接头2,微流控芯片本体1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通有进料管3,进料管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进机构4,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环5,转环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观察机构6,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脱机构7,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8。推进机构4包括与进料管3外壁活动连接的注射筒41,注射筒4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42,橡胶活塞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3,固定块4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4,螺纹杆44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固定板45,固定板45的下表面与注射筒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转块11转动螺纹杆44,螺纹杆44通过固定板45上的螺纹向下推进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1)和导线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通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进机构(4),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环(5),所述转环(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观察机构(6),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脱机构(7),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微流控芯片本体(1)和导线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进料口的内壁固定连通有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推进机构(4),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转环(5),所述转环(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辅助观察机构(6),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防脱机构(7),所述微流控芯片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4)包括与进料管(3)外壁活动连接的注射筒(41),所述注射筒(41)的内壁活动连接有橡胶活塞(42),所述橡胶活塞(4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3),所述固定块(43)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4),所述螺纹杆(44)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固定板(45),所述固定板(45)的下表面与注射筒(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药物代谢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观察机构(6)包括与转环(5)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撑杆(61),所述支撑杆(6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2),所述连接块(62)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壁活动连接有移动杆(63),所述移动杆(6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64),所述固定环(6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放大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哲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