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8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包括:支撑装置;炉体装置,所述炉体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顶部;三个进料装置,三个所述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周侧面的顶部;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底部位置上;煤气出气口,所述煤气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底部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气化炉,通过在炉体装置的周侧面设置三个逆时针斜角喷射的烧嘴,使得燃料喷射入炉体内部时,燃料会呈漩涡气流螺旋向下,增加煤的气化时间,通过混合扇叶把氧气与煤浆充分混合,从而提高碳转化率。

A gas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化炉
本技术涉及煤气化
,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
技术介绍
煤气化技术是指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如气化炉内,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氧化剂以一定的流动方式转化成气体,得到粗制水煤汽,通过后续脱硫脱碳等工艺可以得到精制一氧化碳气。现有气化炉的喷嘴大多采用对置设置,喷出的气流混合方式为对撞方式,此种方式对撞后煤粉会垂直下落,在气化炉内部反应时间较短,碳转化率不高,同时,现有气化炉产生的煤渣清理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化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化炉,解决了煤渣清理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包括:支撑装置;炉体装置,所述炉体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顶部;三个进料装置,三个所述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周侧面的顶部;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底部位置上;煤气出气口,所述煤气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底部位置上;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煤气出气口底部位置上;存渣装置,所述存渣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炉体装置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的侧面。优选的,所述炉体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贯穿所述炉体装置的表面并延伸至内部,所述进料管远离所述混合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烧嘴,所述混合装置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煤浆管,所述混合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氧气管。优选的,所述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箱体,所述混合箱体的内部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扇叶。优选的,所述存渣装置包括排渣斗,所述排渣斗的底部通过盘头螺钉固定安装有存渣箱。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化炉,通过在炉体装置的周侧面设置三个逆时针斜角喷射的烧嘴,使得燃料喷射入炉体内部时,燃料会呈漩涡气流螺旋向下,增加煤的气化时间,从而提高碳转化率,在烧嘴的前端设置有混合装置,通过混合扇叶把氧气与煤浆充分混合,在煤浆与氧气喷射进炉体内部后可以更加充分的反应,提高碳转化率,通过在炉体装置底部设置存渣装置,方便收集清理反应生成的煤渣,存渣箱可以取下,方便清理煤渣,通过在支撑柱底部设置底座以及在周侧面设置支撑板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技术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混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存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撑装置,11、支撑柱,12、底座,13、支撑板,2、炉体装置,21、外壳,22、隔热层,3、顶盖,4、进料装置,41、混合装置,411、混合箱体,412、转轴,413、混合扇叶,42、进料管,43、烧嘴,44、煤浆管,45、氧气管,5、冷却水入口,6、煤气出气口,7、冷却水出口,8、存渣装置,81、排渣斗,82、盘头螺钉,83、存渣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技术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混合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存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气化炉包括:支撑装置1;炉体装置2,所述炉体装置2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1的顶部;顶盖3,所述顶盖3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顶部;三个进料装置4,三个所述进料装置4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周侧面的顶部;冷却水入口5,所述冷却水入口5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进料装置4底部位置上;煤气出气口6,所述煤气出气口6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5底部位置上;冷却水出口7,所述冷却水出口7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煤气出气口6底部位置上;存渣装置8,所述存渣装置8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2的底部。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四个支撑柱11,四个所述支撑柱11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炉体装置2的底部,四个支撑柱11呈四角设置,所述支撑柱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2,所述底座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侧面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柱11的侧面,底座12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支撑板13提供支撑作用,提高装置稳定性。所述炉体装置2包括外壳21,所述外壳21的内表面设置有隔热层22,隔热层22保证炉体内部温度不易流失。所述进料装置4包括混合装置41,所述混合装置4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管42,所述进料管42贯穿所述炉体装置2的表面并延伸至内部,所述进料管42远离所述混合装置41的一端设置有烧嘴43,烧嘴43逆时针斜角喷射,使得燃料喷射入炉体内部时,燃料会呈漩涡气流螺旋向下,增加煤的气化时间,从而提高碳转化率,所述混合装置41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煤浆管44,所述混合装置41的顶部设置有氧气管45。所述混合装置41包括混合箱体411,所述混合箱体411的内部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412,所述转轴4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合扇叶413,混合扇叶413在煤浆与氧气的作用下转动,同时达到混合煤浆与氧气的效果。所述存渣装置8包括排渣斗81,所述排渣斗81的底部通过盘头螺钉82固定安装有存渣箱83,可通过拆卸盘头螺钉82来拆卸存渣箱83,方便清理煤渣。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的工作原理如下:步骤1,煤浆从煤浆管44进入混合装置41,氧气通过氧气管45进入混合装置41,混合扇叶413在煤浆与氧气的作用下转动,混合扇叶413转动混合煤浆与氧气,混合后的原料经进料管42进入炉体,原料从烧嘴43喷射入炉体内部,烧嘴43呈逆时针斜角设置,喷射入炉体内部的燃料会呈漩涡气流螺旋向下,增加煤的气化时间,从而提高碳转化率.步骤2,冷却水从冷却水入口5进入炉体,对内部反应后的物料降温生成煤渣,煤渣通过排渣斗81落入存渣箱83,加热过的冷却水从冷却水出口7流出回收再利用。步骤3,拆卸下盘头螺钉82,取下存渣箱83,清理存渣箱83内部的煤渣,清理后安装回存渣箱83拧上盘头螺钉8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气化炉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化炉,通过在炉体装置2的周侧面设置三个逆时针斜角喷射的烧嘴43,使得燃料喷射入炉体内部时,燃料会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装置;/n炉体装置,所述炉体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n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顶部;/n三个进料装置,三个所述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周侧面的顶部;/n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底部位置上;/n煤气出气口,所述煤气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底部位置上;/n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煤气出气口底部位置上;/n存渣装置,所述存渣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装置;
炉体装置,所述炉体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装置的顶部;
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顶部;
三个进料装置,三个所述进料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周侧面的顶部;
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进料装置底部位置上;
煤气出气口,所述煤气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冷却水入口底部位置上;
冷却水出口,所述冷却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煤气出气口底部位置上;
存渣装置,所述存渣装置设置于所述炉体装置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于炉体装置的底部,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大湾环保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