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视镜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视镜(100)具有视镜壳体(2)和镜片(1),其中,所述镜片(1)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中,其中,所述视镜(100)还具有入风口(3)、风道和出风口(4),其中,所述入风口(3)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背离所述镜片(1)的镜面的迎风面处,所述出风口(4)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与所述镜片(1)的镜面同侧的背风面处,所述风道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之内并且将所述入风口(3)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

Mirrors and vehicles with said mirr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视镜领域、特别是车辆后视镜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
技术介绍
视镜、特别是汽车后视镜可根据实际安装位置和角度反映例如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的情况,使驾驶者可以间接看清楚这些位置的情况,扩大了驾驶者的视野范围。但是,由于汽车后视镜设置在车辆的外部,当汽车在雨天行驶时,后视镜上常常会附着水雾、水滴、水珠等雨水的遗留物,导致镜面不清晰,进而导致驾驶员后方局部视线模糊,严重地妨碍了车辆的后视效果,给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实现视镜、特别是汽车后视镜的防水防雾功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措施:现有的后视镜中例如设置有加热装置,采用镜片带有加热功能,该加热装置能实现去除镜面上的小水滴或水雾;现有的防雾后视镜例如通过含有光催化剂物质的亲水功能层实现防雾功能;在后视镜中设置一种在玻璃等基板的表面形成多孔质状的无机氧化物膜的防雾元件,并将表面处理成亲水性的,可以防止亲水性的降低,从而长期保持所需要的防雾性;或者在现有技术中通过机械机构来实现除水雾,例如于汽车左右后视镜各配置一组纵向刷条及橡胶刷片,借由直流电动机驱动蜗杆、蜗轮使刷条及橡胶刷片左右往复移动,以便清除后视镜上的雨滴;又或是简单地于汽、机车后视镜上装置挡雨罩来消极地挡雨;再或是提供一种除水除雾装置,其安装于后视镜座下方,并且其利用真空吸力的方式吸除黏附于镜面上的水滴雾气。然而,现有技术中描述的各种除水除雾措施要么在经济成本上不利、构造较为复杂(例如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除水除雾机构、以吸力运行的装置),要么产生效果慢并且无法在下雨天去除镜子上的水珠(加热装置等),要么无法积极地去除雨水、雾气,同时有遮挡住后视镜光线的可能性(挡雨罩等)。因此,如何有效、经济又简单地去除物体表面的水雾,避免后视镜在雨天妨碍用户行车时的后视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一种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其设计上简单实用,能够在快速高效除雾的同时还可以去除镜子上的水滴,另外还减小了车辆迎风阻力以及丰富了视镜以及进而车辆的外观造型。此外,本技术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视镜,所述视镜具有视镜壳体和镜片,其中,所述镜片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中,其中,所述视镜还具有入风口、风道和出风口,其中,所述入风口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的背离所述镜片的镜面的迎风面处,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的与所述镜片的镜面同侧的背风面处,所述风道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之内并且将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围绕所述镜片的周缘布置或布置在所述镜片的侧部处。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布置在所述镜片的上方。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入风口由一个或多个条状的子入风口构成。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朝所述镜片倾斜。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视镜还具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构造在所述视镜壳体处。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构造成用于对所述镜片进行加热和/或用于对来自所述入风口的风进行加热。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能够进行调节。可选地,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视镜是用于车辆的后视镜。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视镜。所提供的视镜和具有所述视镜的车辆的有益之处包括: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将迎面风引入外后视镜内,结合电加热功能不仅可以快速高效地除雾还可以去除镜子上的水滴,设计简单实用;不仅实现了除雾除水功能,还减小了车辆迎风阻力;风口的设计丰富了外后视镜的外观造型,不仅实用而且更加好看。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视镜的迎风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视镜的背风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参考图1和图2,它们分别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视镜100的迎风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以及根据本技术的视镜100的背风面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视镜100具有视镜壳体2和镜片1,其中,所述镜片1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中,其中,所述视镜100还具有入风口3、风道和出风口4,其中,所述入风口3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背离所述镜片1的镜面的迎风面处,所述出风口4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与所述镜片1的镜面同侧的背风面处,所述风道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之内并且将所述入风口3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应当理解,所述镜片1具有反射光线的能力,为利用光学原理来映照对象的部件,其不仅包括平面镜也可以包括曲面镜(又可分为凹面镜、凸面镜等),或其它类型的镜子、例如凹面凸面相组合的镜子、双面镜等,这均落入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此外,采取镜片这一表述仅仅是因为镜子的形状通常而言呈现为片状、相对于其长度、宽度具有较小的厚度,然而并不意味着在本技术的意义中的镜片不包括其它形状或者说规格的镜子。所述视镜壳体2用于容纳所述镜片1,一般来说,所述镜片1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边缘位于所述视镜壳体2的一侧处,以便能够避免光线可能被所述视镜壳体2影响,从而能够较好地映照对象。在特殊的应用情况下,所述镜片1在所述视镜壳体2中的具体安装位置也能够进行改变。所述迎风面(相应于图1)和所述背风面(相应于图2)分别为面向风吹的视镜面以及背对风吹的视镜面,所述镜片1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背风面处。所述入风口3和所述出风口4经由所述风道来连同,从而风能够从所述入风口3处进入、流动经由所述风道并且最终从所述出风口4处流出。关于所述出风口4在所述视镜壳体2处的具体布置方案,可选地,所述出风口4能够围绕所述镜片1的周缘布置,从而从所述出风口4流出的风能够对所述镜片1上的雨水遗留物、例如水雾、水滴、水珠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镜(100),所述视镜(100)具有视镜壳体(2)和镜片(1),其中,所述镜片(1)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镜(100)还具有入风口(3)、风道和出风口(4),其中,所述入风口(3)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背离所述镜片(1)的镜面的迎风面处,所述出风口(4)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与所述镜片(1)的镜面同侧的背风面处,所述风道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之内并且将所述入风口(3)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镜(100),所述视镜(100)具有视镜壳体(2)和镜片(1),其中,所述镜片(1)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镜(100)还具有入风口(3)、风道和出风口(4),其中,所述入风口(3)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背离所述镜片(1)的镜面的迎风面处,所述出风口(4)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的与所述镜片(1)的镜面同侧的背风面处,所述风道布置在所述视镜壳体(2)之内并且将所述入风口(3)与所述出风口(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4)围绕所述镜片(1)的周缘布置或布置在所述镜片(1)的侧部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4)布置在所述镜片(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镜(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口(3)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磊龚红兵陈真唐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