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98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该装置能够保护安装在车辆底盘处的电池包组件并包括横梁和安装部件。横梁设置在电池包组件的前方且其底面低于电池包组件的底面或与电池包组件的底面平齐;安装部件延伸穿过横梁,其一端与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附接车辆的车身,连接件延伸穿过电池包组件在车身上的安装点从而将电池包组件和横梁一同固定至车身。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能够实现在横梁与障碍物碰撞而发生变形之后快速、简易地更换横梁。并且,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电池包组件通过共同的连接件固定至车身,可以减少连接件的设置、方便车辆的组装。

Battery pack assembly protection device and vehicle equipped with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动车辆包括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新能源动力汽车,其中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一般将电池包安置在车辆的底板下方,并且通常会设置保护横梁来避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较大的障碍物碰撞电池包,从而保护电池包的结构安全。保护横梁会推动障碍物与车体共同运动,直到车体静止,人工予以清除。但是,已有的保护横梁主要为安装在副车架或者车身上的、带有特制支架的保护横梁,而且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安置区域,这样在撞击之后无法快速且方便地更换已变形的保护横梁,只能将其切割掉,造成维修费用高昂。并且,电池包通常需要特殊的安装部件来安装在车身上,这样使得设置较为复杂、不便于生产制造,而且生产成本高。因而,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更换的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车辆,以对机动车辆的电池包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该电池包和该保护装置能够共同由同一连接件、在共用的安装点安装至机动车辆的车身。为此,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安装在车辆底盘处的电池包组件,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前方且其底面被设定成低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或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平齐;和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车辆的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横梁,其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地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附接所述车辆的车身,其中,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电池包组件在所述车身上的安装点,从而将所述电池包组件和所述横梁一同固定至所述车身。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形状被设计成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底部前端面的形状相适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与所述电池包组件面对的部位设计有避让结构,以避免所述横梁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发生干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包括沿所述车身的横向延伸的中心区段和分别从所述中心区段的两端向后并向外发散地延伸的侧部区段。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区段与所述侧部区段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形成为中空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壁厚为2mm-4mm。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的横截面形成为矩形或圆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为整体式构件或由至少两个构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部件为多个柱状体,所述多个柱状体沿所述横梁均匀布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柱状体为内部中空的安装套筒。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套筒贯穿所述横梁并分别在所述横梁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焊接在所述横梁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套筒的内孔被构造成具有不同内径的台阶形孔。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形孔包括具有第一内径的上部孔和具有第二内径的下部孔,而且所述第二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径。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孔为能够与所述连接件螺纹接合的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双头螺栓,其中,所述双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上部孔螺纹接合,另一端穿过所述电池包组件及所述车身上的安装孔并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在底盘处安装有电池包组件,所述车辆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方案所述的保护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车辆,能够实现在横梁与障碍物碰撞而发生变形之后快速、简易地更换横梁,不会造成车体变形,维修成本低。并且,保护装置和电池包组件能够通过共同的连接件固定至车身,由此可以减少连接件的设置,使得结构简单,方便车辆的组装,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端处的仰视图;图3为图2的另一个角度的示图,其中各个部件处于倒置状态;图4为图3中的柱状体、电池包支架以及车身的连接处的透视图;图5为图2中所示的车辆前端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和设置有该装置的车辆。本技术的多种实施方式的以上描述出于描述的目的提供给相关领域的一个普通技术人员。不意图将本技术排他或局限于单个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所述,以上教导的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本技术的多种替代和变型。因此,虽然具体描述了一些替代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明白或相对容易地开发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包括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所有替代、改型和变型,以及落入以上描述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至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1和安装有该保护装置1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本实施方式所公开的车辆为能够通过电力驱动的机动车辆,其底盘处设置有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1安装在电池包组件的大致前方位置以在车辆的向前行驶的过程中对电池包组件进行保护,防止电池包组件与障碍物发生碰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方向术语“前”、“后”、“上”、“下”、“竖直”、“水平”指的是对于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车辆而言的各个部件和装置的延伸和设置方向。具体地,方向术语“前”指的是车辆的向前的行驶方向D(在图5中示出);方向术语“后”指的是与行驶方向D相反的水平方向;方向术语“上”和“下”分别指的是向上和向下的竖直方向。保护装置1包括横梁2和安装部件。横梁2安装在电池包组件的前方,且横梁2的底面低于电池包组件的底面或与电池包组件的底面平齐。由于横梁2的前端向前突出于电池包组件且横梁2的底端也向下突出于电池包组件,因而在车辆的向前行驶过程中,如遇到可能与电池包组件发生碰撞的障碍物(可以理解,该障碍物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电池包组件的底端与地面之间的竖直距离),设置在电池包组件前方的横梁2会接触该障碍物,障碍物和横梁2之间发生挤压直到车辆停下。这样,横梁2便保护了电池包组件而使电池包组件免受碰撞。安装部件用于将横梁2连接到车身5上。安装部件沿车身的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横梁2,且一端与横梁2固定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附接到车身5。具体地,安装部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柱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安装在车辆底盘处的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n横梁,所述横梁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前方且其底面被设定成低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或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平齐;和/n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车辆的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横梁,其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地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附接所述车辆的车身,/n其中,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电池包组件在所述车身上的安装点,从而将所述电池包组件和所述横梁一同固定至所述车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组件保护装置,用于保护安装在车辆底盘处的电池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沿车辆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前方且其底面被设定成低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或与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底面平齐;和
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车辆的竖直方向延伸穿过所述横梁,其一端与所述横梁固定地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附接所述车辆的车身,
其中,所述连接件被构造成能够延伸穿过所述电池包组件在所述车身上的安装点,从而将所述电池包组件和所述横梁一同固定至所述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形状被设计成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底部前端面的形状相适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与所述电池包组件面对的部位设计有避让结构,以避免所述横梁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发生干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包括沿所述车身的横向延伸的中心区段和分别从所述中心区段的两端向后并向外发散地延伸的侧部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段与所述侧部区段之间通过弧形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形成为中空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壁厚为2mm-4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