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98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涉及工程车座椅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面设有下靠背,底座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靠背的上方设有上靠背,靠背的内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靠背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机,靠背两侧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轴承。该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达到了调节上靠背高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靠背不能调节高度,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驾驶员的问题,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轴承和转杆,达到了调节下靠背角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靠背倾斜角度不可调节,驾驶员在同一角度坐靠时间久了容易疲劳,舒适感不足,影响驾驶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A kind of engineering car seat with adjustable back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工程车座椅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
技术介绍
工程车是一个建筑工程的主干力量,由于它们的出现才使建筑工程的进度倍增,大大减少了人力,观工程车作业,不由得使人震撼机器与科技的威力。它们用于工程的运载,挖掘,抢修,甚至作战等,常见工程车有:重型运输车辆,大型吊车,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装载车,电力抢修车,工程抢险车,政府专用工程车,越野工程车,电焊工程车,装甲工程车(战斗工程车),氧化剂污水处理工程车等。现有技术中的工程车座椅靠背倾斜角度不可调节,驾驶员在同一角度坐靠时间久了容易疲劳,舒适感不足,影响驾驶员的工作效率,并且靠背的高度也不可调,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具备可调节靠背角度和高度的优点,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包括底座,底座的一侧面设有下靠背,底座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底座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靠背的上方设有上靠背,靠背的内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靠背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机,靠背两侧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部设有转杆。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调节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的内侧壁设有齿牙,通槽的内部设有齿轮,齿轮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调节板的两侧面均设有滑槽,调节板的一侧面设有联动杆。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面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外部设有调节杆,调节杆外表面的中心设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外部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进一步的,底座的两侧面均设有挡板,转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挡板的一侧面设有控制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制驾驶员在底座上的位置,避免驾驶员从底座上滑落。进一步的,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进一步调节下靠背的高度和角度。进一步的,齿轮与齿牙相适配,调节板与滑槽相适配,两个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调节板在滑槽上的移动范围,避免调节板在滑槽上滑落。进一步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适配,支撑杆与调节杆套接,调节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与上靠背底面的中心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节杆在支撑杆上滑动,可以有效提升调节杆升降时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底座、下靠背和上靠背的外表面均设有吸塑海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增强驾驶员乘坐时的舒适性。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在第二电机的作用下,第二转轴上的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旋转,从而是使从动齿轮呆滞调节杆在支撑杆上上升,从而带动上靠背的高度,达到了调节上靠背高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靠背不能调节高度,不能适用于不同身高驾驶员的问题,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机构、轴承和转杆,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第一转轴上的齿轮在通槽内旋转,与齿牙啮合使调节板在滑槽中移动,从而使联动杆拉动下靠背,达到了调节下靠背角度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工程车靠背倾斜角度不可调节,驾驶员在同一角度坐靠时间久了容易疲劳,舒适感不足,影响驾驶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设置挡板,将限制驾驶员在底座上的位置,避免驾驶员从底座上滑落,通过设置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正反转,从而进一步调节下靠背的高度和角度,通过设置限位块,限制调节板在滑槽上的移动范围,避免调节板在滑槽上滑落,通过设置支撑杆,将调节杆在支撑杆上滑动,可以有效提升调节杆升降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吸塑海绵,可以有效增强驾驶员乘坐时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下靠背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底座左视图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底座主视图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挡板,3-第一电机,4-下靠背,5-上靠背,6-控制器,7-高度调节机构,701-支撑板,702-支撑杆,703-调节杆,704-从动齿轮,705-主动齿轮,706-第二转轴,8-角度调节机构,801-调节板,802-通槽,803-齿牙,804-齿轮,805-第一转轴,806-滑槽,807-联动杆,9-转杆,10-轴承,11-第二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两侧面均设有挡板2,转杆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挡板2的侧面固定连接,挡板2的一侧面设有控制器6,将限制驾驶员在底座1上的位置,避免驾驶员从底座1上滑落,底座1的一侧面设有下靠背4,底座1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8,底座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靠背4的上方设有上靠背5,底座1、下靠背4和上靠背5的外表面均设有吸塑海绵,可以有效增强驾驶员乘坐时的舒适性,靠背4的内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7,靠背4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与第一转轴80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与第二转轴706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均与控制器6电性连接,控制器6控制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11的正反转,从而进一步调节下靠背4的高度和角度,靠背4两侧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轴承10,两个轴承10的内部设有转杆9。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板801,调节板80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802,通槽802的内侧壁设有齿牙803,通槽802的内部设有齿轮804,齿轮804与齿牙803相适配,调节板801与滑槽806相适配,两个滑槽806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限制调节板801在滑槽806上的移动范围,避免调节板801在滑槽806上滑落,齿轮804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805,调节板801的两侧面均设有滑槽806,调节板801的一侧面设有联动杆807。高度调节机构7包括支撑板701,支撑板701的顶面设有支撑杆702,支撑杆702的外部设有调节杆703,调节杆703外表面的中心设有从动齿轮704,从动齿轮704的外部设有主动齿轮705,主动齿轮705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706主动齿轮705与从动齿轮704相适配,支撑杆702与调节杆703套接,调节杆703远离支撑板701的一端与上靠背5底面的中心固定连接,将调节杆703在支撑杆702上滑动,可以有效提升调节杆703升降时的稳定性。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侧面设有下靠背(4),底座(1)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8),底座(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靠背(4)的上方设有上靠背(5),靠背(4)的内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7),靠背(4)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机(11),靠背(4)两侧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轴承(10),两个轴承(10)的内部设有转杆(9);/n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板(801),调节板(80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802),通槽(802)的内侧壁设有齿牙(803),通槽(802)的内部设有齿轮(804),齿轮(804)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805),调节板(801)的两侧面均设有滑槽(806),调节板(801)的一侧面设有联动杆(807);/n高度调节机构(7)包括支撑板(701),支撑板(701)的顶面设有支撑杆(702),支撑杆(702)的外部设有调节杆(703),调节杆(703)外表面的中心设有从动齿轮(704),从动齿轮(704)的外部设有主动齿轮(705),主动齿轮(705)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70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靠背的工程车座椅,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一侧面设有下靠背(4),底座(1)的内部设有角度调节机构(8),底座(1)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靠背(4)的上方设有上靠背(5),靠背(4)的内部设有高度调节机构(7),靠背(4)的一侧面设有第二电机(11),靠背(4)两侧面的底部固定镶嵌有轴承(10),两个轴承(10)的内部设有转杆(9);
角度调节机构(8)包括调节板(801),调节板(801)的内部开设有通槽(802),通槽(802)的内侧壁设有齿牙(803),通槽(802)的内部设有齿轮(804),齿轮(804)的内部设有第一转轴(805),调节板(801)的两侧面均设有滑槽(806),调节板(801)的一侧面设有联动杆(807);
高度调节机构(7)包括支撑板(701),支撑板(701)的顶面设有支撑杆(702),支撑杆(702)的外部设有调节杆(703),调节杆(703)外表面的中心设有从动齿轮(704),从动齿轮(704)的外部设有主动齿轮(705),主动齿轮(705)的内部设有第二转轴(706)。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便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学敏倪连庆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高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