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429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引导组织再生膜是由抑菌药物奥硝唑、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及成膜材料羊毛角蛋白构建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法,将抗菌药物奥硝唑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PLGA及天然成分羊毛角蛋白复合,构建了理化性能优良、能缓释奥硝唑、细胞相容性好以及具有抑菌作用的复合引导组织再生膜。该复合膜不仅可以阻挡来自周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向缺损区内迁移,使牙周膜细胞优先在牙根面迁移、附着、增殖和分化,从而诱导牙周组织的再生;而且可以在术后7天内发挥抑菌作用,防止由细菌引起的术后感染的发生,保证组织再生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制备方法简单,成膜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抑菌性能,符合生物体内应用的要求,作为一种有抑菌作用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kind of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membrane with bacteriostasi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牙周病是一种可引起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破坏,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的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它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要病因。牙周病不仅会影响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牙周病治疗的目标一是阻止的疾病进展,二是使丧失的牙周组织再生。其中实现牙周组织的再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刮治、根面平整及植骨术等都只能恢复部分牙周组织的结构并会残留牙周袋,难以实现牙周组织的完全再生,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希望。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是利用GTR膜的物理屏障作用,将不同类型的组织隔离开,使牙周膜细胞优先在牙根面迁移、附着、增殖和分化,从而诱导牙周组织的再生。尽管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病例报告研究等都已证实GTR技术对于牙周和骨缺损再生修复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其仍然存在着失败的风险或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由细菌引起的术后感染,目前被认为是GTR失败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GTR术中,GTR膜材料是这项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最终的修复效果。但是,单纯的GTR膜只是起到了机械性阻挡和隔离作用,缺乏抑菌的能力。因此,如能将GTR膜材料进行合理的修饰或改性,与抗菌药物结合,改善GTR膜材料的性能,有望解决以上提到的目前GTR术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理想的GTR膜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能满足GTR的基本要求,即有效地抑制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的移动,促进牙周膜细胞生长;(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细胞亲和性,同时无细胞毒性及免疫原性;(3)在体内可降解,降解产物对组织无副作用,降解速率可调节,并与组织再生速率相协调;(4)加工性能好,易塑形,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柔韧性和外科手术可操作性。由于单一材料一般都存在一些不足,很难满足理想的GTR材料所要求的特性,所以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将几种单一材料复合,形成复合材料,取长补短,以期解决较理想的GTR材料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也开始研究复合膜,制备满足不同组织再生需求的理想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比如,合成材料可以容易地加工成不同的形态和结构,设计制造过程中能对材料的许多性能进行控制,包括机械强度、亲水性、降解速率等。与之相比,天然材料不易加工,物理性能受限,但天然材料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并且通常不易引发受体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实现材料优化设计的途径之一,是将合成材料与天然成分复合在一起形成复合材料,这对于构建较理想的GTR膜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以Bio-Gide为主要代表的胶原膜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由于价格昂贵,在国内尚难大量使用,而国内生产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存在工艺复杂、价格高、不利于细胞生长增殖及组织修复以及成骨效果不稳定等缺陷。此外,国内外绝大多数GTR膜没有抑菌作用。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理想的具有抑菌作用的GTR膜材料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组织再生膜中是由抗菌药物奥硝唑、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及成膜材料羊毛角蛋白构建而成。所述引导组织再生膜中,奥硝唑含量1~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15~20%,羊毛角蛋白1.0%~1.5%,上述成分以质量体积计,其溶剂为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上述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1)纺丝液制备:将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在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依次加入成膜材料羊毛角蛋白和抗菌药物奥硝唑,充分搅拌并超声震荡,作为纺丝液备用;2)复合膜制备:将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复合成纤维复合膜。所述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配比为8:2~5:5。所述超声震荡30~60min。所述静电纺丝技术参数为:电压15~20kV,接收距离14~16cm,流量0.025~0.04mL/min。奥硝唑(Ornidazole)是一种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具有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药效持久等特点,并且对绝大多数厌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杀灭作用,可以有效消除口腔内细菌对组织再生创面的感染,维持一个有利的愈合环境。本专利技术依据材料优化设计的思想,利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以奥硝唑为抑菌药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药物载体、羊毛角蛋白为成膜材料构建了理化性能优良、能缓释奥硝唑、细胞相容性好以及具有抑菌作用的载奥硝唑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羊毛角蛋白复合GTR膜,该复合膜不仅可以阻挡来自周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向缺损区内迁移,使牙周膜细胞优先在牙根面迁移、附着、增殖和分化,从而诱导牙周组织的再生;而且可以在术后7天内发挥抑菌作用,防止由细菌引起的术后感染的发生,保证组织再生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制备方法简单,成膜条件温和,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抑菌性能,符合生物体内应用的要求,作为一种有抑菌作用的生物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为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抑菌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开发以及牙周病的再生治疗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且将来组织工程的发展方向必将与材料学、药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基因学及多种技术结合。通过与本专利技术综合应用,且未来如果将类似的药物缓释系统能够研制成功,并且能够做成生物支架的形式,对以后多功能组织工程支架的构建与应用将会提供更广阔的前景。以下是针对本专利技术载奥硝唑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羊毛角蛋白复合GTR膜的表面形貌、理化性能、包封率、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细胞毒性及体外抑菌性能的检测试验。一、载奥硝唑的PLGA/羊毛角蛋白复合膜的制备、理化性能表征及药物体外释放行为检测(1)主要试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中国,济南岱罡生物),羊毛角蛋白(中国,广州禾大),奥硝唑(中国,大连美仑)。(2)仪器与设备静电纺丝机(中国,永康乐业),X射线衍射仪(日本,Rigaku),s-3400N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HITACHI)。(3)实验方法①静电纺丝法制备载奥硝唑的PLGA/羊毛角蛋白复合膜纺丝液制备:将PLGA溶解在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比例8:2-5:5)中,配置成15~20%w/v的PLGA溶液,加入1.0%~1.5%w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组织再生膜中是由抗菌药物奥硝唑、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及成膜材料羊毛角蛋白构建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组织再生膜中是由抗菌药物奥硝唑、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以及成膜材料羊毛角蛋白构建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织再生膜中,奥硝唑含量1~5%,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含量15~20%,羊毛角蛋白1.0%~1.5%,上述成分以质量体积计,其溶剂为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液。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抑菌作用的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艺步骤为:
1)纺丝液制备:将药物载体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解在三氯甲烷与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林马海绒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